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信仰与宋明理学之关系.docx
关帝信仰与宋明理学之关系 关羽(175-219)信仰起源于隋唐时期(山西省解州关帝庙建于隋文帝开元九年,即公元589年)。它在明清时期(著名的荆州关帝庙、平阳关帝庙、关林关帝庙和解州关帝庙都繁荣于嘉靖和万历年间)。诸多研究者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关帝信仰与儒、道、释的关系, 但对于关帝信仰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却鲜有所涉。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 才能更为准确、具体而微地阐释宋明理学对关帝信仰渗透及其对世俗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关帝信仰蕴涵着丰富的理学 (陈寅恪称为新儒学) 文化, 这从闽南泉州通淮关岳庙薪传之“正气”亦可窥见一斑。 一、 重新确立其统一了“天理论”的历史观 清季理学家戴希朱(2)题泉州通淮关帝庙联云“通春秋, 如我惟考亭纲目;淮左右, 祀公迈岳庙馨香。”(3)上联道出了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 以蜀汉为正统 (改曹魏纪年为蜀汉纪年) 的思想观念, 不但为后世士大夫所尊奉, 而且为普通信众所接受的历史事实。而唐宋以降的关帝信仰, 以人神沟通的方式, 是助推“考亭纲目”之思想观念, 得以延续千年深入民间的重要载体。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凡16朝1362年史事贯联可考, 使《春秋》编年之法始复。然而, 在朱熹看来, 尽管他的史学成就可与司马迁相提并论, 但其“帝曹魏而寇蜀汉, 帝朱梁而寇河东, 系武后之年黜中宗之号, 与夫屈原、四皓之见削, 扬雄、荀彧之见取”(4), 凡此皆与《春秋》惩劝之法未尽同者, 犹与“天理”不尽相合。乾道七年 (1171) , 朱熹给蔡元定的信中说:“《纲目》取一纲众目张之义, 条例亦已定矣。三国竟须以蜀汉为正统, 方得心安耳。”(5)可见, 朱熹重新整理《资治通鉴》的目的, 在于建立以理学理念为旨归, “鉴于往事, 资于治道”的历史统绪。朱子将自已的正统观贯穿其中, 使“明君贤辅, 有以昭其功;乱臣賊子, 无以逃其罪”(6)。这种把自己的历史观依附于极有影响力的史学巨著之中的方法, 也可称之为“文化嫁接”的方法。朱熹从乾道六年 (1170) 起, 历经20年断断续续的撰写、修改 (最初学生与友人参与撰写过) 而“成编”, 成功地将自已的历史观嫁接于司马光的史学巨著之中。《通鉴纲目》的刊刻流布, 伴随着朱熹地位的不断被抬升, 使后世之士大夫、读书人接受其正统观。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以曹魏编年———“帝曹魏而寇蜀汉”。然而, 朱熹认为, 三代以下, “天理”不彰, 曹魏、朱梁、武后皆非正统, 屈原、四皓之辈不可削, 扬雄、荀彧不可取。凡此种种, 朱子之最初筹划, 视《纲目》为浩大工程, “大惧不能卒业以为终身之恨”(7);后来之编撰践履, 则以“天理”据实书之。 朱熹的正统观, 当追溯至春秋时代邹衍的五德之说 (源于五行理论) 。邹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 第一次将五行 (相生相克, 周而复始) 纳入政治领域。后世历代帝王革命, 遂沿用五德说。北宋欧阳修的《正统论》将王朝的更迭由“奉天承运”的政治神话变为“居天下之正”的伦理问题, 除了强调“大一统”政治前提之外, 特别强调道德认同, 亦即政权的合法性来源(8)。宋儒的正统之辨, 由欧阳修发其端, 而由朱子集其成。朱熹通过《通鉴纲目》, 以“天理论”重建历史统绪, 其正统观念对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通鉴纲目》被后人尊奉为“《春秋》后第一书”, 明代翰林院编修谢铎赞其“实经世之大典, 帝王之龟鉴”(9)。它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 更是一部政治伦理教科书。可以说, 朱子《通鉴纲目》所张扬的正统观念基本上主导了元明清三代正统之辨的话语权, 故清儒谓“朱子之《纲目》出, 而后古今之议正统者定”。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距朱熹约200年, 其文学巨著《三国演义》, 既隐寓着反对分裂, 重振纲常, 建立“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同时也继承了朱熹的正统观念。《三国演义》第一回就为刘备的帝裔身份埋下伏笔:“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汉景帝阁下之孙。”尽管最后三国归晋, 汉室兴复只能成为悲壮的追忆。但是, “天理”使然的“蜀汉正统”伴随着关羽信仰的世俗化日益深入人心。 二、 以“忠、孝、廉、节”为艺术,塑造社会风貌 在史家陈寿《三国志》中, 关羽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传, 陈寿记其勇武, “为世虎臣”, 如为曹操解白马之围, 策马“刺杀良於万众之中, 斩其首还, 绍诸将莫能当者”(10);与曹操部将曹仁、于禁“对垒於樊地”, 曹营“七军皆没”, 羽“威镇华夏”。记其英雄本色, 有“国士之风”, 如其虽与刘备结义于桃园, 恩若兄弟, 但却极明忠君之义:在“稠人广坐”中, 则“侍立终日, 随之周旋, 不避艰险”;在受到曹操“尽封其所”的厚待之际, 还奔刘备, “誓与共死”, 但也不忘报效曹公, 可谓情义兼备;在“刮骨去毒”时, 虽“臂血流离”,
网址:关帝信仰与宋明理学之关系.docx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49057
相关内容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从哲学流派到宗教信仰的演变纳西族三多神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上)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docx
企业公共关系之危机处理.docx
建立信任关系的三个关键步骤.docx
合作关系说明函.docx
宋姓与黄帝有什么关系
关于宋和辽金蒙古帝国关系
信仰误区 在道教的神...
建立信任关系的话术技巧解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