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健康第一,饮食为先。全民健康,营养为基。眼下健康饮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合理均衡营养的膳食也是确保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科学膳食和营养知识普及力度,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社会公众营养素养,提升健康饮食意识,10月24日,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特别邀请了江苏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食药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宝君做客直播间,为大家讲解膳食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普及健康膳食理念,帮助大家规划好一日三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为身体健康筑牢营养根基。
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版《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中,针对不同人群归纳的第一条要点,都提到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由此可见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和基础作用。访谈中袁宝君介绍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也应当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基本参考,这些准则主要包括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奶类,蔬果,全谷物和大豆;鼓励摄入鱼、禽、蛋、瘦肉;少油少盐、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可以说不仅突出了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如何养成合理饮食习惯以及挑选烹饪食物的科学建议,能够指导人们如何吃的更科学、更健康。
提到膳食营养,就不得不提到蛋白质,蛋白质被称为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维护身体机能、提升免疫力在很大程度上也都要靠蛋白质摄入来支持,如今很多人也知道一个概念叫做优质蛋白质,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日常补充优质蛋白质的主要膳食来源有哪些?对此袁宝君介绍说,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其中,优质蛋白主要是指动物蛋白,包括奶类、蛋类、鱼虾等,都可以作为优质蛋白的摄入来源,对于改善身体各方面机能包括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等,以及维持整个机体健康,都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网上还出现了另一个热词叫做“隐性饥饿”。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我每天看上去吃了很多,也都吃饱了,身体还是缺乏一些必要的营养元素。对此袁宝君解释说,根据目前国内的一些调查研究来看,总体上人们膳食营养显示的特点就是能量容易相对过剩,但是微量营养素缺乏还是普遍存在。而对人体来说,一些少量但不可缺的营养元素,以及一些活性物质,往往存在于日常特定的一些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较高的膳食中,比如奶类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特别强调了奶类的摄入量,由原来推荐的300克/天增加到了300-500克/天。专家介绍,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食品,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其必需氨基酸组成和人体比较相近,利于人体吸收。在提升身体抗病能力方面,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支持。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利用率高,是膳食钙的最佳来源。此外奶及奶制品中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乳铁蛋白,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可促进免疫健康。通过增加奶及奶制品推荐量,增加我国居民的饮奶量,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增强国民体质,也有助于更好保障特殊人群如儿童、孕产妇及老年人群的健康。
目前市场中各种奶类产品繁多,从营养角度讲,更为推荐的是使用全程冷链管理的巴氏杀菌鲜牛奶如卫岗淳系列高品质鲜牛奶等,保质期一般在一周以内,可以保留更多奶类中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营养原。此外在寒冷季节,很多人喜欢将牛奶煮沸后饮用,实际上煮沸后的牛奶虽然喝起来更香浓,在冬季也更温暖,但这样会造成牛奶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专家介绍说,煮沸牛奶的加热方式通常适用于从乳牛身上新鲜挤出的鲜奶,鲜奶在被挤出后,遭到外界环境的污染,需要通过100℃以上的高温消毒杀菌才能安全饮用。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包装牛奶产品,经过厂家的杀菌处理,一般无需再高温加热,特别是低温鲜奶产品,通过75-85℃巴氏杀菌,较大程度的保留了鲜奶中的活性营养,饮用时推荐使用60-70℃左右的热水隔水加热,或者使用微波炉设置中低火,加热1分钟即可。这样加热后的牛奶温度不超过60℃,能够避免微量营养元素被二次破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专家访谈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36197
相关内容
新华访谈:独家专访成龙【独家专访|#杨紫谈...
名人访谈:李连杰&杨紫琼专访
黄晓明 访谈(黄晓明专访避谈baby)
名家访谈
谈名人专访的技巧.doc
《杨澜访谈录》独家专访赖声川许晴
人物访谈专题策划书
如何采访专家?
人物专访秘籍:五步打造深度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