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英和,二甲进士,曾拒和珅之女,以“赵体”为宗,书法甚佳

发布时间:2025-08-29 14:25

在清代风云变幻的书法与官场之间,英和以二甲进士的身份崭露头角,且以“赵体”为宗的书风著称,名声逐渐传开。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笔端的流畅,更在于对赵体书法神韵的执着追求与临摹的深度投入,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书法大家之一。

很多人初见“英和”这三个字,难免会以为只是一个别名或笔名。其实他的全名是索绰络·英和,出生于1771年,逝世于1840年,享年70岁。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之中,礼部尚书德保是他的父亲,英和是德保的第三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他以癸丑科二甲进士之名崭露头角,被选为庶吉士,散馆之后任编修。进士及第之后,他的官职一路攀升,尽管也曾遇到挫折,最终还是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升至太子太保的高位,成为清代著名的学政与实务官僚之一。

他父亲的选择与态度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印记。据传,他父亲曾拒绝让和珅的女儿成为英和的儿媳,这一决定得到了嘉庆帝的称赞。如此家风与家规,或许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英和对待人事与品格的态度。与此同时,英和在书法上的追求却表现出另一番天地,他尤工书法,以赵子昂的书风为宗,所作字迹精美,成为清代知名的书法家之一。

就书法本身而言,英和在具备进士身份的同时,已具备扎实的书法基础,尤其以楷书的功底最为突出。乾隆年间,书风多以馆阁体为主,官员文人多被此体系所束缚。然而英和并未满足于此圈子,他选择深入研习赵子昂的书法,凭借持之以恒的练习与临摹,逐渐树立起个人的声名。他的书法成就不再单纯模仿,而是在赵体的框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气质,使作品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在公开的文献与展现中,我们可看到英和以赵子昂风格临摹的行楷书。透过他的笔触,可以清晰地看出扎实的基础功底与细腻的笔法处理。他的行楷笔法端庄而灵动,笔画之间的力量分布恰到好处,既保留了赵体书法的神韵,又呈现出独特的笔意美感,堪称一幅上乘之作。这样的作品,既是技法的练习,也是情感与审美的表达,显示出英和在书法领域的高超水平。

评价一本书法作品,往往要兼顾外形、笔法和内涵三方面。就英和的临习之作而言,这三者都得到极佳的呈现:字形端正、结构稳定、笔势有力;笔法层次分明,行笔间有动有静、干净利落;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体现在对赵体神韵的理解与传承之上。由此可见,英和不仅仅是一个模仿者,更是一个能在传统框架内创造性表达的人。他选择学习赵子昂书法,显然走在了当时许多文人墨客的前列,显示出他对书法道路的独到见解与勇气。

也许有人会质疑,专注学习赵子昂书法是否明智,甚至被称作一种“偏离主流”的选择。但在远方诗书阁主人的眼中,赵子昂无愧于书法大师之名,其书风与气质在数百年间都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自古至今,近800年来,也少有书法家能与之抗衡,因此学习赵子昂书法被视为明智之举,哪怕只是达到其十分之一的水平,也足以令学者终身自豪。

您对清代英和学习赵子昂书法这件事的看法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我们愿意聆听各种观点。

写在文末:每一次您的关注与支持,都是远方诗书阁持续创作高质量内容的强大动力。请继续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让更多人认识这位以赵体著称的英和,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书法之美。

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罕见台湾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书法,水平并不突出,但在春联创作上颇有自如之感。若您喜欢本文,请长按下方点赞,并转发分享,以表达您的支持与鼓励。

网址:清代英和,二甲进士,曾拒和珅之女,以“赵体”为宗,书法甚佳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28247

相关内容

清代英和,二甲进士,曾拒和珅之女,以“赵体”为宗,书法甚佳
和珅之死非为钱:解析嘉庆扳倒和珅的深层次原因
纪昀、刘墉与和珅什么关系
刘墉和纪晓岚,电视剧中对付和珅的斗士,真实历史上二人关系如何
清朝文臣纪晓岚和和珅关系如何?乾隆为什么不重用纪晓岚?
纪晓岚、和珅和刘墉是同一朝代的人吗?三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大清之风:扬州怪才之郑板桥及刘墉戏和珅
清朝历史和珅的故事
和珅的儿子不姓和?为什么叫丰绅殷德?
纪晓岚、和珅与刘墉:朝堂背后的别样纠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