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富含丰富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素材,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以及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本文重点分析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优化措施
音乐教育作为新时代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实现音乐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是高校音乐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探究二者有机融合策略能够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健康长久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原则
(一)音乐本位原则
音乐本位原则是指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渠道拓宽途径,以便于落实分层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音乐教师需要明确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的目标,对于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学生需要构建不同教学管理体系。教师还应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原有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培养学生乐理知识以及音乐文化,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寻音乐知识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1]。
(二)协同发展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民众越来越在乎精神享受。各种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层出不穷,使得部分学生十分向往当歌手或者实现内心中的明星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只是盲目跟风,如若没有从多个维度正确看待个人发展,将会对自身成长造成一定阻碍。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勤奋好学、刻苦的精神。能够正确看待自身喜好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技能协同发展[2]。
(三)文化指引原则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多元文化冲击对我国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造成一定影响,各国文化在互联网平台海量数据信息中的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迷失方向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直观的阐述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要遵循的各项原则,也是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推动者和建设者的行为准则。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始终坚守文化引领原则,以音乐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3]。才能够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基地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提供贡献[4]。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措施
(一)研习高校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能够结合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或思想政治元素作为新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兴趣[5]。此外,教师还需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力量,如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播放音乐教材中部分曲目的历史由来,要求学生以时间维度正确看待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民众的心路历程变化,从而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美好面貌。同样教师也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我国古代音乐曲目,要求学生正确看待古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生活状态及心路历程。积极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将其作为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6]。
(二)积极搜寻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
我国民间音乐中蕴含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充分发掘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以此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
以聊城八角鼓为例,八角鼓是聊城市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研究明清时期曲牌、曲谱、八角鼓唱词、唱腔的有力佐证,是研究运河沿岸民间曲艺的珍贵资料,对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而言,都是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做好“聊城八角鼓”的传承工作,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将《聊城八角鼓》纳入学院公选课,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聘请八角鼓传承人到学校来授课。鉴于该课程的授课特点,八角鼓课程打破了选修课开班人数限制,根据选课学生开设小班化教学。通过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聊城八角鼓的唱腔,唱词,曲牌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让八角鼓能在校园和舞台上得到真正的实践。同时,学院成立了“八角鼓音乐坊”,工作坊的组建为课堂教学、社团组织与实践、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创造了物质条件与研究基础,并通过校园文化的创新来推动八角鼓的传承和发展。
(三)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群体,实际学情以及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为后续教学环节开展做好保障。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求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民间小调以及器乐音乐的艺术特色,随后要求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利用乐器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演绎出来。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曲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还需要求学生在乐器演奏期间思考曲目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元素,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对其进行二创。以此帮助学生深刻发掘我国传统音乐曲目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达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构建多元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籍贯,引导学生结合家乡传统音乐素材为其他同学展示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曲目。如要求不同所在地区的学生每周为学生提供一篇家乡的代表作,并为其他同学演奏。学生演奏完毕后,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结合家乡建设发展历程以及家乡历史著名人物的生平及有趣经历深度挖掘曲目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美好情感的同时学习著名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新时代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亲身前往不同地区感受不同的传统文化魅力,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自身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使命。如学校需要加强当地或其他地区博物馆或历史档案馆的合作力度,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期间前往相关展馆进行学习,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曲目创作过程中作曲家的精神面貌以及作曲思路。学生可通过模仿聆听以及评价等多种方式反思自身,锤炼学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为抵御多元文化冲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需要教师深度挖掘音乐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多元教学环境、创新原有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卫洁.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J]. 当代音乐,2022(1):44-46.
[2] 马静.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 艺术评鉴,2022(2):104-107.
[3] 杨晓.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J]. 科教文汇,2022(3):93-96.
[4] 程丽云. 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 戏剧之家,2021(4):111-112.
[5] 金彤. 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43-45.
[6] 毛云秋. 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 当代音乐,2021(9):58-60. 课题:2022 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NDYB2022141
作者信息:王延玲,性别:女,1973.06,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聊城,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研究
网址:基于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39672
相关内容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论文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民族音乐的路径
音乐教学中廊坊优秀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式教学研究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
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创新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究
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