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勘察设计行业抵抗未来不确定趋势的良药。清晰的预判出问题与现状,将是未来设计院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正向设计”是如何在设计领域逐渐被广泛应用的?
关于"正向设计"该如何落地这个问题上,越来越多企业发现,正向设计的过程中,荆棘与机遇并存。
当前,一些领先的建筑设计院已经开始实践正向设计,并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企业高管主动拥抱变化的现象愈发凸显,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逐浪扬帆,也是各大设计院目前的改革手段。本期遴选6个优质踏浪项目,了解国产BIM如何逐浪扬帆: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雄安新区容东电力运维抢修中心工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员工规划5000+的大型国营设计院,业务范围覆盖建筑行业、公路行业、市政行业、规划策划、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全过程服务,是目前国内资质涵盖面最广的设计咨询公司之一。该公司的BIM团队正在顺应数字化发展规划,致力于提升整个企业的智慧化水平。该设计团队主要关注利用BIM正向设计解决专业间协同的问题、利用BIM正向设计查找施工图存在的问题,减少后期变更、利用BIM模型深化技术解决施工碰撞及组织问题同时支撑设备管理科学云运维。
雄安新区容东电力运维抢修中心工程
通过各专业间的协同提升准确性及效率
负责人的产品使用反馈:
基于云端的协同设计方式,能够精准且实时获得各专业提资内容,极大提升了专业间协同的便捷性和准确度。在这期间也为各专业间的异地协作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再受限于地域限制和拍图的诉求,可大大提高模型的创建速度和协调效率,为提高图纸的质量和设计效率提供了保障。
正向设计如何保障设计EPC一体化管控落地?
模型设计一体化:
本项目建筑结构采用正向三维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不断优化空间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机电采用伴随式设计,基于土建模型下完成模型设计一体化,为基于国产化软件环境下各专业的正向设计奠定基础。
设计成本一体化:
设计算量一体化在设计过程中的控制,和施工过程的管理较为重要,正向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建筑、结构和机电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分别采用工程量统计及算量软件,实现设计过程知悉建设成本,施工过程管控成本,为业主方投资成本管控保驾护航。
其他团队关注点的细节反馈
自动分析准确化
基于国产软件的自动建模、自动碰撞检查、模型合理性检查、模型合规性检查、净高分析检查和负荷分析等,无疑都是在辅助设计进行问题的规避和优化,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其自动分析的结果,辅助各专业进行模型和设计的优化,最终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
快速设计智能化
基于设计成果的自动标注、自动生成门窗表及大样详图、一键生成结构模板图和配筋图等等,都在智能化改变设计的准确性和提升设计效率。
报批报建适应化
配合数维解决方案,总结数据格式和标准策略,助力基于国产化软件提资的BIM模型,实现报批报建格式的输出与开发。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某颐养中心项目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合肥工业大学全资设计企业。其BIM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目前已独立承接项目40余项,其中综合性项目40项,EPC项目3项,专项及配套的BIM项目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团队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通过正向设计的专业协同提升作业效率、设计一体化延伸设计价值赋能造价业务。
某颐养中心项目
在项目过程中,该团队充分利用正向设计能力,实现项目差异化能力,针对性的指向各关键要素,实现项目成功,让我们来看看团队的前后的反馈吧!
跨专业协同提升设计出图效率
建筑专业反馈:
协同参照非常好用,和其他专业沟通问题非常快捷高效。一键提资功能可以使其他专业设计师实时获得最新的提资条件,避免提资版本错误或者提资更新不及时造成的设计返工调改。
结构专业反馈:
计算模型可以直接导入数维中快速完成模型创建和计算书导入,避免了二次翻模带来的重复工作量。
机电专业反馈:
喷淋系统自动计算自动标注功能非常专业高效。很多机电构件有自动布置功能,非常高效且符合设计师使用习惯。
设计成本一体化实现经济性控制,赋能成本
设计师说:
通过数维软件BIMQ功能,设计工程中可以实时掌握设计的经济性情况,不必再等造价师的反馈,对于整体设计的提效非常明显。
造价师说:
通过设计模型直接转换为算量模型,避免大部分扒图建模的工作,只需要在转换的算量模型基础上做少量的补充即可完成算量工作,方便快捷。
华巨建筑规划设计院
某小区配套幼儿园项目
北京华巨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是一家以专业建筑设计为基础,多方向发展的综合设计机构,业务范围除了涵盖规划设计、策划咨询、建筑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外,近年来,在BIM、装配式领域也迅速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团队的关注点在于利用专业协同和构件模块的复用来提升设计效率。
某小区配套幼儿园项目
如何通过专业协同及模块化提升效率与质量?
建筑专业反馈:
建模界面与操作符合设计习惯,且命令容易找到、快捷键设置方便,同时在项目资源中可积累模块资源并且进行复用,提高建模和修改效率,整体功能对建模效率大约能提升20%。
结构专业反馈:
能够快速导入其他软件的计算模型,并且快速自动建模,减少了结构专业二维建模的工作量。协同功能可以更加便捷的参照最新建筑模型或者提资视图,校审结构构件布置的合理性,同时能够同步如楼梯、板洞等建筑专业构件,有效避免了重复建模。
机电专业反馈:
管线联动调整、系统坡度调整、喷淋管径计算、自动连接等功能真的很方便。通过软件设置引出标注的样式后,能节省引注和编辑的时间。全专业的协同能够直接连接建筑、结构模型,降板降梁的楼梯间的位置关系更清晰了,减少设计阶段中的管线、设备碰撞问题,图纸质量提升了25%。
项目负责人使用感受
专业间冲突问题能够及时在设计阶段排查出来,减少后期的施工联系单。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某工程监控中心项目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企大型设计院,员工共计3000余人,公司内有专业的BIM小组,目前正在尝试BIM正向设计。特对核心关注全专业协同设计带来的提质增效与一体化方案带来的附加价值。
某工程监控中心项目
全专业协同设计,带动设计质量及效率提升
通过专业间协同参照,建筑轴网、标高调改后,其他专业实时更新,数据传递版本一致及时。同时企业资产沉淀,更有助于企业标准化推广,符合企业多项目标准化应用的理念。
建筑专业反馈:
软件逻辑与传统二维设计软件差距不大,界面亲和,符合本土设计师习惯,同时门窗构件种类多,基本能覆盖到设计的需要,幕墙样式基本覆盖常见项目的使用需求,软件在出图方面也提供了较多便捷功能,如一键标注功能方便好用,快捷,可自动生成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结构专业反馈:
可以将计算模型导入为设计模型,保证设计模型和计算模型一致,可按照构件或清单显示,底层算量逻辑同GTJ/GQI,精准算量,节省造价人员扒图建模的工作时间;
机电专业反馈:
协同参照建筑、结构模型,三维模型同步展示,便于设计。末端点位智能化连接,并可以在出图层面实现一键智能管线标注、系统校核计算等模块保证高效建模及模型质量。
设计算量一体化解决方案价值
设计师反馈:
① 通过在设计过程中算量,减少造价部门建模时间,实现设计成果一模多用,为造价师算量节省建模时间;
②通过设计成果导出标准数据文件,再将设计数据导入GTJ/GQI平台,可以快速获得清单数据量,协助分析设计项目是否会超概,进而帮助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
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
某地块中学项目
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创立于1978年,属早期持有国家颁发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单位之一,持有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等多类甲级资质,目前公司内部有独立的BIM数字化中心,全院整体BIM使用率在逐步提升。目前该BIM团队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通过正向设计的一系列能力带动出图的高效率及高质量。
某工程监控中心项目
基于正向设计,通过专业协同提升设计效率
结构专业反馈:
构件创建和连接比较丝滑,批量对齐、同步建筑构件、拉伸等命令能够快速调整结构模型的准确度。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可以提高整个项目中沟通效率和工作进度,使用起来很流畅。
建筑专业反馈:
模型扣减、饰面快刷、连接线消隐等功能,在项目中使用较为方便,体现了BIM正向设计的便利性。和结构专业的协同扣减,可以避免很多重复性的构件,同时通过提交项目级轴网和标高,可以让全专业保持轴网标高的一致性,避免误差,将BIM设计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机电专业反馈:
数维机电软件中的风机、多联机、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参数齐全,快速指导设备选型,设计资源获取效率高。管道的绘制、连接很方便,能大幅提升建模效率,连接时还能够自适应调整微小的误差。管道类型、管材系列,及配件组合一并整体设置,项目配置能够集成管理,相对其他BIM设计软件更系统。
关于设计一体化的反馈:
通过导出数维模型到性能分析平台软件,可以直接对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减少重复性工作。在设计模型完成后,通过广联达的GFC数据标准,可以实现设计模型与算量平台GTJ和GQI之间的互通,可以直接对设计模型进行算量,减少模型流通时带来的误差。
武汉开来设计院
金麟樾府(林溪苑)项目
武汉开来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8年发展历程,拥有10大国家资质的民营设计院,公司主营范围涵盖大型公建设计、住宅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等多阶段业务。近年来开始逐步向BIM正向设计方向靠拢, 坚持以先进的数字化技能赋能公司业务范畴的拓展。BIM团队核心关注如何通过正向设计实现全专业协同及设计全周期一体化,从来带动设计效率的提升。
金麟樾府(林溪苑)项目
全专业协同设计,带动质量及效率提升
建筑设计师反馈:
云加端的工作模式,可以让成果保存在云端,不占用本地空间减少硬盘压力。各专业提资收资十分便捷,利用数据协同的方式,大幅减少工作上的沟通时间成本。
结构设计师反馈:
自动缓存功能保留模型内容成功率高,从外部软件导入结构模型也基本可以全部识别出来,节省了很多时间的同时,利用云平台也可以大幅减少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差。
机电设计师反馈:
三维可视化的建模优势明显,管线关系可视化直观。自动布置功能和自动连接末端的功能节省时间效果明显。
如何将设计价值传递到后续造价环节?
造价师反馈:
数维的设计模型直传GTJ/GQI,让设计院对于造价团队的依赖性会更低,可以直接对外交付GTJ和GQI模型,甲方也可以基于设计院提供的算量模型上进行细化操作。甚至于设计师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可以在GTJ/GQI上完善算量模型,进行报表清单的交付。
展望未来,正向设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模型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正向设计环境将日益改善,设计效率将大幅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正向设计将进入2.0、3.0的新阶段,实现从“能够设计”到“设计得更好”的质的飞跃。届时,建筑设计不仅能够高效完成,还能充分考虑美学、环境、节能、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真正实现人性化和智能化,让我们共享科技和设计创新的成果,让设计创意无限传承!
来源:广联达房建BIM产品线、设计与成本客户群市场部
文案:绍栋
编辑:李梅
审核:路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