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认为,童年的光环是一生的幸运,仿佛它会一直为你带来好运。然而,谁能想到,有的人却会主动将这些耀眼的掌声关进抽屉,转身离开,走向属于自己的不同人生。
那一年,他才十岁。穿着一身红色戏服,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笑着挥手。但没人知道,这一刻的笑容背后,他的心思早已飘向了远方——远离了舞台,远离了聚光灯,飘进了一个静谧的书房,甚至是那台老旧的电脑前。
他,眉眼清秀,身材瘦小。小时候,父母带着他四处奔波,参与不同的剧组拍摄。很多孩子都羡慕他能够和“孙悟空”一起演戏,有人甚至说,他天生就是演艺圈的人才。可他,却从不爱热闹。相反,他对机箱里的零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曾说他古怪,不理解为什么他要放弃拍戏,而选择呆在家里研究计算机。大家都在期待他再次走红,可他却一头扎进了北大的考场,选择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赵欣培,曾经的“红孩儿”,如今已是科技企业家,身价过亿。这样的人生转折,常常让人震惊。一些人羡慕他的成功,有些人不解他放弃的荣耀,还有人觉得他很可惜。可赵欣培早已不在乎这些。他的选择和行动,早已证明了他所追求的与众不同。
01、那个红衣小孩,逐渐消失在聚光灯下
1986年,电视里,一个脸蛋圆圆的小男孩骑在牛背上,眨着大眼睛。那一幕让无数观众记住了他,而他却早已对这一切感到厌倦。拍戏是父母的决定,而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家里那台嗡嗡作响的“苹果二号”电脑。其他孩子可能还在玩积木,而他已经沉迷于代码的世界,每一次敲击键盘的声音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五岁时,他就进入剧组拍戏,而在十二岁那年,他决定说再见。导演劝他再坚持一段时间,观众们都期待着他长大后更多的精彩表现。但赵欣培却执意走向另一条路。许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决定,觉得他傲慢,不知道感恩。他只是微笑着,穿上普通的校服,背上双肩包,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和那些追星的同学格格不入。没人在意,他的世界,早已远离了银幕。
02、考上北大,成为全班最年轻的“学霸”
15岁时,赵欣培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最年轻的学生之一。那一年,他的同学们大多比他年长两三岁。有人嘲笑他说,童星读书不过是个噱头,但他用事实给了他们响亮的回击。编程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在社团活动中,他总是组织得井井有条;在电脑房里,经常能看到他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复杂的算法。那份专注与努力,和曾经舞台上的那个红孩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毕业后,赵欣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进入大公司工作,而是继续深造,成功保送到中科院软件所进行硕博连读。那段日子里,当别人熬夜玩游戏时,他熬夜写论文。有人觉得他很辛苦,不值得付出这么多,但他却觉得,真正的自由,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敢于拒绝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物。
03、创业:低调到让人忘记他曾是童星
博士毕业后,赵欣培并没有加入BAT,也没有选择出国发展,而是在2014年与几位朋友共同创办了“农管家”,专注于农业科技。许多人对这个决定感到疑惑:一个好好的博士,怎么偏偏选择了农田?他没有多做解释,只是默默地埋头工作。公司刚起步时,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冬天冷得手指僵硬。一次次的技术调试和与农民的谈判,都是他每日的常态。
四年后,赵欣培的公司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黑马。智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一一突破。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低调,媒体上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如今,公司的旗下已经拥有五十多家子公司,而他本人却依旧骑着电动车上下班,穿着普通的T恤。身边的人常常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狠人”,低调又充实。
04、家庭:平淡却温馨
事业蒸蒸日上,但赵欣培的家庭生活却异常简单。妻子是他大学时的同学,也是理工科背景的女生。两人已经结婚十多年,生活低调且不张扬。他们的孩子与他小时候一样安静。家里的书架上,除了专业书籍,还有孩子的玩具。周末,赵欣培喜欢带着孩子去公园,远离喧嚣与聚光灯。有人说,这样的生活太单调。但他却觉得,简单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05、“红孩儿”不再是唯一的记忆
今天,那个曾经穿着红色衣服的小男孩已经48岁了。外界常常说他很幸运,而他却认为,人生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有人选择站在舞台的中心,享受掌声;而他选择了隐入人海,追寻自己的道路。他深知,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围绕在掌声中,而是敢于做自己。
有些人因成名而迷失,有些人则放下了光环,默默耕耘。赵欣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童星也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他用科技改变了世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尽管有人觉得他放弃拍戏太可惜,但他却用行动证明,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才是最值得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