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毕生经历的复盘,同时告诫后人在不同年龄段,需要达到的境界。
年轻时,容易浮躁和虚妄;中年时,应当淡定和沉稳。
人近四十,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四十才不惑。
01 应对中年危机,转危为机心理学有一个名词“中年危机”, 也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
中年,这个人生阶段可能要经历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迈过去就是门,迈不过去就是坎。
人到中年,事情繁多、纷杂,操心事层出不穷。
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你的照顾。
职场上,领导期望你是中流砥柱,下属需要你的关心和提拔。
交际中,朋友遇到困难时,希望你能拉他一把,渡过难关。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人人都会经历年龄危机,职场上尤为普遍。
任正非曾感慨:宁愿赔10亿,也要把7000多名老员工开掉,这些老员工都是35岁以上。
如何解决中年危机?
第一,用成长型思维思考人生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用成长型思维看待人、事、物的变化,不居于眼前的苟且,更要看到诗和远方。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渐代替人工。
唯有不断创新,发挥人类智慧,方能立足。
第三,修炼硬本领
人近四十,中年来临之前,修炼自己最能安身立命的硬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
02 做减法,是为了更好地做加法以前,我特别好奇,一到冬天,园艺师为什么要把树枝锯掉?
百度上是这样回答的,冬天锯掉树枝有四大好处:
1. 为减少水分和营养的流失;
2. 来年重新长出新梢,树体更加美观,显得枝繁叶茂;
3. 对于果树,起到控制树势,调整树形,充分利用光照的作用;
4. 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减少郁闭树冠的枝叶,改善通风透光。
剪掉的是长势旺盛的树枝,储存的是养分和能量。春季来临之时,蓄力待发,长出新的繁花嫩叶,焕然一新。
其实,人也要定期给自己“锯掉”一些树枝。
什么都想?什么都做?什么都要?时间花了、精力花了,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年少时,我想法特多,各个梦想远大:想成为歌唱家、武术家、科学家······
“歌唱家”,在台上,充其量大家给我热烈的掌声和鲜花。
“武术家”,也就打打沙袋,练练武术的基本动作,根本拿不出手。
“科学家”,纯粹是个笑话。小时候好奇心比较重,把220V的电直接到石英钟上,瞬间“砰”一声,整个屋里都充满烧焦味,那还是我家唯一的一面钟。
这家那家,一个也没实现。如果当初坚定某一“家”,深扎根,勤耕耘,或许会改写命运。
不过,最后却成了家,总算圆了这家那家的“梦”。
人近四十,精力不如年少、年轻时旺盛。
学会做减法,减掉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事,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某一两个自己擅长的领域,默默耕耘,持之以恒,静待花开。
03 做增值,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年近四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让人生的下半场站得稳、立得端、行得正。
从现在开始,去做让自己增值的事情。
1. 阅读增值
在一档《主持人大赛》节目中,董卿对两位新闻类选手姚轶滨、王嘉宁点评当中,解读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能够摆脱局限和狭隘。我们最终是要在相互的沟通、学习、交流当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断地进步。
董卿的解读,无疑诠释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时提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他影响较大的书:《曾国藩传》教会他读懂人性的复杂,《道德经》让他意识到常识和规律的重要性,《红楼梦》更是让他明白了人生的起落和浮沉……
通过阅读,与古人“隔时空对话”,上溯远古下及未来,让你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明事理,晓分寸,懂取舍,知进退,识大体,从心所欲不逾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毛在《关于读书》中写道: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2. 运动增值
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明星、富豪、企业高管,因健康问题离世,屡见不鲜。
陈晓旭,中国大陆女演员,商人。2006年5月,被查出罹患乳腺癌。2007年5月13日在深圳病逝,享年41岁。
左晖,贝壳公司创始人,身价2200多亿。2021年5月20日却因患癌突然去世,享年41岁。赢了天下,输了自己
丁耘,华为两大业务集团掌门人,于10月7日跑步28公里后因为心脏问题猝死,享年53岁。
健康就像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粉碎,就一切化为乌有。
生命有限,健康无价。健康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生活的基本保证。
人与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身体。
健身房里挥洒的每一滴汗水,晨跑路上每分每秒的坚持,都不会辜负你。
3. 时间增值
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莫过于时间。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高效15法则》的作者凯文·克鲁斯,在办公室的门上贴了一个大大的1440的数字。
很多人都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只是用来提醒我珍惜时间的,我需要把每一分每一秒合理地运用起来。”
每天只有1440分钟,每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
如果你能把每一天1440分钟过得充实有意义,你的人生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个人怎样过一天,就会拥有怎样的一生。
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当你的时间变得有意义,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4. 人脉增值
看过一句很赞的话:“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互换,自己本身没有价值,就不可能有人脉。”
人脉的建立,不是你接触了多少的人,变得优秀,而是你优秀了,会有很多人链接你。
前不久,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邀请新商业架构师张琦吃火锅的短视频上了热搜。
董明珠对张琦赞赏有加:“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喜欢她,我觉得她有一种力量,也有一种正气,这个太重要了。你传播的一种我们社会需要的一种正能量,这才是你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吃完火锅,董明珠陪张琦去买衣服,张琦用自己的账号做了场直播,达到14.7万观看量。
直播中,董明珠借助张琦的粉丝流量,依然不遗余力的推广格力的产品。
张琦背后的粉丝就是董明珠要的客户,董明珠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了张琦的个人IP,就是通过人脉增值,实现价值交换。
04 写在最后四十岁是不惑之年,现在开始,要学会做减法,精简生活,轻装前行。
少一点关注,多一些专注。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愿你我,都能过好人生下半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