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肖央获国际形象大使,电影如何跨越文化?
4月25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外交官电影季”开幕典礼上,演员张颂文和肖央被授予了2025年度“外交官电影季国际形象大使”称号。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就的认可,更象征着中国电影与全球文化交融的新高度。
张颂文曾因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饰演外交家伍修权,深入体会了中国外交官的使命。
他在现场动情地说:“希望用电影串联起世界人民,让大家共同探索不同文化的魅力。
”而肖央则分享了中国电影人走向国际的感悟:“语言不通,但电影梦相通。
拍电影让我们跨越文化差异,成为朋友。
”
这场盛典还首次推出“外交官电影季影片服务支持系统”,未来将展映千部经典影片,成为跨文化对话的重要桥梁。
说实话,看到张颂文和肖央拿到这个称号,我一点不意外,反而觉得“早该轮到他们了”!

因为他们用作品和行动证明了一件事:电影不仅是娱乐,更是打破隔阂、传递温度的“世界语言”。
先说张颂文。
这个从广东小村庄走出来的演员,演过卖鱼贩、黑社会大佬,也演过外交官。
他在《狂飙》里把高启强演得让人又恨又心疼,转身在《志愿军》里又让观众看到中国外交家的风骨。
他总能把小人物的挣扎和大时代的厚重揉在一起,就像他自己说的:“演员的使命是让观众看到不同人生的可能性。
”这次获奖,恰恰说明了他的表演早已超越角色本身,成了文化理解的纽带。
再说肖央。
从《老男孩》里唱着青春遗憾的草根,到《误杀》里为家庭铤而走险的父亲,他总能用最接地气的方法戳中人心。
但更让我佩服的是,他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带着中国电影“往外走”。

他说摄制组在国外拍摄时,即使语言不通,通过比划也能沟通,但一喊“开机”,所有人立刻心领神会。
这种“映画人之间”的默契,不正是文化交融最生动写照吗?
就像有网友所言:“肖央这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与外国笔友写信——不需要语法完美,只需心意相通。
”
这次颁奖背后,其实藏着中国电影人的两大“破圈”密码。
第一层破圈,是用角色打破文化偏见。
张颂文提到饰演伍修权时,多次强调 “真实感”。
为了扮演好这一角色,他翻遍历史资料、走访亲历者,并研究外交礼仪细节。
这种较真劲儿,使外国观众通过他的表演看到了中国外交官专业与温度。
而肖央则喜欢拉当地工作人员聊家常。
他表示,“一碗泡面能聊出人生故事,一场雨戏能教会彼此方言里的俏皮话。

”可见好的表演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一扇窗,让不同文化的人们看到窗外景色。
第二层破圈,是用行动搭建对话平台。
这次推出 “影片服务支持系统”的举措让我特别感动——上千部经典影片,从《中国霸王别姬》到欧洲《天堂电影院》,全部面向全球展映。
这如同给世界影迷发放了一张 “通用护照”,让大家能够自由穿梭于光影之中。
正如张颂文所言:“影视作品中没有陌生人。
”当我们因他人的故事流泪时,就已经埋下理解之种子。
最后我想提一个细节:领奖时张颂文明确使用中英双语致谢,而肖央则笑着举起获奖证书,说要拿回家裱起来放剧组合影旁边。
一庄重、一幽默,却同样真诚,这份真诚才是中国导演们最宝贵品质。
如网友所述,他们并不端着、不浮夸,就像邻居家的哥哥突然告诉你他干了一件特牛逼的大事儿——但你除了鼓掌,还想给他递瓶冰啤酒。

归根结底,“国际形象大使”的称号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展示出,中国导演正在以角色、行动,以及偶尔的一场即兴跨国火锅局(据悉这是肖央曾经干过)等方式,将各自特色融合,实现共美共享。
当有人问及如何应对 “文化差异 ” 时,我们或许可以微笑回应:“差异怕什么?
当年肖央比划教外国工作人员东北方言,现在他们逢人便叫‘老铁’呢!
”
最后,请问大家,你们心中还有哪些演员或影片,让你感受到跨越文化力量?
欢迎评论区交流,同时点赞,让更多的人发现这些闪耀星光!
举报/反馈
网址:张颂文肖央获国际形象大使,电影如何跨越文化?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9673
相关内容
张颂文:从影视演员到顺义区志愿服务形象大使的转身之路张颂文:从银幕明星到顺义志愿服务形象大使的传奇人生
肖战《藏海传》的全球轰动:跨界巨星如何引领国际文化潮流
长春电影节有新动态!刘烨任电影大使,张钧甯担形象大使!
张颂文如‘小手办’:解码现象背后的文化魅力
演员张颂文:从热爱到行动,顺义志愿服务的形象大使之路
张颂文的演技之争:演员如何挣脱既定形象的桎梏?
肖战在泰国:文化认同与跨屏影响力
张颂文慈善形象遭质疑,背后商业帝国真相大揭秘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关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