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卫生巾,让多少女性商业叙事“破防”?
因为顶流黄子韬,卫生巾,这个曾隐匿于超市货架角落的私密刚需品,从未像今天这般被推至舆论风暴的中心。
从央视3·15晚会曝光行业乱象,到网友集体喊话雷军“救场”,从散装卫生巾的刺痛现实到“月经羞耻”的公共讨论,这片承载半数人类生命周期的方寸之物,正再次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与价值重构。
而黄子韬——这位以“直男式真诚”著称的流量明星,竟以一场“赌上所有信誉”的跨界豪赌,撕开了行业隐秘的帷幕。
男性明星主导女性健康市场,是流量噱头还是产业革新?看似荒诞的商战背后,注定暗涌着消费平权、技术博弈与性别叙事的深层激荡。
真性情男星“破防”传统巨头
吃瓜群众或冷眼旁观或疯狂点赞黄子韬在直播间高举的“医护级认证”卫生巾时,品牌商们或许还未意识到,这场“贴身肉搏”的本质并非价格战,而是一场关于信任与权力的降维打击。
众所周知,卫生巾行业长期深陷信任赤字,“虫卵门”、“荧光剂超标”等丑闻下,消费者对相关产品“安全”的渴求已超越性价比。
有意思的是,尽管头部卫生巾厂商也曾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但却是由一名八竿子打不着的黄子韬精准捕捉消费痛点,并以“1分钱试用装”狂揽4.95万单、直播间观看人次突破779万、首小时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的成绩,让传统卫生巾巨头们汗颜。
而在舆论喧嚣表象之下,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策略看似激进,实则尽显网红式高明——其营销方式,可谓直击行业信任真空。
在传统品牌因质检丑闻利润下滑(如恒安国际2024年卫生巾业务收入下滑8.1%)的背景下,明星的“透明工厂”与24小时直播生产线,瞬间成为“看得见的安全感”代名词。
更何况,黄子韬展现出不止于网红营销的姿态,为市场带来明面上的价格“掀桌”与成本重构。
据统计,传统卫生巾毛利率普遍高达45%-63.7%,而黄子韬将62片组合装压至49.8元,单片成本仅0.8元,甚至倒逼外资品牌降价。
低价背后是“流量补贴价格”的新玩法:通过自建工厂(投资2.75亿元)和全自动化产线(每分钟生产1200片),削减中间商加价,直接以“粉丝经济”对冲初期亏损。
黄子韬+卫生巾的商业试验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他作为男性甚至“直男”与卫生巾产品形成的强烈反差不得不提。
参考流量经济中的打造极致反差感的“流量密码”,这同样是场性别叙事的“反向突围”。
尽管包含黄子韬在内的三位男性卫生巾品牌创始人入场,难免被质疑“门外汉不懂女性需求”。但黄子韬的回应颇具戏剧性:拉妻子徐艺洋担任“首席体验官”,直播演示吸水测试,甚至将生理知识漫画塞入包装。
显见的争议背后,对错、是否能“看得惯”需留给大众探讨。可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国内舆论氛围中完成了对“月经羞耻”的消解——男明星都能公开谈论卫生巾长度与侧漏防护,超市收银台的隐秘尴尬自然会逐步瓦解。
卫生巾的祛魅简史
黄子韬的跨界,似一记重锤,敲碎了行业长达数十年的“蓝色液体”隐喻,让卫生巾从“不可言说”的禁忌跃升为公共议题的焦点。
卫生巾行业的发展史,其实是一段技术更迭史,大致可以分为同步进行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棉花、芯片与蚕丝的迭代战争。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尚在使用草纸与月经带;到90年代,护舒宝以“纯棉表层”成功教育市场;而以黄子韬为代表的“蚕丝纤维+医护级无菌”,则剑指高端需求。
虽然,其所谓“医护级”仅为企业自认证、非国家标准,但宣传表述中的真菌菌落数“0检出”(国标允许<1009)仍让消费者意识到,卫生巾的技术竞赛远远没有停止。
其次是行业权力转移。
在卫生巾产品的行业格局上,外资神话与国货觉醒相伴相随。宝洁、尤妮佳等外资品牌长期垄断高端市场,而国产品牌困于低价内卷。
黄子韬的入场,首次为国货卫生巾注入顶流IP势能,甚至引发“小米何时入场”的全民调侃。这场“明星+供应链”探索的积极意义在于,或将打破外资对“纯棉”、“抗菌”等专利技术的垄断。
最后是产业暗战。
卫生巾产业正面临一场贴牌代工VS重资产的针锋相对。很多人都知道的是,该行业代工模式成熟,供应链极速轰鸣之下,新品牌两周即可贴牌上市。
黄子韬的“圈粉”点却在于,他选择“逆流而上”:收购工厂、自建AI质检系统、投入数亿元升级产线。尽管包装环节仍需人工(废品率2%),但这种“硬核生产力”的投入,至少证明卫生巾的战场,光靠流量不足以称王。
明星光环能否重塑“粉红经济”?
种种迹象表明,黄子韬的野心不止于卖货,更在于重构一套“透明化”的商业伦理。
以透明工厂为例,黄子韬实际上借助直播时代给行业进行了场“信任手术”。
央视3·15曝光的翻新卫生巾黑产,让消费者对生产线充满阴影。黄子韬就反手祭出“9摄像头无死角监控”、“开放公众参观”,甚至开发软件实时追踪生产流程。
这种“越透明越安全”的逻辑,直指行业“黑箱操作”的软肋。反过来看,传统品牌连工人是否戴手套都不敢公开?
以明星视角,黄子韬还深谙公益叙事与商业暴利的平衡术。
其推出的“买一捐一”计划,瞄准中国28%农村女性的月经贫困,单片产品价格压至0.8元,试图以规模效应倒逼行业降价。此举虽被质疑“公益营销”,但对比传统品牌研发投入不足营收3%的现状(如百亚股份2.2%),这种“商业向善”的捆绑,至少让消费者感知到“每一片卫生巾都在改变世界”。
当然,鉴于黄子韬的非专业人设与跨界属性,他与他的“朵薇”卫生巾将持续面临饭圈化陷阱与长期主义拷问。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的首波试用反馈显示,黄子韬推出的卫生巾产品已经因“长度不足”、“易侧漏”等遭吐槽,直播间也因黄牛高价转卖试用装陷入争议。
可以看到,如果产品质量未达预期,粉丝经济可能迅速反噬为舆情危机,这在大量网红、明星、企业家身上早已上演过。
卫生巾终究是“贴身之物”,明星光环可缩短冷启动周期,但想要长期生存,必须依靠“吸收倍率”、“回渗量”等硬指标。
当卫生巾成为丈量平权的标尺,黄子韬的跨界表面是顶流明星的商业冒险,实则是中国消费品行业转型的隐喻。
在此过程中,传统品牌有足够的“破防”点,因为其高毛利护城河面临被“透明化+高性价比”击穿隐患。
消费者也有“破防”点,男性创业者竟比女性高管更懂“贴身安全感”。
整个行业都足以“破防”,一场3·15未能触达的变革,被黄子韬这种镜头前“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人和直播间流量强行撬动。
未来,黄子韬的“朵薇”卫生巾或许难以颠覆外资巨头,但其引发的“月经经济学”讨论值得深思。
黄子韬手持卫生巾讲解吸水性能时,他无意中完成了一场消费启蒙。那些涌入直播间的年轻人,也许第一次意识到月经不必羞耻,卫生巾不该是“粉红税”的收割工具。
卫生巾从蓝色液体变成热搜话题之后,谁还能假装看不见那道性别与商业的高墙?
网址:黄子韬+卫生巾,让多少女性商业叙事“破防”?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37972
相关内容
黄子韬跨界卫生巾,女性健康市场信任危机怎么破黄子韬“破界”入局卫生巾赛道:当明星创业撕开性别友好企业
黄子韬跨界做卫生巾,为什么被骂?
黄子韬生日会送卫生巾:“打破偏见的“生理期革命“
黄子韬跨界卫生巾行业:明星光环下的商业与责任新探索
卫生巾行业,要靠黄子韬“整顿”了?
黄子韬跨界卫生巾行业:商业探索与社会关怀的交织
黄子韬跨界卖卫生巾:明星商业新探索背后的社会担当与女性关怀
黄子韬卖卫生巾,给女性用品市场带来了什么
黄子韬宣布跨界做卫生巾,能否打破行业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