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CN机构生态大观及2019年发展趋势前瞻

发布时间:2025-11-26 12:08

来源 |TopKlout克劳锐 (微信公众号:TopKlout)

本文获TopKlout克劳锐授权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CN作为一个舶来品,诞生于国外,又于中国发展壮大。

发展至今,MCN在整个内容业态里边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具有一定的分量,再加之近些年内容创业的火热及平台方的大力扶持,MCN在国内迎来了蜕变式发展。

其商业形态更加多元、变现途径愈加丰富,在依托于各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内容的生产分发贡献着自己的强大力量。

MCN发展背景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有很多概念是“舶来”的。MCN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的Youtube,在中国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呈现出了与美国MCN机构截然不同的商业运作模式。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MCN概念、业态以及呈现形式早已远远超越了内容平台相对单一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MCN的发展状态。

国内MCN的业态和形势相对的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比方说国内MCN服务的对象、链接的对象、主要的内容作战领域以及MCN规模,都远超海外。其中,在Youtube上认证的MCN不到200家,但是国内现有的MCN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00家!

MCN的分类实际上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按照规模分类、按照所属账号的垂直属性分类、按照主营业务主体分类等等。

当然也可以粗略的将其分为电商型、泛内容型、营销型、知识型四种,其中知识型和电商型比较容易识别,营销型和泛内容型则代表了现在更多平台捆绑的MCN的业态。

目前,中国的MCN主要的分发平台更多还是从视频、电商以及本身内容业态非常丰富的平台逐步向内聚焦。

在今年年初克劳锐发布的新媒体行业白皮书上,曾针对MCN的发展趋势做过两个相关预测:

第一个预测是80%的头部的KOL或者红人都将机构化;

第二个预判是2018年在内容领域的赛道最终是机构的竞争。

然后根据今年10月份的时候克劳锐针对国内MCN机构的又一次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几乎90%的头部KOL都已经有了自己所签约或自己成立的MCN机构了。

MCN在内容产业链里其实扮演的是一个链接多边关系的角色。首先链接创作者与平台是其最首要的任务;其次它还链接着内容创作者、平台以及变现方(变现方包含广告主、电商平台、版权购买方等)。

围绕着内容IP的变现能力,一个MCN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否拥有批量的帐号的管理能力,如果说只能管理一到五个帐号,那么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MCN机构。

第二、是否有模板化、流程化的生产的机制,甚至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的机制。

第三、是否拥有强大的IP运营能力,包括与平台之间的协调能力,比较再好的内容也需要有运营的思维去进行提升。

第四、是否拥有专业的经济服务以及专业的商业变现的能力和渠道,这也是MCN角色的核心。

MCN生态现状

近年来MCN机构的增长数量其实是非常快的,但整体的市场规模赠送确实在放缓,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难理解,首先MCN的准入机制和门槛并不高,但在MCN机构进行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入了门槛并不代表着就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商业主体,如何让其从商业行为上成功运转起来,还是相当考量MCN自身的功力的。

2016年的时候,克劳锐曾对内容赛道上的MCN公司做过一次大规模调研,当时人员规模比较大的MCN公司总员工人数在100人左右,小的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人,而2018年再次调研的时候,一些规模相对不错的MCN公司员工规模已经达到了500人。

对比克劳锐榜单上top20的MCN机构,从2016年到2018年这些头部MCN机构每年的人员增速维持在30%左右。为什么他们能够保持这么良好的一个人员增长率?

其实主要有两点:第一他们的业务在不断的增长;第二他们的营收在不断的增长,这些都是MCN业态给与大家的非常积极的信号。

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MCN尤其是中国式的MCN这么大的机会?

其实与国内内容产业有这么多的平台以及网民数量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快手、淘宝、小红书、抖音、网易等平台,在2018年的时候几乎都宣布了自己平台的MCN的战略以及合作方式。

平台在用资本、用资源、用流量、用政策对MCN机构进行大力扶持。从这一层面来看,平台可谓也是MCN跳跃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加速器。

MCN趋势前瞻

2017年MCN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到2018年6月的时候,几乎90%的头部红人都已经被头部MCN公司收入囊中。

在头部红人争夺战之后,明星领域探索及腰部自媒体将成为MCN签约新宠。MCN对于业务渠道面的拓宽以及对于腰部红人培养,将逐渐实现与头部红人的组合运营,全民实现价值扩容。

接下来腰部红人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占和争夺市场,典型的头部MCN现在运营的机制就是用头部IP来带腰部IP,从而形成一个双强的模式。

伴随着分发渠道和分发方式的改变,垂直内容将能够更多地触达用户,不少内容创作者将会放弃大而全的运营思路,转向深耕细分领域。

以后越来越多的MCN机构势必也会选择向垂类靠拢,甚至他们在公司的布局上也会开始注重选择一些区域化的布局,向区域化沉淀。

另外对于MCN来讲,他们对于自媒体帐号往往拥有极强的管理、运营能力,接下来如何将旗下的IP及旗下红人打造得更加“全民皆知”就是其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行业内现在有一个趋势叫明星KOL化、KOL明星化。而实际上娱乐圈里的明星KOL化的速度是要远远慢于KOL明星化的速度的。

举例来讲,现在很多的综艺节目,比如《奇葩说》、《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经常会邀请很多的网络红人登上综艺,这其实也是MCN机构为头部红人提供的一种多元化的运营策略。

MCN从2013年开始到2018年,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这其中包含了3年的高速发展期。2018年开始,随着资本层面和市场层面的放缓过程,这个行业实际上已经开始步入到了一个相对理性的发展区间。

一个真正属于MCN业态的商业规则即将产生,在这个规则下,会有很多小型MCN机构率先掉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出一批可以真正领导这个产业的MCN企业。最终这个产业竞争的核心,将集中在MCN的运作效率、所能提供的价值等方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中国MCN机构生态大观及2019年发展趋势前瞻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3855

相关内容

郭全中:MCN机构发展研究
108页纯干货!深入分析2021年中国MCN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网红行业发展形式及网红MCN化趋势发展分析.docx
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白皮书(kol、内容运营)
中国网红行业发展形式及网红MCN化趋势发展分析
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短剧行业发展研究
我国有超4500家网红相关企业在业,MCN行业图谱、业态、典型案例及发展趋势解读
《2018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新兴MCN机构成长值得期待
我国有超4500家网红相关企业在业,MCN行业图谱、业态、典型案例及发展趋势解读(附报告下载)
2019年中国网红经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到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