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撰文 王静璇
编辑 保健君
张阿姨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广场舞明星”,每天晚饭后在小区广场都能看到她矫健的身影。然而,最近她的伙伴们发现张阿姨已经有一周没来参加活动了。原来,张阿姨去医院妇科住院做手术了。
运动达人患上了子宫脱垂
张阿姨是个闲不住的人,年轻的时候在厂里和工友抢着干活儿,是人见人夸的“三八红旗手”;三年前退休了,孩子们也出国了,终于有了自己的闲暇时间,广场舞就成了她最爱的健身娱乐方式。没想到,张阿姨最近觉得外阴坠胀,洗澡时竟然摸到下面脱出来鸡蛋大小的东西!刚发现的时候,休息一会儿脱出来的东西就能自行回去;现在,睡一晚上也回不去,甚至小便也受影响,需要把脱出来的东西送回阴道才能顺利小便。她吓坏了,又不好意思打扰儿女,自己去医院检查,原来竟然是得了“子宫脱垂”!
不科学的过度运动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
张阿姨非常纳闷,自己热爱运动,身体素质那么好,血压、血糖都没问题,平时很少生病,更不用说去医院了,怎么突然就得了这个病呢?
医生耐心地给她解释说,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是老年女性,不一定所有的运动方式都适合。一方面,老年女性往往经历过多次怀孕分娩,这本身就已经对盆底产生了影响。而以前的人们又不懂得针对盆底做保护和恢复性的训练,使得盆底肌肉因为分娩遭到不可逆的损伤而变得薄弱。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绝经,老年女性的盆底组织会变得更加松弛。同时,不少老年人还合并慢性咳嗽、便秘等持续增加腹内压力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进行像长时间站立、跑跳等运动,就会让本身已经脆弱的盆底承受更多压力。久而久之,当盆底难以承托这些压力时,就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
得了子宫脱垂应该怎么办
张阿姨终于知道自己的子宫脱垂是怎么得的了。她非常焦虑,对得了这个病应该怎么办,能不能治好,自己以后的生活会不会受影响等问题存有疑虑。医生告诉她,首先,近期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跑跳、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同时,建议她可以佩戴子宫托配合局部涂抹雌激素保守治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并且嘱咐她初期要在女性家属的帮助下定期摘戴、清洗、消毒子宫托,过一两周来医院复查。
张阿姨的子女都在国外,摘放子宫托又是件隐私的事,平时手脚利落的张阿姨决定自己试一试。她牢记医生的嘱咐,每天晚上取下子宫托,清洗、消毒,第二天一早再放进阴道。一开始,张阿姨觉得如获新生,外阴坠胀消失了,小便也顺畅了。没想到,刚过了不到一周,就遇到了大困难。有一次,在取出的时候一不小心,子宫托卡在了阴道中间,废了半天劲儿也没取出来。没办法,只能大晚上老伴儿陪着到医院急诊让医生取了出来。自此以后,张阿姨就有了“心理阴影”,每次取放子宫托都不太顺利。苦于无人帮忙,她再次回到门诊求助医生,想看看能不能手术解决问题。
了解到张阿姨的情况,医生为她制订了手术方案,准备安排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前,张阿姨的儿女们都回来了,一起跟医生探讨病情并表示一定陪母亲度过术后的康复阶段。
医生告诉他们,手术虽然解决了目前子宫脱垂的问题,术后的照护也非常重要。术后3个月内要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后还要继续练习保护盆底的动作、纠正不良的生活及运动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否则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还会在腹压的作用下再次松弛,从而增加术后脱垂的复发风险。之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生活。另外,医生还给张阿姨做了心理评估和疏导,让她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术后的生活。
张阿姨终于明白,人体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让它们科学分工、协调配合,才能维护好健康。就这样,张阿姨如期做了手术。在了解过术后复查和康复计划以后,顺利出院了。
子宫脱垂术后如何康复
术后6周,张阿姨去医院做了第一次复查。她的不适都消失了,大小便也正常了,检查发现伤口也愈合得很好,并且医生告诉她,再过6周可以根据情况安排一些康复训练了。张阿姨高兴极了,没有什么比听到能运动更开心的事儿了。
第二次复查,她满怀希望地来到医院。没想到,经过医生的评估,她竟然还是像术前一样“盆腹不协调”。正常情况下,腹压增加时盆底肌应该提前或同时收缩,来抵抗腹压给盆底带来的压力。而张阿姨的盆底肌虽然力量还不错,但是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在咳嗽、打喷嚏这种腹压增加的时候,没有主动的感知和收缩,使得盆底肌丧失了主动的保护机制。
因此,医生给她安排了第一阶段的练习——腹肌和盆底肌协同的“腹式呼吸”练习。其方法是吸气的时候,肚子像气球一样鼓起来,腹肌和盆底肌一起放松;呼气的时候,肚子瘪下去,腹肌和盆底肌一起收缩。每次练习15分钟,一天2次。虽然这种练习看起来简单,但想要把动作做规范,又能持之以恒,还是不太容易的。
经过一段时间,张阿姨已经能把腹式呼吸当成一个日常习惯去保持了,医生又教她做“场景训练”,也就是在咳嗽、大笑、上下楼梯时,主动收缩盆底肌的练习。之后,张阿姨又在医院的运动康复课程中学习了很多适合老年人的加强核心肌群的动作。只有核心肌群稳定了,才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大夫的指导和练习后的收获,张阿姨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的运动。“我还能去跳广场舞吗?”她不好意思地问医生。医生微笑着说:“当然可以,您可以从康复室毕业啦!不过,要注意……”“科学、适量、循序渐进!”张阿姨开心地回答道。
现在,一起跳广场舞的舞伴们又能看见张阿姨的舞姿啦。不过,现在的广场舞是经过张阿姨改编的,她已经把自己学到的盆底保护知识教给了小区的好姐妹们,她们的小区也被评为“科学健身示范小区”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子宫脱垂重在预防,遇到困扰找医生,科学运动才能给盆底肌“减压”!
作者简介
王静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主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产康复技术与管理委员会秘书、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生殖整形及修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宫腔镜学组委员。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9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