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农村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包罗万象,大多数都是和农耕文化相关,但是也有些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是非常可惜,现在很多的俗语在农村里已经逐渐失传了。因为如今很多的农村年轻人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接触到这些农村老话,再加上现在的娱乐方式更加的丰富了,他们也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俗语也会慢慢消失。那农村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
我们都知道“娘亲舅大”这种说法,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还有点在父亲的地位之上,春节拜年的时候,舅舅家是最先去的。而在过去舅舅和外甥是非常亲近的,如果外甥需要什么了,舅舅都会全力去满足。如果外甥做了什么坏事了,舅舅也是可以代替父母来直接教训外甥的。因此这句老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是形容外甥和舅舅之间关系的。
而后半句的意思是说小叔子尽量不要去到嫂嫂的房间里去,并且平时和嫂嫂相处的时候,尽量不要面对着面的说话,更不要有过于亲切的问候。换言之就是叔嫂之间要尽量保持一定距离的,毕竟在过去讲究的是男女授受不亲,即便是家里人,过于亲密了也容易让人说闲话,尤其是在农村里,人多嘴杂。所以在过去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
说完了上面那句,我们再看看看这一句俗语。其字面的意思比较的简单,说的是公公尽可能不要进入到儿媳妇的房间的卧室里去。而大伯也千万不要去弟媳妇的卧室,尤其是不能坐儿媳妇的床。
其实,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儿媳妇叫公公为“爸爸”,但是毕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媳妇的卧室是相对来说比较私密的场所,是她和儿子睡觉的地方,公公进去让人看到了会惹来闲话的,所以有时候该回避的还是要避讳一下!而大伯不坐弟媳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不小心被外人看见了,那传出去了就很容易造成误会,从而引发家庭的矛盾。
在过去还有着“叔嫂不通问,长幼不比肩”的农谚,其出自三国诗人曹植的作品《君子行》。意思是说叔嫂之间最好不要面对面地说话,而长辈与晚辈不能不可以肩并肩地坐在一起。就是在提醒我们男女有别,即便是家里人也要保持距离。而且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些也是要分清楚的,不然没大没小的,就不成规矩了!
以上两句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如此。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关于农村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大家点评和转发,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和转发都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