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CBA休赛期老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各种各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球员交易传闻不断冒出来,在网络的推动下,就更引人注意了。可是一些关于明星球员和核心阵容的“转会爆料”,特别不真实、不合理,让人忍不住怀疑信息披露机制是不是有问题。
辽宁队换赵继伟,山西队引进刘传兴,这样的热门话题老是引发大家讨论。但仔细这里面逻辑漏洞很多,很容易看出炒作背后就是为了流量。
那些自媒体炮制交易资讯的方法很荒唐,经常有“强行组合”甚至“异想天开”的内容,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关注。特别是针对明星球员和有流量的球队,这些内容基本都是伪造的,抛出一些看着很劲爆但没一点根据的假消息。就说张镇麟和崔永熙的交易传闻,既没考虑球员合同的实际情况,又忽略了俱乐部的战略布局,更像是一场凭空捏造的营销戏。辽宁队的核心阵容最近还在训练备战,各方面都很稳定,明显和交易没什么关系。
这些谣言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CBA的信息披露机制有很大的空白。联盟到现在都没建一个权威的交易信息公示平台,球员合同条款和薪资数据都不透明。一旦没办法核查真实内容,自媒体就钻空子,甚至编造严重违背事实的言论。从国外职业联赛的经验来健全的管理制度很重要。比如NBA等成熟体系,劳资协议直接规定了交易薪金匹配规则,所有跨队操作都要严格向联盟办公室报备。再看CBA,虽然2020年设了工资帽制度,但执行得不好,规范性不够,离信息管理体系化还差得远。
和那些传闻炒作比起来,实际的转会策略往往更理性。对山西队来说,球队本来就有国内高水平的内线葛昭宝,他表现很稳定,完全能撑得起阵容深度,各项数据在联赛里排名也靠前。要是放弃现有的主力,去追求星级球员,不一定符合球队运营的长远目标。事实证明,合理利用现有的阵容,通过精细的打法提升整体实力,才是中小球队在竞争中突围的重要办法。有些弱队像宁波,因为缺内线支柱所以另做规划,这是市场环境造成的,但像山西这种有实力的队伍,盲目换阵容没必要。
总体来说,CBA的职业化道路还得一步步推进,完善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是当下最要紧的事。公众获取球员动向的途径得统一、透明,球队自己也得及时澄清不实传闻,减少虚假内容对球队形象和氛围的影响。对于休赛期那些所谓的“重磅交易”,球迷别盲目相信,要从合同年限和运营逻辑判断合不合理。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