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1变形金刚海报看当年的明星产品
1984年,美国孩之宝公司的变形金刚横空出世,从此占据了世界玩具市场的头部位置。而中国的孩子广泛接触到这一题材已经是1988年,那时,百货商场里那些精美的包装盒里装载的就是孩子们一个个的梦想。里面的G1玩具肯定是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可是你知道吗,包装上的封绘海报其实揭示着当年孩之宝关于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向。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图片是否能勾起你的记忆。
1984年:神话开启
1984年是变形金刚元年,第一批推出的产品承担着开疆辟土的重任。这其中擎天柱、威震天、大黄蜂、红蜘蛛等都是人气名列前茅的人物。在海报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只是相对汽车人的人数,霸天虎就显得有些寒酸了。靠着红蜘蛛和声波的磁带部队撑场面,首领老威只能蜷缩在右下一角。值得一提的是,海报上的人物主要以玩具模样为基础,但同时又要兼顾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以免孩子们不买账,为此煞费苦心的商家将动画与实物形象最吻合的人物往海报前排安排,也许正因为如此,G1老威玩具形象实在是有碍观瞻,为了不影响销售,才不得不将他海报上的位置弱化。话说,你能从上面认出多少人物呢?
1985年:乘胜追击
变形金刚上市就一炮打响,有了第一年的热卖,孩之宝自然要趁热打铁,同时在这一年,日本TAKARA公司看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戴亚克隆改头换面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也投入开发。双方随即在这年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玩具人物。这其中的明星产品,汽车人是机器恐龙,霸天虎是机器昆虫和挖地虎。从海报上的突出地位可以看出双方的对抗主力,所不同的是日本当时并没有发行挖地虎,而是想进一步丰富机器昆虫,突出自己的高级昆虫,另外天火和震荡波这两位“外援”产品因为版权所限,也不可能出现在美国市场,这才有了双方海报的区别。不得不得吐槽一句,机器恐龙好累呀。
1986年:改革与巅峰
1986年,在享受了两年变形金刚红利之后,孩之宝希望更进一步,把新347产品角色推向市场,而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反而是自己一手打造的老臣们。为此,他们推出了1986年大电影,之前陪伴观众们两年之久的熟悉角色个个轻易地就陨落了。一批形象更科幻,身体更流线型的新角色登上了舞台。而这一年玩具的主打产品是组合和基地,海报上的满屏位置已经生动的说明这个定位347,猛大帅和铁甲龙携众多“交叉合体”小队已经把补天士惊破天的核心位置抢得所剩无几。由于在国内播放动画时,飞行太保、飞虎队等组合小队还是擎天柱威震天时代的角色,可到了发行玩具,却成了和猛大帅铁甲龙一批的产品,不禁让人有些挠头。电影剧情的残忍虽然让孩子们非常不满,但精彩的玩具人物还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热潮。一时间,能凑齐全套某个组合小队的孩子绝对是明星,至于能拥有猛大帅和铁甲龙的孩子更是凤毛麟角。
1987年:颓势初显
从1987年开始,美国和日本在产品线上虽然还有重合,在剧集上已经开始有分道扬镳的趋势。在这一年的主打产品无疑是头领战士,更是出现了巨无霸福特这一史上最大的G1玩具。海报也是以福特对抗萨克为背景,双方的头领战士、目标战士、火焰兽各显神通。不过和过去人物众多的情节相比,变形金刚的颓势开始显现,产品线的单一略见端倪。
1988年:弄巧成拙
和其他很多玩具系列一样,当你的新点子偏离原来的概念太远时(或当孩子们开始玩腻了的时候),销量就会下滑。1988年孩之宝的产品就出现了这一趋势。隐者战士这种有机生命体包裹机械的设定可谓脑洞大开,不过习惯了金属形态碰撞的顾客们并不十分买账,这种超前的科幻设计算是遭遇了失败。回到海报本身,人物的进一步减少,再加上霸天虎隐者外壳的太过突兀使得这年的海报让人印象不深。
1989年:独舞绝唱
1989年,美版产品线已经在微型战士及隐者战士的路上渐行渐远。而日版则推出了最后一部独立创作剧集《胜利之斗争》,里面的人物全部为日版独创,与之前的隐者战士稍有关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张海报的一角保留了超神仁莱与霸王的形象。但主角无疑是史达领衔的智者战士和萨拉斯率领的胸甲战士,整个海报主题还是宿敌之间的对对碰。自此,变形金刚在荧屏上与国内孩子的联系告一段落。
对于这些当年出现在玩具包装盒上的封绘美图,你还有印象吗?欢迎留言交流。
举报/反馈
网址:从G1变形金刚海报看当年的明星产品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42373
相关内容
变形金刚G1:霸天虎汽车大师的传奇变形金刚G1动画汽车人与霸天虎层级结构图
变形金刚:G1中那只可爱的大白鹅为什么在真人电影中那么老?
回顾童年经典:细说《超能勇士》与《变形金刚》的种种关系!
变形金刚动漫人物:“悲哀”的汽车人战士
从光电雷达到“变形金刚” 记者带你看中国航展“明星产品”
《变形金刚:地球之战》获评硬核联盟2017年5月明星产品
擎天柱:变形金刚的传奇领袖
TCL四款产品与变形金刚对应关系梳理
变形金刚威震天,霸天虎和威震天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