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A股市场见证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银行股狂潮,其中,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以其卓越的表现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价值重塑:农业银行登顶A股市值之巅
当日,农行A股以7.23元收盘,盘中更是一度触及7.24元的历史新高,单日涨幅高达2.12%,年内累计涨幅突破40%,月线豪取六连阳。这股强劲势头不仅带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集体爆发,邮储银行同步刷新股价纪录,青岛银行、中信银行等多股纷纷跟涨,板块整体涨幅超过10%。
更令人振奋的是,8月6日,农行A股市值首次突破2.11万亿元,成功超越工商银行,荣登A股“新市值王”的宝座。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是农行流通股较工行多出近500亿股的优势,以及年内股价涨幅(农行40% vs 工行17%)所形成的“戴维斯双击”效应。
若将时间轴拉长,农行过去三年的累计涨幅高达145%,成为国有大行中唯一连续三年跑赢行业的领头羊。
“农村基因”:差异化优势构筑护城河
农行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现,与其深耕县域市场的战略密不可分。高达40%以上的贷款投向县域,余额突破10万亿元,增速高达12.3%。农行独家代理80%的农村社保资金,遍布98%县域的2.3万个网点触达5亿农村用户,构筑起政策与渠道的双重壁垒。
2025年,乡村振兴政策持续加码,财政部对县域消费贷进行贴息,农行率先于9月1日执行,直接刺激了信贷增量,为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股息率:资产荒时代的避风港
除了业绩增长,高股息率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2024年,农行分红总额高达846亿元,A股股息率高达7%,H股因免税政策更是高达7.4%,在四大行中名列前茅。
相比之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64%,银行股平均5.3%的股息率形成了近4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使其成为“资产荒”时代的理想“避风港”。平安人寿上半年便斥资140亿港元增持34亿股农行H股,持股比例突破14%,险资的积极扫货也进一步推升了股价。
盈利能力提升: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2025年一季度,农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2%,成为国有大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银行(工行、建行均为负增长)。此外,农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达297.81%,居行业前列,超额拨备释放空间充足,不良率降至1.28%。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也为盈利的确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泰证券更是直指其“红利属性四大行最强”。
二季度,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贷款端,5月非对称降息改善了银行负债成本,净息差从1.34%边际企稳。同时,地方化债加速与地产白名单扩容,推动银行不良率连续6个季度下降至1.12%,拨备覆盖率升至246%。
机构集体唱多:银行股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农行的优异表现和银行板块的整体向好,也吸引了众多机构的关注和看好。平安、新华等险企年内11次举牌银行股,北向资金二季度增持银行股26.7亿元,被动基金单季度净流入459亿元。公募基金银行股仓位也从2.11%升至4.88%,低配补仓需求强烈。
尽管如此,银行板块市净率仅为0.61倍,农业银行0.97倍仍处于破净状态,较其他五大行估值差高达24?2%。摩根大通明确表示看多,认为净息差趋稳叠加手续费回暖,A/H银行股潜在涨幅可达15%/8%。中金公司则点明配置方向:高股息大行(农行、邮储)吃透险资红利,优质城商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靠区域经济突围。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银行一季度利润增速高达15.2%,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16%,冠绝行业,这两家区域银行年内涨幅均超过20%。在零售银行中,招商银行净息差高达2.02%,远超同业,平安银行科技赋能消费贷复苏,成为增量资金的次优选择。
综合来看,农业银行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其深耕县域市场、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以及高股息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农行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惊喜。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