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苏州园林:呈现诗意栖居的文化空间

发布时间:2025-08-26 07:56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呈现诗意栖居的文化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8月26日第7版)

“坐爱名园依绿水,还怜乳燕蹴飞花。淹留未怪归来晚,缺月纤纤映白沙”。位于江苏苏州的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留园、网师园等苏州园林一同被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暑期,苏州博物馆依托苏州深厚的古典园林文化底蕴,推出年度大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此次展览是苏州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特展的第三期,与国内外14家文博收藏机构合作,通过160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呈现东西方园林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与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营造的吉维尼花园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明代文徵明《真赏斋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苏州博物馆供图

参观者被展出的《克劳德·莫奈肖像》吸引。泱 波摄

唐代“石上枯”铭仲尼式古琴(天一阁博物院藏)。苏州博物馆供图

本次展览内容策划吕文涛介绍,展览分为“逍遥乎林泉:隐逸先贤的精神指引”“拙者之为政:明代苏州的园林实践”“丘壑参造化:江南园林的造景技艺”“日涉多佳趣:园中生活的极致风雅”“异域共芳华:互为观照的世界园林”五部分。

“拙政园与莫奈花园,虽分处东西方,却同为诗意栖居的典范。本次展览不仅并置中西,更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邀请观众步入湖石与睡莲交织的空间,在器物与绘画的展览组合中,洞见园林之美。”吕文涛说。

寄情山水以筑园林

古建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将中国园林称为“文人园”,认为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他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写道: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继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展览中的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竹林七贤图》、无锡博物院藏元代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苏州博物馆藏明代周臣《桃花源图》等作品,体现出远离尘嚣、向往山林的文人旨趣,这正是古人在城中营建园林的初心所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8月26日7版 版面截图

《竹林七贤图》曾藏于清宫养心殿,后收入《石渠宝笈》。该图卷以分段白描加题记的方式描绘“竹林七贤”群像——山涛读书、王戎凭几、嵇康抚琴、刘伶饮酒、向秀著书、阮咸听阮、阮籍醉卧,生动再现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表达了后世对魏晋名士隐逸精神的倾慕。

这种对高士的追慕也体现在“明四家”之一沈周所绘《桐荫濯足图》中。沈周选取了高士濯足的传统意象,采用明艳雅致的青绿设色,使画面呈现出秀美古逸的风格,表现了吴中文人远离世俗、率真自然的情怀。

苏州最早见诸史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此后造园活动一直绵延不绝。尤其是唐宋之后,许多文人、官宦因吴地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推动了当地园林建设。明清时期,不仅“吴中豪富,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乃至“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这样的风气下,苏州园林数量激增,园林艺术审美也日臻成熟。

苏州园林的营建离不开文人参与。明正德四年(1509年),辞官回到苏州的王献臣将元代大弘寺废址和道观弄、宁真观废址改建为园林,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据传王献臣建园期间,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草图。拙政园建成之后,成为吴中名士雅聚之地,留下了诸多诗文画作。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文徵明应邀到拙政园,为王献臣临写苏轼诗,并于园中亲手植下紫藤一枝,直到如今,这株紫藤仍在园中。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氏邀请文徵明撰写《王氏拙政园记》,描绘了园中若墅堂、梦隐楼等30处景点,每一处景对题一首诗,诗前作小序简介景点名称及含义,两年后又补绘一景《玉泉》。后世把这套册页称为《王氏拙政园诗画册》,又名《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此次展出了清拓本《王氏拙政园记》、近代珂罗版印本《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以及现代画家张晋《临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让观众领略拙政园的诗情画意。

胸怀丘壑笔写佳趣

明代苏州造园实践是一股风潮,亦是美学与文化标杆。家族式的营造让园林不只是个人志趣的表达,更演变为承载家族文脉、延续在地传统的文化空间。文人与专业匠师因循山水画理,将胸中丘壑、笔下烟霞,化作可游可居的方寸乾坤,以一园之体量而纳山水木石、亭台楼榭,形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无穷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真赏斋图》是其造园理念的视觉表达。这幅作品创作于文徵明88岁时,展现了真赏斋主人生活情景。紫薇花红,翠竹丛生,松柏挺立,梧桐苍郁,茅舍两间,室内置屏风、书案,主客二人对坐展卷赏玩,旁边几案上置鼎、觚、石砚,身后桌上堆放古书,右室隔窗书架摆放着书画卷轴册页。画面右侧的一组太湖石格外引人注目。在苏州园林中,太湖石是常用的高档石材,形成了独特的叠山艺术,以“皱、漏、瘦、透”为佳。

文徵明次子文嘉的《秋塘红藕图》取法元代画家倪瓒,记录了拙政园秋季藕塘景色。近景树上枝叶随风摇动,数片荷叶和几枝红莲挺出水面,图式疏朗,笔墨简约;远处群山迤逦,意境悠远。画上还有作者自题七言诗“西风一夜秋塘晓,零落几多红藕花”,款署“文嘉写于拙政园之若墅堂”。

文徵明侄子文伯仁的《石湖草堂图》描绘了苏州楞伽山麓的石湖草堂,这里是文徵明、唐寅、王守、王宠、汤珍等文人常去的雅集之地。图中草堂的几重院落隐没在山墙和灌木之间,周遭环境显得幽静而闲适。明亮的堂屋内,一文士抚卷而坐,一书童恭敬侍立。草堂外,山石纹理纵横、棱角峭硬如虬,古树苍翠相杂、幽深邃密,用笔清秀。

文氏家族造园思想集大成者是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他所著的《长物志》包含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卷,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必具,代表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此次展出的文震亨《唐人诗意图册》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以唐人诗意入画,表现文人的闲情雅致,共十二开,每开均有唐人七绝诗一首。图中山石以墨笔勾勒、皴擦,用石青、石绿敷染,色彩浓丽古雅;人物线条细秀,陈设、屋宇刻画极为精工,与《长物志》“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审美理念形成呼应。

文人的园居生活与《长物志》《遵生八笺》中的描述相差无几。此次展出的鼎彝、古琴、茶盏、香炉、花器、文房四宝等皆为园斋中常见陈设。

故宫博物院藏铜力士骑兽博山炉造型精巧,炉盖镂雕成山峦形,人物、禽兽饰于其上,山间有孔,熏香点燃后,烟从孔中袅袅而出,好似云雾环绕的仙境。炉柄雕铸上身袒露、腰束短裤的力士,屈膝骑在仰首伏地的神兽背上,左手按兽颈,右手上托奇峰耸立的炉体,其用力托举的紧张感和神兽吼叫的神态极为生动。

园林中的琴不仅是乐器,也是高山流水意境的载体。正如《长物志》中所言,“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天一阁博物院藏唐代“石上枯”铭仲尼式古琴,面板用桐木,外髹黑漆,岳山、承露、冠角和龙龈处用红木。琴腹内侧刻有行楷“唐开元二年雷霄斫”,龙池上方刻有“石上枯”三字。凤沼上篆“楚园藏琴”,下篆“三唐琴榭”。这两个篆印均为清末藏书家刘世珩所有。历代古琴以有断纹者为珍品,其中又以蛇腹断纹为最古,此琴有蛇腹断纹、冰裂断纹于琴身,十分珍贵。

“中国风”吹向欧洲

18世纪中叶,“中国风”园林在英国开始流行。英国建筑师威廉·钱伯斯曾到访中国岭南地区,绘制建筑图稿并研究中国园林。他主持设计的邱园,参照中国造园手法挖池叠山、造亭建塔,引得时人竞相效仿,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式园林热。

此次展览中,来自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的《邱园:宝塔和桥》与天津博物馆藏明代陆治《虎丘塔影图》并列展出,呈现出东西方园林风格的交融。

《邱园:宝塔和桥》是“英国风景画”之父理查德·威尔逊的作品,描绘了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中的宝塔和周围的景观。桥与宝塔共同构成画面的视觉焦点,宝塔立于画面一隅,与周围的英国风景园林元素巧妙融合。据传这座宝塔是受约翰·尼霍夫所绘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版画启发而设计的,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虎丘塔影图》画面上部三分之一均为留白,与近景、中景同样以留白表现的山塘相连,营造出水天一色之景。虎丘塔掩映在苍劲的山石与挺拔的翠松之中,意境古拙空灵。

19世纪晚期,法国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开始进行长达40余年的造园实践。1883年,莫奈乘火车途经吉维尼小镇,被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于是决定在此定居。作为东方艺术的拥趸,莫奈将吉维尼的居所营造成一座兼具自然与艺术之美的花园,陆花园种植四季花卉,水花园种植睡莲、垂柳与鸢尾等。

莫奈在花园中探索光与影的变化,延续着师法自然的创作真谛。直到1926年去世,他在吉维尼花园留下了200余幅画作,“睡莲”这个主题成为其印象派风格的集中体现。此次展览展出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莫奈《睡莲》和《睡莲池》两幅名作,天光云影与池水莲花融为一体,传递出静谧和谐的东方意韵。

“从苏州到吉维尼,从吴门山水到印象派油画,园林绘画一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表达。所有人对于园林的探索与实践都指向同一个理念,那便是用艺术的方式再塑自然山水,融入自我的价值追求,最终让园林成为诗意的栖息之地。”吕文涛说。

网址:人民日报海外版|苏州园林:呈现诗意栖居的文化空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13861

相关内容

水墨江南 - 苏州园林的诗意栖居
房贷利率下调,绿城·沁百合引领苏州奥体芯诗意栖居新风尚
纪录电影《小园林》:影像与空间的互文式“诗意建造”
《长白九章》:黑土地上的诗意栖居
蒋友柏:诗意的栖居
苏州十大名人故居 苏州十大历史名人故居 苏州有哪些名人故居
在尺幅间解构扬州园林盆景
荷月“郑”江南 苏州园林美学展在郑开幕
“走进中华文明——苏州江南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人文交流活动在苏州举行
当拙政园邂逅莫奈花园 苏州最大规模园林主题特展即将亮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