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热议的《天赐的声音》,究竟该如何评价?

发布时间:2025-07-02 16:56

年初的疫情让大家倍感神经紧绷,电视上的娱乐节目也少之又少。

恰此时,浙江卫视一档音乐节目横空出世——《天赐的声音》。

若不是湖南卫视顶着“云录制”的压力制作的《歌手》抢了一杯羹,这档打着“春节前录制”标识的节目,定是独占了特殊时期电视音乐节目的“鳌头”。

不过,围绕着该节目内容的争论早已在微博、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形成了众说纷纭的态势。

凭借“寻找音乐合伙人,共同创造经典金曲”新颖的节目形式,《天赐的声音》斩获不断攀升的点击量和收视率。

“寻找的过程”和“合作的结果”,是观众朋友的观看焦点,也是这档节目的卖点。

但是,在所谓初出茅庐的节目形式的背后,这档节目是否突破了已有电视音乐节目的创作窠臼呢?

创“形式”的新

显然,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部分。

《天赐的声音》以“大型音乐励志节目”自称,目的是让音乐合伙人联手创造新的经典金曲。

“创造”,即改编原作歌曲,使其成为经典。

参与这一波“创造”的主创团队当真阵容强大:

总导演吴彤,是《演员的诞生》《王牌对王牌》的制片人、总导演,也曾经参与过《越跳越美丽》《掌声响起来》《中国好声音》《我看你有戏》等多档综艺节目的制作。

胡海泉,这位前“羽泉”乐队成员、《我是歌手》(第一季)的冠军、《中国新声代》《最美和声》的音乐导师,在本档节目中担任主持人。让观众倍增亲切之感。

常驻音乐合伙人,张韶涵、胡彦斌、苏有朋和王力宏,他们其实担任着“音乐导师”的职责。

飞行音乐合伙人,角逐天籁之音的参赛选手,期期邀请不同的歌手,进行两两合唱比拼。

由七位资深音乐企划组成的音乐鉴赏团和音乐评论官王治平构成庞大的评论团成员。

“主持人+音乐导师+评论团”,这样的配比是不是很常规?

当然!

《最美和声》《演员请就位》皆是如此,再加上“棚拍+纪实+采访”的拍摄手法,更显得稀松平常。

不过,由于专业音乐制作人王治平的加入,让评审内容更显专业性,也让完全没有乐理知识的观众,粗略地涉及音乐知识,不至于恍恍惚惚地看过去、图乐儿而已。

再从节目流程上来看,设置上、下半场,这一点比较符合一般竞技型节目的规范流程。

上半场,将竞技焦点放在初来乍到的飞行合伙人身上。

看他们之间是否能碰撞出音乐的火花。

音乐评审团们如何以专业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表演。

以及飞行合伙人是否能如愿与心仪常驻组队等。

下半场,观众便将聚焦在四位颇有音乐影响力的常驻合伙人将如何选择并改编已有作品,以及他们与飞行合伙人合作的诠释效果。

值得一题的是,因为增设评论环节和常驻合伙人的抢人环节,确实比同类节目多了些趣味性。

通过评论环节,有意地增加了节目的深度。

比如,探讨歌手被贴标签(炎亚纶)、歌手即演员(萨顶顶)、不同时代的女性心声(于文文)等等话题。

在辩论中抛出一个个关于“音乐是什么”本质问题的问号。

这也是网友们纷纷议论的焦点。

话题成势,观众是否买账呢?

藏“内容”的旧

刚刚上新两期的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似乎说明了“观众虽然看,但不见得买账”的事实。

诚然,“寻找合伙人”的节目模式是新的。但是,细究其中内容,无异于“新瓶装旧酒”。

其一,难免有“过气歌手回炉重造”之嫌。

崭新的节目,像块鲜艳欲滴的肥肉,多多少少会引来沉默许久的艺人,借此机会再崭露头角。

这在常理之中。

问题在于,若多年后重回舞台仍在原地打转,或者目的仅仅是让观众们想起此人。

这是情理之外。

毕竟,这档节目的初衷是“寻找天籁之音,创造经典作品”。

观众更希望的是从“遗珠”、“标签人”或不完整的偶像团体身上,看到他们值得被发现、被塑造的潜质。

而不是蜻蜓点水一般地走个过场,制造话题。

其二,音乐鉴赏团主观性极强的乐评,以旁观者的视角刻意营造众说纷纭、各有各话的争论态势,反而让观众对音乐鉴赏的认知更加云山雾罩。

丁太升的出现让音乐鉴赏团的评论区亮起了红点。

他毫不客气地批评萨顶顶的《易燃易爆炸》“坚硬、矫揉造作,像一个很漂亮的女生涂上五厘米厚的脂粉”;也不留情面地评价张韶涵改编的《黎明前的黑暗》是“广场舞大妈们的又一选择”。

他更期待的是音乐展现“最生动、最真实、向上”的表演。

对此,现场顿时一片哗然,争论不休。

且不谈他的言论偏激与否。

但就大众媒体中,专业乐评人“应有的角色与定位”这一点似乎模糊不清。

他们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乐理知识、音乐流派和商业层面等硬核或正向信息?

还是借专业的身份外壳,持主观意愿之观点,造热点舆论之实?

这让我们仿佛回到曾经《超级女声》包小柏的“毒舌”时代。

专业评委不留情面、处于苛刻、主观意味过重的举动。

非但没有就音乐谈音乐,反而极容易成就媒体和网友的娱乐话题。

在“人人都有发言权”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能矫正视听的经典金曲,以及欣赏音乐的正确姿势。

这种鱼龙混杂的乐评团,不过是打着“包容”的旗号,制造注意力而已。

进一步试问,难道卫视之争,各家手里仅有音乐节目一张牌吗?

早在2012年,浙江卫视买下的荷兰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The Voice》的版权,重磅推出的《中国好声音》,使得沉寂多年的音乐节目再度被点燃。

于是,转动不止的“红椅子”成为2012年度独领风骚的综艺节目,也带动了各省级卫视在次年的“歌声鼎沸”——

湖南卫视:《名声大震》《挑战麦克风》《女人如歌》《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

安微卫视:《我为歌狂》。

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

天津卫视:《天下无双》。

北京卫视:《最美和声》。

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

广西卫视:《一生所爱大地飞歌》。

山东卫视:《中国星力量》。

········

在湖南卫视的《歌手》播出尔后,迅即推出的《天赐的声音》,最好不是老戏重演。

事实上,电视音乐节目的创造之路究竟在何处,显然仍是未知数。

不过,至少不是现在这样一季接着一季的“套装”销售,或者换个包装的省事儿操作。

或许,电视人更应该借助电视音乐节目的互动性与仪式感,对准时代症结下药,聚焦于观众缺的、喜欢的和要掰正的。

打造省级卫视响当当的地方文化名片,而不是人云亦云。

不可否认,目前愈发完善的节目运作机制,使得一档档综艺节目在强强联手中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主办者、歌手、商家和大众彼此配合,在相互搭台借势中各取所需。

但是,频频亮相的“新瓶装旧酒”的节目,不得不让我们回到老生常谈的“娱乐至死”问题。

大量的电视娱乐商品被生产与复制,不过是一场万众参与、集体宣泄、充满戏剧性的超级游戏而已。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网址:引发热议的《天赐的声音》,究竟该如何评价?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33310

相关内容

如何评价综艺《天赐的声音》?
《天赐的声音》偶像开唱,尤长靖表演引发争议!
《天赐的声音》发声明 澄清孟美歧点评周传雄一事
丁太升和胡彦斌,是如何毁了《天赐的声音》节目的?
《天赐的声音》:引领时代的音乐综艺新标杆
《天赐的声音》发声明澄清孟美歧点评周传雄事件
对于周深来说,成为天赐的声音音乐合伙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赐的声音小鬼王琳凯与评委梁源的互怼事件
天赐为何能够入选微博之夜,看看明星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了
天赐的声音6阵容揭晓!歌坛新星竟然在这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