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继承与创新,是圈内喜欢探讨的话题。“田楷”扛大旗者田英章先生,也曾在某场合谈书法创新,他认为什么叫创新?“我主张就是你站在王羲之的肩膀上,你比王羲之高出一块,才是创新”!
《田英章答书法面授班学员问》(见附图)也有类似的论断。有学员问:“在书法上您认为什么叫做创新?”田英章答:
“形象地说,我们和王羲之站在一起的时候,比王羲之高出来的那部分就是创新,如果我们只有王羲之的脚面高,抬头看王羲之的脸都非常困难,在种情况下还大叫要创新,要写出自己的风格,我想他不是个弱智就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
初听起来,田英章先生的“书法创新论”似乎很有道理,因为他似乎套用了一句著名的外国科学家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
但是,牛顿先生的这句名言,套用在书法创新上却很不对调!按照田英章的逻辑,书法的创新,首先就要达到王羲之的高度,“你比王羲之高出一块才是创新”,那王羲之后的人谁有他同样的高度?那谁还有资格谈书法创新?
最近网上也有书法同道对田英章的这一论断进行质疑,有网友认为,田英章这个论调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是一个伪命题!
书法艺术不是说跟跳高跳远似的,你跳一米,我跳一米二,我比你高出一块,这种单向思维用在书法上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按照田英章的理解,钟繇之后就没有楷书大家,因为钟繇之后,包括王羲之和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哪一个能超越钟繇呢?但是他们哪一个又比钟繇差呢?
众所周知,王羲之的楷书学钟繇,他是在钟繇的基础之上变化出来的——钟繇是方形的结构,保留了隶书的特征,王羲之变成长方形结构,就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们能不能说王羲之就超越了钟繇了呢?能不能就说王羲之就比钟繇好呢?显然不能这样简单判断,只能说他们的风格不同。
一流的书法大师就好比一座山,而在他的那个风格系统上是最高峰,在各自的领域是没法谈超越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等历代名家,他们各不相同,各美其美,怎么可以简单比较?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是一座高峰,如果说颜真卿要达到王羲之同样的高度以后才能去创新,那么就不会有“天下第二行书”的“又一高峰”,而颜真卿也只能是王羲之的书奴!
所以,田英章认为“书法比王羲之高出一块才叫创新”,他的理论不是什么书法创新论,而是彻头彻尾的“书奴论!”
田英章最新回应:我哥说“楷法欧阳莫学田”,那不是指责我
田蕴章、田英章两兄弟关于学书法是取法欧阳询还是取法“田楷”的问题,曾经发生分歧。
田蕴章在讲课的时候公开表示“楷法欧阳莫学田”,号召广大书友们不要老是围绕着田蕴章三个字转悠。因此,田蕴章也受到网友们的认同,站在了道义的一边。
而这一句话,却无形当中成了射向弟弟田英章的一枚利箭。很多网友本来就质疑田英章书法教学中的“个人主义”,批评他为了兜售字帖、光盘,要求所有弟子只能写田英章的字,只能教田英章的字。田蕴章的话出来以后,更多人拿这话当做把柄,说“你看你哥都在批评你了”!
对于哥哥田蕴章的表态,田英章有些始料未及,仓促之中做了两次回应。第一次回应的时候,情绪有些起伏,解嘲说:“我哥口是心非,自相矛盾,他自己都做不到!”又说:“那我哥出的那些光盘是干嘛用的?不是教学员写字,难道都是给自己解闷吗?”
田英章的第一次回应,明显有些意气用事,显得不够理智,结果造成互相拆台、越描越黑,还把哥哥田蕴章也“拉下水”。
最近,田英章在网上再次回应“楷法欧阳莫学田”一事,这回终于学聪明了!
田英章说,“楷法欧阳莫学田”是现在批评我呼声最高的一句话。我哥哥这句话是在“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中讲的。你们可以翻出来看看,我哥哥说完这句话之后,拿起笔来就在纸上写字,边写边讲。他是想干什么呢?他其实是在讲学欧阳询的方法。
田英章一再强调,我们哥俩写的字,就是垫脚石,美其名曰就是通往欧阳询的桥梁,其实就是垫脚石,我们只是给你做参考。我哥哥田蕴章说“楷法欧阳莫学田”,是告诉你终身学习不要学我们“老田家”,但我同时告诉你,你要学欧阳询还得从这桥上过。
有网友评价说,田英章再次回应“楷法欧阳莫学田”,这回终于学聪明了。以退为进,不仅给田蕴章、田英章都解了围,还变相地告诉广大书友们:“老田家的”字是通往欧阳询的桥梁,你非得从这里过去不可!“田楷”字帖还要临,光盘还要继续用。
【王瀚书道】每日采撷书法文章,传播书法学习经验,敬请书法同好们点击关注,积极留言讨论、共同研修进步!声明| 分享旨在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王瀚书道】公众号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