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建议:抗癌饮食需要吃肉?这2类肉或对抑制癌细胞有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癌症不能吃肉”“吃素才能抗癌”——这些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不少确诊肿瘤的患者为了“活命”,开始盲目戒肉,甚至连鸡蛋都不碰。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位三甲医院的肿瘤专家指出,抗癌饮食并非等于全素食,一些特定种类的肉类,反而可能成为抑制癌细胞的重要帮手。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令人意外?在许多人印象中,肉类常与“高脂”“致癌”挂钩,怎会变成抗癌的“正义之士”?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逻辑?又有哪些肉值得我们在抗癌饮食中放心食用?本文将从医学角度出发,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读者揭开真相。
吃肉真的会致癌吗?误区背后的真相
“世界卫生组织把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难道不是证据确凿?”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便对所有肉类心生恐惧。但实际上,“致癌”和“直接致命”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是因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亚硝胺等物质可增加患癌风险,红肉则是因其在高温烹调时可能产生致癌物。
但是,风险并不等于禁食。关键在于食用的种类、方式和频率。
适量摄入优质肉类,不仅不会增加癌症风险,反而可能通过提供优质蛋白质、免疫因子等,帮助身体对抗癌细胞。
抗癌是否只能靠蔬菜?营养失衡才是真正隐患
很多患者在诊断后开始采取“极端饮食”:不吃肉、不吃蛋、不碰油,甚至每日仅靠蔬菜汁度日。
看似“绿色健康”,实则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将严重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削弱身体抵御癌细胞的能力。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肿瘤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远高于普通人。
如果一味排斥肉类,就不得不依赖植物蛋白和豆类,然而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远低于动物蛋白,长此以往,反而会拖垮身体。
专家推荐:这2类肉类,或对抑制癌细胞有积极作用
那么,肿瘤患者到底能吃哪些肉?在临床营养指导中,两类肉类被广泛推荐:鱼类与禽类(如鸡鸭肉)。
它们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脂肪类型健康,尤其是深海鱼类中的Ω-3脂肪酸被证实具有抗炎、抗肿瘤的潜力。
研究显示,Ω-3脂肪酸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调节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而鸡鸭肉等白肉脂肪含量低、胆固醇低,更适合肿瘤患者长期食用。
真实案例:抗癌斗士坚持吃鱼,肿瘤控制效果惊人
2019年,一则新闻曾引发热议:北京一位乳腺癌晚期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同时,配合营养师建议,坚持每周摄入3~4次深海鱼类,搭配低油高蛋白膳食,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病情稳定已超3年。
这位患者接受的并非“神药疗法”,而是在科学饮食基础上,坚定执行“有肉有菜”的平衡饮食。
这一案例背后,正是科学饮食理念的胜利。
不是单靠药物抗癌,而是通过调动身体每一份免疫力,与肿瘤长期“拉锯战”。
深海鱼类为何被视作“抗癌明星”?
鲑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富含EPA、DHA等Ω-3脂肪酸,这些成分在多个研究中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
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长期摄入深海鱼类的人群,患结直肠癌风险降低23%。
此外,鱼肉中的优质蛋白质易吸收,对于化疗放疗后的患者,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都极为重要。
相比红肉,鱼肉几乎不含亚硝酸盐,也不会在高温烹调下产生致癌物,是肿瘤患者餐桌上的“安全牌”。
禽类白肉:低脂高蛋白,守护免疫屏障
许多患者担心“鸡肉有激素”,而刻意回避。然而现代正规养殖的鸡鸭肉并不会添加雌激素,这种担忧实属多虑。
鸡肉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含量远低于猪牛羊,是恢复期患者的首选。
尤其是鸡胸肉、鸭胸肉等部位,脂肪少,蛋白质丰富,且易于烹饪,适合病人咀嚼和消化。
在临床营养科中,这类白肉常被作为术后恢复期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高温烧烤、油炸方式,才是“致癌元凶”
需要格外强调的是,不是肉类本身致癌,而是加工和烹饪方式让它“变坏”。
烧烤、油炸、熏制等高温方式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长期食用无疑增加风险。
因此,清蒸、水煮、炖煮等低温烹调方式更适合肿瘤患者。
同样一块鱼肉,蒸煮比油煎更保留营养,也减少了有害物质的生成。
肿瘤患者如何科学吃肉?三点建议不可忽视
第一,选择优质蛋白来源:鱼类、禽类为首选,瘦牛肉、蛋类可适量摄入。
尽量避免加工肉制品如香肠、腊肉等。
第二,控制总量不过量:肿瘤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保持在1.2~1.5克/公斤体重,过多摄入反而增加代谢负担。
第三,搭配蔬菜水果助吸收:肉类搭配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西兰花、番茄、胡萝卜,有助于降低致癌物吸收率。
饮食并非万能,但绝非无用
在肿瘤治疗中,饮食是辅助而非主力,但其作用绝不可忽视。科学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减少副作用,延长生存时间。
而盲目禁食、营养失衡,只会削弱身体的“抗癌战斗力”。
肿瘤专家强调:癌症不是“饿死”的,而是“拖垮”的,营养是维持战斗力的子弹,不能断供。
结语:别让误解断了希望,合理吃肉才是真抗癌
抗癌路上,谣言满天飞,很多患者被“吃素保命”的说法误导,反而陷入营养不良的困境。
科学饮食并非敌视肉类,而是善用不同食材的营养优势,为身体构筑坚固防线。
鱼类、禽类,这两类肉若合理搭配、适量摄入,有望在抗癌战役中,成为默默助力的“营养卫士”。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信息纷繁中,辨明方向,不盲从、不走极端,用科学武装自己的餐桌。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R].北京:国家癌症中心,2024.
[1]刘志红,王小倩,张蕾,等.深海鱼类ω-3脂肪酸对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05):523-528.
网址:肿瘤专家建议:抗癌饮食需要吃肉?这2类肉或对抑制癌细胞有帮助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86148
相关内容
常见肿瘤患者的七大饮食误区 高价吃抗癌食品是错误的肿瘤医生总结食物中的“抗癌明星”
肿瘤患者也能吃好,这份饮食指南很有用
女子30岁患癌,一年后癌细胞不增反减,医生惊讶:或是因吃它
女子30岁患癌,一年后癌细胞不增反减,医生惊讶:或是因为吃了它
抗癌饮食红黑榜:这5类食物正在加速癌细胞扩散!速查避坑
老人死活不进医院,要“饿死”癌细胞:“生酮饮食”真有那么神奇吗?
在朋友圈看到“生酮饮食法”,老人不进医院要“饿死”癌细胞
女子30岁患癌,一年后癌细胞不增反减
这样吃,护心、健脑、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