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素以抑郁症康复为切入点的个人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因节目过度聚焦明星本体、对山区民众缺乏共情引发舆论海啸。这场打着“零片酬纯公益”旗号的顶流真人秀,将娱乐资本对公益事业的工具化利用暴露无遗。
从节目呈现看,赵露思与山区民众的对话犹如平行世界的错位碰撞。当采松茸的孩子在生死崖壁讨生活时,明星惊叹“很酷”;面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质问传承者“为何不传”的荒诞,暴露出主创团队对底层生态的认知真空。更令人不安的是,节目将山民苦难异化为明星“心灵治愈”的背景板,弱势群体的真实困境在镜头前沦为流量剧本的注脚。
笔者认为,这场争议撕开了公益综艺的三大疮疤:其一,制作方将“苦难美学”包装成顶流人设的镀金工具,受助者沦为真人秀NPC;其二,明星团队混淆私人疗愈与社会责任,将公益场域变为病耻感消解的秀场;其三,平台算法助推“卖惨式营销”,#赵露思每天只睡两小时#等热搜词条收割流量红利,却稀释了公益的纯粹性。
当节目组删除争议片段试图平息风波时,更需反思公益综艺的创作伦理——真正的勇气不应是明星的“素颜出镜”,而是让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叙事主体。或许该建立公益内容评审机制,要求节目组公开资金流向与帮扶成效,让每一帧镜头都能照见真实的改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