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最近的动作挺引人注目。12月19日,他宣布不再和蝴蝶合作,选择了德国的多尼克作为新的品牌代言人。这个选择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蝴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远比多尼克要强,张继科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肯定有他的考虑。与此他名下的两家公司也不容忽视。一家是今年才成立的巨星扬文化创意工作室,另一家是已经注销的飞獒天下商贸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似乎都在为张继科的商业版图布局。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商业尝试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张继科是否能在这些领域站稳脚跟,还是个未知数。
张继科和多尼克的合作,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矛盾。张继科作为乒乓球的全球名人,代言一个德国品牌似乎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多尼克在中国的知名度真的没那么高。乒乓球器材市场本来就有限,张继科转投一个冷门品牌,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市场效益,大家心里都没底。多尼克想借张继科的名气进军中国市场,而张继科又希望借此打响更广泛的国际品牌,大家各有算盘。可要是真靠乒乓球冠军这个身份去推动销售,未必能如愿。品牌代言就像是个赌注,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说到张继科的巨星扬工作室,那简直就是明星跨界的典型。听着名字似乎很高大上,实际上经营的内容和大多数娱乐经纪公司差不多,什么文化娱乐经纪、体育竞赛组织、教育咨询服务……这些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服务,真能靠着张继科的名字吸引多少客户呢?工作室跨足的领域看似很有前景,但从过往经验来看,很多明星的跨界尝试,最终都只能停留在光环效应阶段,根本没法走得远。张继科想用名气在文化创意领域闯出一片天,但这些行业竞争激烈,明星光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眼光和运营能力,这个工作室可能最终也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牌子。
看那家注销的飞獒天下商贸有限公司。张继科在公司成立时显然有一些想法,但几年的时间,公司就不了了之。明星做企业,确实有一定的市场关注度,但很多时候,明星自己并不懂如何做实业。张继科可能太过依赖自己的影响力,忽视了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公司运营不仅仅是有个名字就能成功,还需要精细的管理、合理的战略和有效的执行。显然,张继科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了公司的迅速消失。明星投资失败的案例多得是,张继科这次显然也没能逃过这个陷阱。
张继科的商业之路,其实就是典型的明星转型故事。乒乓球能给他带来荣誉,但能让他赚到钱的,始终是那些跨界的商业尝试。从代言到成立工作室,再到投资公司,张继科似乎在不断寻找自己的下一条路。但每一步的尝试都没有明确的方向,尤其是在他所涉足的这些行业中,明星的影响力根本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因素。代言一个品牌,背后需要的是精确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张继科所欠缺的。跨界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是否清楚自己能在这些行业中带来什么,以及他是否有能力将这些行业真正做好。
张继科的这些商业动作,看起来更像是试水而非真正的战略布局。跨界代言、成立工作室、投资公司,背后似乎都能看到一种名气=商业成功的简单逻辑。明星有了名气,是否就能在各个行业里做出一番事业?现实并不那么简单。成功的明星企业家往往有扎实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管理能力,而这些,张继科似乎并不具备。他的商业化之路,虽然有机会,但也充满了风险。
从代言到创业,张继科的每一步都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品牌代言的选择、公司的投资,虽然看似有着一定的市场意义,但细看之下,每一步都缺乏深思熟虑的战略。没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单靠个人品牌和名气,商业化的成功率其实并不高。张继科正在走的这条路,可能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平坦。每一次跨界背后,都是一次高风险的冒险,失败的概率并不低。
张继科的商业化之路,注定不会是直线。如今的他,正处于明星转型的关键时刻。无论是和多尼克的代言合作,还是巨星扬工作室的尝试,甚至飞獒天下商贸的失败,都能看出他在商业领域的摸索。未来的路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