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越剧博物馆以“越剧界的电影明星—丁赛君”为专题纪念先生

发布时间:2025-05-25 11:56

2014-04-25 越剧博物馆
越剧界的电影明星---丁赛君(上)

今年是著名越剧女小生丁赛君逝世30周年的纪念年,博物馆平台特别策划了这组纪念文章,以寄托我们对丁赛君老师的缅怀之情。

在越剧历史上,有一位被文化部部长夏衍老先生称之为“越剧界的电影明星”的表演艺术家,她就是一代越剧名小生---丁赛君。
1927年,丁赛君出生在浙江嵊县(现嵊州)许宅村里的一户贫苦家庭。她年少就很懂事,选择唱戏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改变贫寒家境。
1942年,丁赛君进入银蝶越剧团,师从魏银凤。 没多久,剧团就让丁赛君上台跑龙套,几个月以后她便饰演了生平第一个正式的角色——《富翁卜穷妻》中的一名穷书生。这可真把丁赛君急坏了,因为当时她还不知道怎么演戏,而是因为剧团实在没人了,硬把她拉上去的。结果到了台上把她弄得哭笑不得,洋相穷出,幸亏演的是个穷书生,面孔哭丧一点观众还以为她演得很真实。从此以后,差不多每一出戏都有丁赛君的份了,当时还未给她分行当,所以能够担任什么角色,她都尽力演好,也正因为此,“小百搭”成了丁赛君第二个名字。由于丁赛君身材高挑,所以在她18岁的时候,师傅正式决定让她工小生。由于魏银凤是花旦演员,这样一来也便于师生常有合作的机会。

1953年丁赛君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梁山伯剧照
1946年8月丁赛君随团来沪,11月参加雪声剧团,1947年1月转入东山越艺社,勤学苦练,演艺更上一层楼, 1951年夏,丁赛君与吕瑞英、金采风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崭露头角,三人被誉为"东山三鼎甲",经过几年的磨砺后,丁赛君已初显大家风范。
1951年8月,随"东山"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
1952年初,丁赛君退出"华东",和几位朋友酝酿筹建新剧团,因为商讨地点位于上海天鹅阁西餐厅,便将剧团取名为“天鹅越艺社”, 丁赛君为领衔头牌小生,“天鹅越艺社”在剧目、唱腔、表演、乐队和服装上大胆创新,给人清丽脱俗的感觉,这在当时的越坛中出现了一股新颖的激流。

1953年丁赛君、筱月英主演《钗头凤》剧照
丁赛君与搭档花旦筱月英主演了《楚宫怨》《红楼梦》《谪仙怨》《钗头凤》《蝴蝶杯》《孔雀东南飞》《梁祝》等剧目,她全身心投入的精湛演绎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从九星大戏院直至长江剧场(原卡尔登大戏院),每一场演出都盛况空前,其中,丁赛君最拿手的《钗头凤》、《孔雀东南飞》等,每次开演都是座无虚席,甚至一票难求,很多观众甚至连夜通宵排队等着剧院开窗售票。

1956年丁赛君在《桃花扇》中饰侯朝宗剧照
天鹅越艺社营业极盛,丁赛君精湛的演绎使她在越剧观众中树立起了明星的形象,特别是吸引了上海滩一大批大学生、中学生戏迷。年轻的演员,热情的戏迷,当时的南京路、淮海路上各大照相馆都放满了丁赛君、筱月英的照片。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明日精彩呈现:越剧界的电影明星---丁赛君(中)


网址:【图片】越剧博物馆以“越剧界的电影明星—丁赛君”为专题纪念先生 https://m.mxgxt.com/news/view/1405762

相关内容

看到越剧小生丁赛君的艺术形象,就明白为啥她的“夫人”都是美人
台湾可以为邓丽君建纪念馆,香港为什么不可以为李玟建纪念馆
走!去乡村博物馆,打开影视剧中“明星衣橱”的秘密
“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百年 业界传承发扬越剧精神
京剧电影《锁麟囊》北京首映 张火丁以光影了却程砚秋夙愿
影视制作公司、广告片制作、专题片拍摄、影视剧、系列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微电影剧本创作、安阳影视网影视制作公司、广告片制作、专题片拍摄、
博物馆巡礼|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重温豫剧大师马金凤的传奇一生
陈丽君:让女子越剧流行起来
京剧大师张君秋诞辰105周年纪念演出将隆重上演,电影《张君秋》正式启动期待社会支持
“星光”熠熠,“星腔”生辉!小明星纪念馆佛山三水开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