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网上一位被称为
“史上最凶班主任”的短视频迅速走红
只见视频中的主角
留着光头、长相“霸气”
并以“班主任”自称
经过网上舆论发酵
很快,当事人出来澄清
称自己并非真老师
而是一名网红
想要通过“班主任”的人设获得流量
目前该视频已经在平台上下架
“网红”教师的话题一直都存在
从社交平台上圈粉无数的罗翔
到今年夏天破圈成功的董宇辉
在网络平台上
他们以老师的身份“出道”
靠着硬核知识和内容
迅速获得了大量人气和流量
在有着“社会大学”之称的B站上
不乏一些优秀的微课老师
他们用内容和干货
在虚拟世界里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方教室
那么,面对这些打着“老师”名号的流量获客
究竟该如何看待?
“老师”不是网红们攫取利益的工具
近几年,“教师”日渐成为了一个自带流量的话题,“教资考试破千万”“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教师热”的话题屡屡被热搜、热议,让人们对于老师和“老师”这份职业产生了足够大的兴趣。
而视频中这位“最凶班主任”之所以能出圈,究其根本并不是在于内容,而是因为网友们对其“班主任”的身份信以为真,打着“老师”的名号,获取了大量的关注和流量。
网友@Kimululu认为,“教师从师德、仪容仪表、言行举止都是有别于其他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网红扮演教师并非不可取,如果是从正面的,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是可行。但如果只是蹭流量,误导大家对教师的认识,那么需要有关部门对该行为喊停或进行相应的处罚。”
教师并非“网红”绝缘体,
内容创作需回归教育本心
有老师认为“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学校才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不应该去当蹭流量的网红,做实实在在、安心课堂教学、切实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但在网络社会愈加发达的当下,想要让老师们绝对“绝缘”网络已经是不切实际了。事实上,正是因为一些教师自发录制的网络课程或者体会分享,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让优质的内容可以触及到物理空间难以到达的角落。
更何况,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我们会看见一些老师因为分享“教师的日常生活”“学习干货”等等而收获粉丝和认可。
(b站上李永乐老师的课堂)
所以,教师并非不能成为“网红”,但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教师在进行内容创作时要避免过度娱乐化,把重点放到教学内容上,以优质的内容出圈,回归教育初心。
对此,
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
来源丨网络。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更多精彩
▶ 盘点中小学课堂的11大“怪现状”:急需“打假”!
▶ 教师就一定是“铁饭碗”?一地拟推出“教师退出机制”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