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拥有国企操办下稳定的中小学、职工体育文化,而在改革开放过去四十年的今天,属于我们的体育文化何时才能重现辉煌呢?
辽宁的体育有多强?
除了最高光的“奥运会金牌总数全国排名第一”外,足球、篮球、田径等诸多体育项目都实力不凡,人才辈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辽宁男足曾创造了“十连冠”的伟业;辽宁男篮曾20次获得全国篮球竞标赛冠军,被誉为中国的“公牛队”。
究其原因,现代体育乃是城市化的产物,而大批高度组织化的产业工人则是体育发展的最大群众基础和人才沃土。辽宁是中国城市化最早、最高的省份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9年辽宁总人口3440万,城镇人口1160万,城市化率已高达34%;而当时浙江城镇人口只有459万,城市化率为12%:山东城市化率则只有9%。作为重工业基地,辽宁大型工厂格外多,体工大队和大小体校遍地开花,各厂矿定期的比赛交流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大舞台,成熟而有效的专业体制和选材机制也早早成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沉阳五里河体育馆
竞技体育要身体素质做保证,如今的辽宁人大多为闯关东的移民后代,他们的先祖曾跋涉千里,经受过荒山野岭“随处因树为屋,往往膏虎狼之吻,坠岩谷丧生”的严酷挑战,耐受了“冰开三月草初黄,野烧连天接大荒”的天寒地冻。在这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能成功抵达,落地扎根并繁衍后代的,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是基本条件。闯关东的先辈在基因和文化中留下的力量崇拜、好胜性格和英雄情结也一代代流传下来。再者,辽宁依山傍海,毗邻草原,平原辽阔,物产丰饶,居民的营养供应均衡充足。
2000年国民体质测试表明,辽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身高、肺活量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辽宁的体育氛围格外浓厚。这里的人们崇尚运动,尤其喜欢对抗性强的。辽宁民风对文艺、体育明星的推广独树一帜。
一位沉阳工厂子弟朋友回忆说,在他的成长记忆中,早上厂里操场上全是跑步锻炼的人,厂里游泳馆、体育馆、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的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基本都是在游泳、打球中度过的。开个运动会跟过节一样。特别是男孩子,体育不好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家长也格外支持孩子锻炼身体。
文体不分家,音乐、演员、乐曲演奏也往往是城市教育的产物。况且,当很多省份还在为温饱而苦恼的时候,工业先行的辽宁人便已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和经济积累来参与文体活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辽宁的GDP位于全国前十,是典型的富裕省份。
1960年辽宁歌剧院成立,1970-1980年辽宁交响乐团、芭蕾舞团等陆续成立,虽比首都北京稍晚,却足以比肩上海,甚至早于广东和天津。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有企业,在企业办社会的时代,大型国企有能力为工人及其子弟提供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的素质教育。发达的工会系统常组织文体活动,营造出比一般城市更浓郁的文艺和体育氛围。
我们从数据中能够明显发现的是,辽宁的文体产业发展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国有企业的存在。
今天的我们从小看着NBA长大,对美国式的体育文化充满着向往。众所周知,美国的学校体育制度发展非常完善,从小学到大学,市一级、州一级、赛区一级的联赛数不胜数。以锡安·威廉姆斯为例,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的他在高中期间就多次带领校队获得州冠军,入选麦当劳高中全明星赛。许多美国高中生就是过优异的成绩进入到拥有NCAA一级联赛资格的大学校队,从而一鸣惊人。
NCAA总决赛维拉诺瓦大学夺冠
许多人羡慕美国式的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制度,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的辽宁,以国有大企业为基础,在其工人流动性稳定的情况下,我们的厂办学校的比赛同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从上世纪70年代直到2008年的奥运会,出身国有大工厂工人家庭的“国手”占据了中国男篮的半壁江山。
许多城市的体育事业都受益于当地的大型国有企业。例如鞍山,从前鞍山的各大中小学体育比赛,其花销相当程度来自于国有大型企业“鞍钢”的资助。包头、鞍山这样的工业城市都与当地的国有工厂互相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各个国有企业才会积极的融入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为当地人民的文体发展提供便利。
在整个辽宁乃至东北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工厂子弟,都会有着相似的集体记忆:单位给工人提供住房,甚至解决工人的婚恋问题;男工用高炉的余温加热饭盒;孩子们在巨大的澡堂里学会了游泳……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人们享受着厂里给予的高福利,所有人都视厂为家。这样稳定,幸福的生活环境下,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自然是稳步上升的。
时至今日,由于国企改制的进行,国有企业存在的城市与国企本身越来越处于割裂的状态,国企对于当地的文娱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帮助也越来越少。商业化的各式体育训练营倒是多了起来,可中国的足球和篮球成绩却越来越差。
鞍钢一、二号炉停产退役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拥有国企操办下稳定的中小学、职工体育文化,而在改革开放过去四十年的今天,属于我们的体育文化何时才能重现辉煌呢?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