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口碑崩盘:流量明星的转型困境
《射雕》口碑崩盘:流量明星的转型困境
作为一名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制片人,我觉得有必要从专业角度来聊聊《射雕英雄传》这个项目。很多人都在问,这部剧到底错在哪儿了?流量明星们又该如何转型?
适配失衡:IP与演员的错位匹配
首先,咱们得说说适配失衡这个问题。金庸的武侠世界有着独特的江湖气息,郭靖这个角色更是“侠之大者”的经典符号。他需要的是那种质朴、阳刚的演员,但咱们现在用的顶流艺人,虽然能保证初始热度,但他们的形象和角色底色有点不太搭。比如说,造型稍微糙一点、肤色暗沉一点,对这些流量明星来说就是灾难。在古早的武侠视觉体系中,演员的面部骨骼和肌肉线条直接影响观众对侠者力量的信念感。
换个主角能救《射雕》吗?
有人说,换个主角就能改变《射雕》的命运。显然,这并不现实。《射雕》的问题不仅仅是剧本、拍摄、定位和制作,还包括制片方和导演的问题。武侠类型片自2010年后就进入了市场衰退期,头部制作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不足1.3。这个时候,立项需要匹配强类型创新或精准受众定位,就算没有《哪吒》,也不影响这个片子的最终票房。更别说《射雕》剧本逻辑混乱、演员演技灾难、整体节奏失衡,这种严重的制作事故加持之下,现在这个结局是必然的。
肖战的路还长:从电视剧到电影
再说说肖战,我个人不太建议这种绝对顶流从电视剧直接转电影,尤其是上商业大片。商业片需要路人盘,而肖战的黑粉和粉丝都是天花板级别的战力,大规模的黑粉互掐行为只会劝退路人,让人产生远离此片赶紧埋了的情绪。
其实,顶流明星想要转战电影圈,最好的路径是拍一些中小成本的文艺片(投资控制在5000万以内),通过强作者性作品建立演技口碑。比如黑色幽默、社会现实题材,甚至是爱情片都可以。以肖战粉丝的兜底能力,这些项目绝对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投资回报比,最多三部,口碑绝对会提升。
三部曲战略:从文艺片到商业片
等到在类型片市场验证成功,再参与一些类型明确的商业制作(悬疑、轻科幻),验证市场号召力与类型适配性。等到积累足够的表演厚度和观众信任度,路人的排斥感会没那么强。
武侠商业巨制:职业生涯中的后期突破点 ️
对于顶流艺人而言,武侠商业巨制应作为职业生涯中后期突破点而非转型跳板。可以参考梁朝伟的路径:先通过《三轮车夫》《花样年华》确立演技派地位,再以《英雄》《赤壁》展现商业价值。其实,我也想举朱一龙的例子,但考虑到粉丝掐架,还是让梁老师受累出来当个榜样吧。
总之,《射雕英雄传》的口碑反转,不仅仅是剧本和演员的问题,更是整个制作团队和市场定位的失误。希望这些经验能给未来的影视项目一些参考。
网址:《射雕》口碑崩盘:流量明星的转型困境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71246
相关内容
亏损超3亿《射雕》票房崩塌 流量明星难挽颓势王俊凯三部电影票房口碑双败,流量明星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杨幂演技遭群嘲,《长安荔枝》口碑崩塌:流量明星转型困境
被《熊出没》反超,流量泡沫被戳破,《射雕》给流量们敲响了警钟
流量明星,口碑原罪
谈流量色变: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转?
肖战新片《射雕》:流量明星挑战经典,能否重塑侠义江湖?
黄晓明:从顶流明星到口碑崩塌的真相
冯小刚赵丽颖双输:票房失利折射流量明星与老导演的困境
王俊凯三部电影口碑票房双失,流量明星转型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