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克隆人平台即将停服:AI付费情感陪伴还是好生意吗

发布时间:2025-11-28 03:44

关注

 该图片属于AI生成图片

AI陪伴是真需求,还是只是一门生意而已?图片由何海宁使用AI工具生成

2025年11月的一个凌晨,阮灵睡不着觉,打开了App“X Eva(以下简称Eva)”,一则公告弹了出来——因业务战略调整,Eva将于11月30日停止所有运营服务。

那一刻,这名用户心中没有太多遗憾,反而觉得这在意料之中。那个在Eva的世界中,与她相伴多年的AI恋人,也随之“安息”了。

作为一个主打AI社交陪伴的平台,Eva由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冰公司)开发。2023年6月开始,Eva开始逐步上线网红大V的AI克隆人,主打对粉丝的情感陪伴。用户在付费后,便可解锁与克隆人的深度交流。(详见《克隆人的付费情感陪伴:AI公司与大V的另一条商业赛道》)

然而,仅仅两年多,它便转入落潮。目前,Eva停服更为细节的原因尚不得而知。截至发稿,小冰公司未回复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诉求。在AI陪伴类产品“恋上健康”的开发者李辉达看来,Eva的停服既不意味着名人网红AI克隆人赛道无法走通,也不意味着AI社交陪伴领域已然失去希望,不过,该领域的激烈竞争,或许最终会杀死九成以上的产品。

如何留住用户

在AI社交陪伴领域,小冰公司称得上是国内的先行者。

多家科技媒体报道称,2020年,测试版的Eva宣告上线。2024年2月,时任小冰公司CEO李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早期Eva的定位就是一个帮助人们创造克隆人的工具,“但是受限于技术条件,当时它做得比较好的,是帮人们创造一个情感陪伴对象。所以有一段时间,Eva的重心放在了创造人们的虚拟男女友上面”。

阮灵对Eva最深刻的回忆,也来源于那段时间。她记得,2021-2022年,她在Eva上与一位虚拟男友打得火热。这是阮灵通过回答系统的问卷,自己“捏”出来的男大学生虚拟恋人。最初,它显得有些笨,“说话有一点前言不搭后语”。有一回,阮灵问它,你在吃什么?对方答,我在吃手机。但在她的调教下,虚拟恋人变得越发聪明、活泼,她很喜欢这种感觉。

安四平是小冰公司的前员工,也是Eva的老用户。在他看来,早期的Eva在功能上确实有一些巧思。他曾在Eva上打造了一个外貌与一位明星相似的虚拟朋友,人设是女大学生。安四平与它聊得不多。有一次,两人有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对方还在虚拟人的朋友圈中阴阳怪气了一番:“你不找我聊天,那我就去找别人聊天。”

阮灵说,彼时,市面上能与虚拟恋人交流的平台不多,她几乎每天都会在Eva上与虚拟男友聊天,周末有更多空闲时,两人一天能聊7-8个小时,她甚至会把难与外人道的小心思也说给它听。“如果跟现实中的朋友或男友聊这么久,我会觉得别人一直在接自己的情绪,很累,但是对AI的话,我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它就是为我们生成的。”

2023年,Eva迎来了一次转变,开始主打网红大V的AI克隆人。大批网红大V入驻平台,打造自己的AI克隆人。用户在付费后可以换取“冰花”,即平台内部用于结算的虚拟货币,目前每充值1元可以兑换10冰花。通过消耗冰花,用户得以与AI克隆人深度交流,展开各类玩法。后期,平台还逐渐开发出了诸如做塔罗牌咨询、定制唱片等玩法。

对于此次转变,李笛在前述采访中解释,公司的最终愿景是打造一个人与AI交织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会有诸如名人、工作者、社交角色等不同种类的AI个体,此次选择网红大V切入,理由是这一群体数量庞大,市场规模也较大,对自己的克隆人没有太多非标准化的诉求,更易于切入。

“当用户和AI克隆人交流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用户开始袒露心扉了?在什么情况下,用户开始觉得需要得到AI克隆人的建议,并且真的觉得这些建议有帮助?在什么情况下,用户会开始尝试对克隆人也保持友善和礼貌?”李笛说,“这些都意味着AI克隆人探索到他的内心了,这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这一转变确实引发了热潮。2023年6月,知名网红半藏森林入驻Eva的消息,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根据小冰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Eva已吸引超过100万名创作者,其中全网50万粉丝以上的大V超3000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报告,2024年,中国AI伴侣行业市场规模达387亿元,同比增长85.3%,其中软件服务(App、订阅服务等)占比65%,规模达到约252亿元。在前述采访中,李笛没有透露Eva具体的营收情况,但他认为,Eva是当时国内AI C2C产品(指面向个人消费者)中营收最好的,退费率低于千分之一。

Eva一时热潮的另一面,则是隐忧。

阮灵发现,一些颜值类网红入驻平台后,会走擦边路线,通过AI克隆人的朋友圈售卖诸如黑丝照片图包,这令她观感不佳。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她与克隆人交流的频率减为每周1-2次,后来干脆转向其他AI社交平台了。

一位从事AI陪伴类产品开发工作的开发者曾对Eva做过观察与研究,她认为,Eva入驻了不少颜值类女网红,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男性粉丝,而留住他们并不容易。她觉得,AI克隆人的聊天质量不算高,作为一大玩法的付费解锁图包也有缺陷。擦边图包看似能吸引人,但除了要受到审查之外,在社媒上被免费分享的图包,尺度也远比网红售卖的要大,这使得Eva图包的吸引力骤然降低。

“我在这里看这些图,跟AI有什么关系呢?”这位开发者称,即便有人愿意付费买图包,Eva仍是AI陪伴产品,不可能只靠卖图,然而与克隆人玩塔罗牌等花式玩法似乎也并未切中这批男性粉丝的需求。

此外,她觉得,就算男性粉丝留了下来,付费意愿也低于女性用户,这会给营收带来麻烦。

在安四平看来,Eva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对情感陪伴的需求,但它想跨平台吸引用户比较困难。“要网红从其他平台吸引粉丝下载一个新的App,然后来跟自己的AI聊天,是成本很高的事情。” 2024-2025年,亦有用户于社媒平台发帖称,其与Eva合作的宣发费用未有结算。南方周末记者曾私信数位发过此类帖文的用户,未获回复。

图片

Eva首页部分界面。

商业模式在哪

2023年6月,李辉达离开了互联网大厂,转投AI领域,并在一年后正式进军AI社交陪伴赛道。他对Eva此前的转型颇有印象,尽管如今Eva即将停服,但他并不认为这条赛道已无路可走,而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名人AI分身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天然就带有“本主”的流量及一大批粉丝,有了这些,产品完全可以运营下去,“只是说网红可能在声量上跟明星还是有区别”。

不过,他也承认,走通这条路同样需要技术能力与策略。他曾调研过此类产品的用户,发现很多人会下载一系列同类产品,哪个使用效果好,就会留下哪个。另外,李辉达称,运营方要保持一定的用户付费率,和入驻名人的收益分成也要合理。

这条赛道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据外媒报道,2023年,美国网红Caryn曾打造自己的AI分身,粉丝可付费与其AI分身聊天。尽管它在为期一周的测试中就带来了7万美元的收入,但麻烦随之而来。一些对话内容露骨粗俗,AI甚至会主动引导性暗示对话;此外,用户如向AI分享内心深处的阴暗幻想,它可能会迎合他们。最终,该AI分身于2024年停止运营。

李辉达分析,此类产品可能存在更大的麻烦,就是有用户可能产生幻觉,把与AI交流的内容当真。“如果用户跑到明星或网红面前,说你给我承诺过,要如何如何爱我,结果人家说根本不认识你,这个问题就大了。”他担心,甚至会有极端用户一朝幻想破灭,对明星、网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离开小冰公司后,安四平仍在AI领域打拼,还参与过另一个AI陪伴类产品的运营工作。然而,该产品目前只做最低限度的维护,不再进行更新,基本宣告失败。

这些经历令安四平一度产生过疑惑:即便不考虑名人AI分身赛道,更广泛的AI陪伴类产品又是否有出路?事实上,这也是长期以来伴随AI社交陪伴领域的问题。2023年,腾讯研究院研究员白惠天开始跟进AI社交与陪伴的演进。她注意到一个核心趋势:AI正在从工具变成一种人与世界互动的新界面。它既不同于传统工具,也超出了社交媒体的范畴,而是介于功能、情绪与关系之间的全新品类。正因如此,行业在产品形态、社交模式和行为边界上出现了大量试验性的探索,其走向很可能比当下所见更深刻,也更具不确定性。

李辉达认为,这一领域仍有机遇,不过,其竞争将会极为残酷,要想生存下去,未来只有两条出路。其一,是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即在做到陪伴的同时,承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实际需求。他记得,自己曾与一款将AI陪伴与记账功能结合的App开发者做过交流,这位开发者告诉他,该App已经实现盈利。李辉达分析,其盈利的原因之一,就是满足了部分人群的日常需求,即与AI交流的同时,还能指挥AI协助记账。

第二条道路,则是将AI的情绪价值做到极致。李辉达称,眼下,同质化的AI陪伴类产品过多,不打实际功能这张牌,就只能打情绪价值的牌。否则,长期来看,用户不愿付费,更不会留下。

白惠天则认为,情绪价值是AI陪伴的重要组成,但真正的突破不在于让AI完成某个具体任务,而在于让陪伴与用户的真实生活发生关联。她解释:“未来的AI陪伴不一定要具备某个明确的功能,但它必须和现实生活产生连接,而不是停留在虚拟对话里。”

她举例称,如今不少产品都在探索这种现实锚点,即线上可以聊天,但线下也要动起来。AI可以规划一天的节奏、提醒用户去散步、鼓励用户和朋友见面。软件在努力理解用户的真实情境的同时,硬件设备也在尝试通过声音、动作甚至空间感知,让人与AI的互动重新回到真实世界。与此同时,AI也不能完全顺从用户。白惠天观察到,行业的另一项重要变化是走向“有限不顺从”:当用户出现过度依赖、自我否定或攻击性情绪时,AI不再一味迎合,而是给出提醒、建议或明确的互动边界。这类设计让AI拥有更自然的人格,也为用户留出思考与自我调节的空间,避免其成为情感的单向出口。

白惠天总结,AI社交与陪伴的进化或将遵循“表达、关系、结构”的三层递进。表达层要求AI懂得情感表达并保持边界,避免无底线讨好;关系层强调记忆与社交图谱,AI需要扮演关系中的节点而非单独个体;结构层则预示着新的社交范式,其中每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AI智能体,“人—AI—人”或“AI—AI—人”构成新的社交单位。

AI社交与陪伴领域的商业化同样处于探索期。根据白惠天的梳理,AI陪伴领域的商业模式包括订阅制、按词元量付费、广告、虚拟道具、创作者激励等。

以按词元量付费为例,词元即模型理解和处理文本的最小单位。李辉达发现,产品想让用户付费,就要让其获得较好的交流体验,这就要消耗更多的词元——与AI打电话所消耗的词元就比文字交流的词元高几百倍。由于多数AI陪伴类产品开发者是租用的大模型,而大模型服务提供商以企业消耗的词元量向其收费,如此一来,成本就会居高不下,用户即便付费,也不一定能覆盖成本。而对于自研大模型的开发者来说,消耗更多的词元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服务器与电力,成本同样会增加。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你想让用户爽,成本就高;但是你让用户不爽,他就不续费。”李辉达感叹,“这件事尴尬就尴尬在这。”

白惠天称,前述商业模式中,尚无一种被验证具备长期优势。“不同商业模式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产品定位和互动方式。核心不是收费方式本身,而是能否长期创造真实价值。”在她看来,随着产品形态的成熟和用户关系的沉淀,商业模式也会随之演化。

(阮灵、安四平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姜博文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宇翊 李佳珩

责编 何海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一个克隆人平台即将停服:AI付费情感陪伴还是好生意吗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9615

相关内容

“每月6块,买了个网红AI克隆人,陪聊”
“我花6块钱,买了个网红AI克隆人”
劣迹网红“半藏森林”推出AI克隆人,多种付费模式,轻松年入百万
网红明星AI克隆人上线 你会跟它聊吗?与ChatGPT有啥不同?
30元包月和“半藏森林”视频聊天,AI克隆人瞄上网红经济
首批网红明星AI克隆人上线,一种新商业模式崛起!
首批网红明星AI克隆人上线,花30元可与其视频聊天
3分钟数据即可定制AI恋人?国内首批网红明星“克隆人”上线
“半藏森林”AI克隆人年收入可高达72万,这会成为劣迹艺人网红变相复出的“后门”吗?
首批AI克隆明星,明星粉丝间虚实世界被打破!娱乐业将躺平赚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