港片曾霸占内地各大影院,口碑相传-口碑和观众体验都很好。香港影坛也是英雄云集,从李小龙到成龙,再到周润发、周星驰。30多年的香港影业,表面上似乎并不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香港电影界,邵氏集团是当时的龙头老大,很多电影都是由邵氏出品的。当时武侠片市场火爆,邵氏出了不少武侠明星。比如:王羽、狄龙、姜大卫等等。所以早期的香港电影市场,邵氏一直称霸。后来,因为李小龙的出现,又一个电影界的巨头开始逐渐崛起,那就是嘉禾。
那个时候,李小龙已经是功夫巨星了。起初,李小龙打算加盟邵氏,但邵氏开出的价格并不符合李小龙巨星的身份,因此受到侮辱的李小龙加入了新成立的嘉禾。随着李小龙的加入,嘉禾慢慢打开了香港电影市场。当时,《精武门》和《猛龙过江》的票房都超过了百万,但随着李小龙的离世,嘉禾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再次与成龙相遇。成龙的♬票房突破600万,让嘉禾在电影市场有了喘息的机会。
邵氏在错过李小龙后开始后悔,然后开始拉拢众多巨星。成龙也在邵逸夫的追捧名单上,但因为弟弟洪金宝也在嘉禾,成龙最终还是选择了嘉禾。80年代香港涌现出不少影视公司,新艺城就是其中之一。新艺术城不同于嘉禾逸夫。背靠房地产业,新艺城发展非常迅速。鼎盛时期的艺术新城需要邵氏和嘉禾两大巨头来抵挡。
新艺城凭借周润发的《英雄本色》系列在香港影坛发家致富,力压当时稳居第一的嘉禾。
后来,新艺术城因为管理上的问题逐渐开始走下坡路。1990年代,永盛影视凭空出现,由向华强、向华胜两兄弟创办。后来认识了周星驰,然后有了《赌侠》系列,永盛影视逐渐占据了大部分香港市场。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港片,大多都是永生出品的。
虽然香港电影市场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但过去30年香港影视界已经产生了很多经典影片,也有一些影片还在翻拍中。不知道大家喜欢这四个中的哪一个呢?欢迎大家发表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