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元VC转型硬科技的心路历程
前几天和一位小基金GP交流,聊了聊美元出身,转型硬科技几年的感悟。
所以以下不是段子,都是我们交流的真实干货,和大家共勉。
1. 做美元VC这么多年,感觉没有太大的沉淀。所有的项目归根结底就是时代的机遇+拍脑袋的决策,只有那些能连续几轮看牌的大基金,才能始终抓住机会。
2. 一级投资其实投的是一个风口,加上那个时间截面内数据维度的一个比较和判断,很难做到清晰。
3. 大家当时对退出都不够重视,实际上很多项目需要波段操作。否则现在就是归零。
4. 不做垂直基金,避免周期波动一锅端。
5. TMT和消费周期已过,SaaS在中国生不逢时,需要时间。
6. 很多消费企业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不错的,很多被投虽然上市不行,但是都有利润。但是分红的意义对机构也不大,好团队还是可以期待看未来的变化。
7. 消费企业中,往往拿了大钱的未必现在好,因为缺乏省吃俭用过日子的精神,成本控制意识太弱。最好的消费企业历史上基本都没融过资。
8. 很多美元出身基金都在all in AI,为什么决定all in先进制造,是因为比较担心AI这个赛道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而制造是中国的根基,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长期趋势,会有源源不断的机会。
9. 转型很痛苦,但是一旦决定了,就不要纠结。前面一年基本上都在学习,不会轻易出手。
10. 机构效率最大化上来讲,宁可直接招产业呆过的人,不要原来的TMT投资转型。
11. 制造业的产业逻辑底层是可以研究和探寻的,但是需要深耕和扎实,和产业走在一起。
12. 制造业的主题比较明确,比如相对成熟的产业像锂电动力电池,格局和供应关系都比较稳定。新一代的钠电材料,包括储能里的液流电池等等,落地的周期很长,需要长期去follow,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切入,最终选择合适的标的。
13. 现在的世道,就是对纯财务投资不友好。
14. 为什么CVC的投资能力比较强,因为产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对于他们第一天就是具备的,根本不需要去补课。
15. 当年互联网火的时候很多人民币基金也跑过来想搞,就很不成功,圈子不一样。
16. 人民币基金里面,也没有哪个基金品牌足够强势,复杂很多。
17. 制造业的项目最终上市也就是几倍的回报,实际上一级市场大家认为风险高回报高,但是拉平看,就没有高回报,年化10%就很不错了。
18. 资金都在往这些方向涌,好的资产不可能没有泡沫,泡沫过大也是个问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网址:一个美元VC转型硬科技的心路历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063243
相关内容
遥望科技转型这一年微软高管亲述五年转型心路历程
第29届美的科技月:前沿科技推动转型,全球本土化持续加速
明星跨界玩科技,看智能硬件领域的璀璨“星光”
从军旅硬汉到花美男:徐佳与赵荀的演艺人生与转型之路
38岁,元气森林创始人:坐拥一家隐秘VC
第29届美的科技月:前沿科技推动转型,全球本土化持续加速 $美的集团(SZ000333)$ 10 月 16 日,第29届 美的集团 科技月大会暨颁奖仪式在佛山 美的 全球创新中心...
高瓴张磊,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从掼蛋、曾国蕃到九紫离火运,美元 VC 们的画风也开始变了
第29届美的科技月:前沿科技推动转型,全球本土化持续加速丨艾肯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