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赖烨烨:香港IPO热潮将持续,中概股有望成新增量
2025年以来,香港IPO市场持续火爆。在此背景下,浦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赖烨烨近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凭借具有吸引力的上市制度、广泛的行业覆盖及充裕的流动性,香港有望持续在全球新股融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赖烨烨看来,流动性持续改善、新股破发率低、机构参与度高等一系列积极转变,进一步强化了香港市场的吸引力。随着筹备赴港上市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本轮IPO热潮有望至少在明年持续,中概股回归有望成为港股IPO新的增量。
证券时报: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度是否超出年初预期?
赖烨烨:香港前十个月IPO募资总额为2154.6亿港元(约277.2亿美元),已大幅超出我们年初全年募资金额达到170亿—200亿美元的预期。
今年投资者的打新热情非常高涨,或得益于今年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港元利率快速下行降低了借贷成本,为IPO募资提供了有利支撑。今年5月初,美元兑港元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为维护联系汇率制度,投放港元的速度与规模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及历史正常水平。这一举措推动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快速攀升,进而带动港元利率快速下降,市场流动性呈现异常宽松态势,较低的借贷成本也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参与打新的积极性。
受益于上市制度和审批的放宽,今年来自于新兴产业的上市申请更多,港股IPO行业生态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IPO数量上看,今年前十个月,IPO数量最多的行业为医疗保健,占比高达28%;可选消费占比约为19%,必选消费占比约为13%,两者合计占比为32%,消费行业继续主导港股IPO市场。从融资金额上看,在大型A+H IPO上市的驱动下,工业募资总额最高,占比高达36%,其次为原材料,占17%。
证券时报:本轮香港IPO热潮主要有哪些特征?
赖烨烨: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A+H成为主流的上市模式。2025年港股新上市公司中,超50%的公司拥有海外业务,其募资额占比高达80%。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部分企业开始分拆海外资产赴港上市,利用香港市场募集资金、支持海外业务扩张、提升全球品牌力、吸引海外投资者,并有助于员工激励计划的实施。
二是“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无论从IPO数量还是募资金额上看,今年以来消费行业(包括可选消费+必选消费)依然一枝独秀。近年来,“新消费+硬科技”成为了港股IPO的新引擎。其中,新兴消费和服务型消费涵盖潮玩、新式茶饮、宠物、黄金饰品、化妆品、医美等细分赛道。科技板块则聚焦于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以及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范畴。
三是打新赚钱效应更明显,今年新IPO上市后表现显著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我们对今年前十个月新上市的80个公司表现进行分析,他们在首个交易日的平均回报率约为38%,上市后一个月回报率为36%,上市后三个月回报率为60%,明显高于前五年相应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0%、11%和10%。
证券时报:如何看待今年港股新股破发率降至新低,对后续企业上市意愿有何影响?
赖烨烨:近期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他们的新股股价折让幅度普遍偏小,部分甚至较A股出现溢价,且这种有利估值在上市后往往具备持续性。从今年新上市公司的IPO后表现来看,已在A股或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赴港发行新股时更易获得有利估值,因为它们可以依托现有交易价格作为定价基准。
投资者的打新逻辑发生转变,公司规模不再是投资者打新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公司未来业绩的成长性,以及基石股东持股比例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中,生物科技、新消费、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占比较高,即使他们当时未盈利且估值较高,但只要其技术领先、商业模式清晰、市场空间大,便能凭借其增长潜力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另外,基石投资者通过承诺认购并接受3至6个月锁定期,为IPO提供关键支撑。他们的参与不仅奠定发行基础、增强市场信心,还通过锁定股份减少初期抛压,从而稳定股价、吸引更多资金,并显著提升上市后的整体表现,降低破发风险。
流动性持续改善、新股破发率低、机构参与度高等一系列积极转变,进一步强化了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同时,新兴行业龙头赴港上市示范效应显著,有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跟进,使其成为科技、生物制药、新消费和服务消费等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中未上市企业的优先上市目的地。
证券时报:今年以来外资对香港IPO的态度是怎样的?相比前些年有何变化?
赖烨烨:根据港交所,全球投资者积极参与香港新股市场。今年发行的新股,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部分均获得国际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包括北美、欧洲及中东等地的长线基金、私募股权、战略投资者、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
从全球资金的流向上看,今年以来被动型外资维持净流入港股的趋势不变,但主动型外资尚未形成趋势性回流。在全球市场波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资金对于分散配置的需求上升,且美联储已重启降息周期,随着新股的赚钱效应明显,有望吸引更多的主动型外资投资者参与到新股申购上来,有利于海外长线基金和主动基金把资金重新配置到香港市场上来。
证券时报:港交所2018年以来的数次改革对当前IPO热潮影响如何?本轮IPO热潮的持续性是怎样的?
赖烨烨:近年来,香港交易所通过一系列制度优化上市程序,吸引了不少新公司上市。2024年10月,将新股上市审批时间缩短至40个营业日,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新股上市审批时间进一步压缩至30个营业日,显著提升上市效率。同年12月,提出优化IPO价格发现机制与公开市场要求,致力于构建更完善、更具吸引力的上市环境。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同股不同权结构、选择以保密形式递交IPO申请,精准吸引新兴产业企业。
凭借具有吸引力的上市制度、广泛的行业覆盖及充裕的流动性,香港有望持续在全球新股融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预计,随着筹备上市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本轮IPO热潮有望至少在明年持续。目前,已经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及正在筹备赴港上市的公司近300家,远高于较2021年8月的约200家峰值,当中不乏超大型A股上市公司及科技和消费行业的明星企业,这些公司有望支持明年港股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同比进一步提升。
另外,中概股回归有望成为港股IPO新的增量。在中美博弈持续的环境下,作为中美贸易谈判条件的一部分,美股上市中概股面临潜在被纳入投资限制清单的风险难以消除,他们回港上市的进程有望加速。港交所不断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恒生指数和港股通先后纳入同股不同权港股公司,南向资金的净流入有望部分抵消外资抛售的风险。港股市场更能满足中概股的境外融资、投资者基础、行业受监管情况、红筹架构上市便利度等需求,中概股在回归中国市场后更靠近本土市场,更有利于战略布局、发展规划、业务协同,他们的经营模式、商业战略等更容易被投资者理解和跟踪。由于投资者结构和市场环境不同,中概股在回归后,也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流动性、交易量和融资能力也得到提升。
网址:浦银国际赖烨烨:香港IPO热潮将持续,中概股有望成新增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33144
相关内容
篮球热潮中的传奇对话:赖益烨与郭雨妍的故事野球帝事件后续:赖益烨与成员粉丝变化的全景解读
赖益烨cuba排名(赖益烨身高)
刘烨:成功=专注+机遇
专家:香港炒楼成本再增加 港股料将继续走强
赖益烨:透过篮球看成长与梦想的追逐
赖总赖益烨:街球界的传奇人物,球场上的隐秘力量
自然堂赴港IPO:家族持股超八成,过度依赖单一品牌
从球场新星到巅峰对决:赖益烨的职业传奇
赖益烨:从篮球小将到炫迈代言人的传奇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