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直播带货有点“凉”,为何被消费者踢出购物车?

发布时间:2025-07-21 00:26

明星直播带货“降温”现象:核心数据与深层原因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参与度断崖式下跌

1. 明星主播数量锐减

2020年被称为“明星直播带货元年”,超500位明星涌入直播间,刘涛、陈赫、李湘等一线艺人纷纷下场。但到2025年,超70%的明星主播已退出带货领域,仅剩少数头部艺人维持低频次合作。例如,刘涛2023年宣布暂停直播,陈赫、王宝强等明星的直播场次同比减少80%。

2. GMV占比持续萎缩

明星直播带货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占比从2020年的35%跌至2025年的不足10%。以抖音平台为例,2025年上半年达人带货占比仅30%,其中明星贡献的GMV不足5%,其余由专业主播和品牌自播占据。

二、性价比失衡:高成本与低回报的矛盾

1. 坑位费暴跌,但销量仍无保障

明星坑位费从2020年的50万-200万元/场,跌至2025年的3万-10万元/场,但转化率持续低迷。典型案例包括:

• 李玲玉直播间:某纸尿裤品牌支付3万元坑位费,备货60万元,最终销量为0;

• 杨子、黄圣依夫妇直播间:某腊肉品牌投入170万元货品,仅售出1单;

• 杜旭东直播间:商家支付3.3万元坑位费,仅卖出64.9元的木耳。

2. ROI(投入产出比)恶化

据商家反馈,2020年明星直播的平均ROI为1:3(投入1元赚3元),但到2025年已跌至1:0.5以下。某美妆品牌负责人表示:“现在投明星直播,90%的概率是亏钱的。”

三、信任危机:虚假宣传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1. 虚假“最低价”与价格虚高

贾乃亮直播间宣称2899元的鸭鸭羽绒服仅售449元,但市场同款仅需228元;

• 张铁林直播间售卖“福”字,宣称平时售价10万元,直播价仅1688元,被质疑“割韭菜”。

2. 售假与质量纠纷

• 谢孟伟(“嘎子哥”)直播间将“老窖老酒”冒充“泸州老窖”,被举报后封禁;

• 秦牛正威直播间售卖墨镜,消费者投诉“透光不遮光”,其回应“你买不起”登上热搜。

3. 人设崩塌与口碑反噬

张雨绮直播中称“699元买不了袜子”,引发公众反感;潘长江从劝谢孟伟“别直播带货”到自己卖酒翻车,被网友调侃“潘嘎之交”。

四、政策与平台规则收紧,挤压明星生存空间

1. 监管力度加强

• 2023年中央网信办发起“清朗行动”,整治虚假带货、数据造假等问题;

• 2025年《电子商务法》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要求主播对产品质量负责,明星因缺乏专业选品团队,更容易触碰红线。

2. 平台流量分配转向

• 抖音2025年推出“免佣金服务费”“千川投流退款返还”等政策,吸引品牌自播;

• 视频号允许直播间提微信、挂二维码,适合私域流量运营,商家更倾向自主掌控渠道。

五、行业趋势替代:专业主播与品牌自播崛起

1. 达人带货专业化

专业主播通过人货场构建能力、流量感知能力等核心技能,形成稳定转化率。例如,抖音场均50万-70万GMV的主播,需具备“洗脑感”话术和精准选品能力。

2. 品牌自播成为主流

• 2025年抖音电商中,店播贡献的GMV占比达52%,超1000个商家店播销售额过亿元;

• 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因用户质量高、竞争压力小,成为品牌自播的新阵地。

六、深层原因:明星与直播带货的“基因冲突”

1. 职业定位错配

明星本质是内容创作者或演员,缺乏销售专业性和选品能力。淘宝直播负责人玄德指出:“明星是否能做好直播,要看第100场直播是否成功。”而多数明星仅参与几场即退出。

2. 风险与收益失衡

明星带货需投入大量时间选品、直播,但收益远低于演艺主业。随着平台流量扶持消失,明星带货的性价比持续降低。

3. 社会示范效应争议

明星扎堆带货被批评“向下兼容”,导致影视圈作品质量下降,甚至引发政策层面的隐性限制。

网址:明星直播带货有点“凉”,为何被消费者踢出购物车?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95123

相关内容

明星直播带货频翻车,商家、平台、主播,谁为消费者负责?
直播购物为何如此火爆?消费者心理揭秘
粉丝自愿入坑?明星网红直播卖货火爆,折射出消费者非理性购物
明星直播带货为何频频翻车?
电视购物=直播带货?为什么直播带货能这么火?
直播带货的消费者行为与趋势研究.pptx
网红直播带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直播带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感知价值为中介
这些想带货的明星,为何进了直播间就翻车?
抖音明星直播带货欺诈消费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