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中传主序次的排列,大体有四种做法,即:按历史时期排列、分类排列、按人物社会地位和影响排列以及按生年或卒年先后排列。
1.按历史时期排列:有的分为古代人物、近代人物、现代人物;有的分为xx朝代人物、民国人物、建国以来人物;有的甚至分列出民国时期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人物、解放战争时期人物。这种排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跨时期的人物不便处理,例如有的人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或者说经历了清末、民国时期(包括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入哪一个时期似都可以,又都有不便;二是有的分期本身就存在混乱现象,人物排列颇感为难,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民国时期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把传主从民国时期中析出,其合理性是个疑问。有的志稿立传人物并不多,按历史时期分节编排,出现了一人占一节、一节仅一传的情况,显得单薄和勉强,也值得斟酌。
2.分类排列:这种做法比较多,分类的办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分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两类;有的分为军政、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英雄模范人物;有的分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有的分为革命人物(即革命烈士)、著名人物和附录(即反面人物)等。这样分类排列,表面看群分有序,属性鲜明,实际上分割不易,例如有的人物一身几任,既是革命烈士又是著名人物,甚至是某一个至几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归入哪一类都可以,又都勉强。即使按人物主要属性分类,也难免有勉强之感。
3.按人物社会地位和影响排列:这种做法很少见。这样排列,显出了等级性;传主中,有的便于分出等级,有的则不便分,所以这种做法不可取。
4.按生年或卒年先后排列:这样排列较为可行,采用这种做法的志书也较多。但依卒年为序,有时也会发生长幼序次倒置的情况。志书排列传主序次时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应考虑改用依生年为序的办法。
应注意的是:不要把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分开排。
编辑:同会娟
审核:张续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