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之后,大湾区场馆何以“长虹”?演唱会声浪正写就“续航”乐章

发布时间:2025-11-28 02:48

关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大麦网截图

11月27日中午12:00,邓紫棋世界巡回演唱会广州场预售开票,在“拼手速”的极限操作中“秒没”,大麦单平台预约量超129万。这场即将在12月底于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连开三天的演唱会,距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这个场地落下帷幕,仅过去月余。

图片

从竞技赛场到演艺舞台,从运动呐喊到万人大合唱——这不仅是广东奥体中心的华丽转换,更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场馆在后全运时代的生动缩影。

11月26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文投会”)在广州开幕。大会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经营性演出总场次达3.56万场,总收入63.56亿元,双双位居全国第一,演唱会经济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新引擎。

赛事闭幕,演艺开场。面对一场关于巨型场馆可持续运营的“大考”,大湾区正以一场场接连不断的巨星演唱会,以及“文化+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交一份充满活力的答卷。

从赛场到舞台:“无缝切换”如何实现?

广东奥体中心那飘逸的屋盖下,刚刚结束了一场“闪电变身”。

从开幕式的“水舞台”到田径赛的“绿跑道”,再到即将上演的演唱会,短短一个月,这座大湾区标志性场馆经历着一次次功能的快速转换。

图片

本次全运会,广东赛区90%以上竞赛场馆为现有场馆改造升级。其中,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设计,完善了基础设施、智慧安保、设备及能源管理类等十大智能化系统。“改造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场馆的赛事功能,另一个是社会功能。除了满足比赛本身的技术要求之外,我们在这次改造中更多考虑了它的社会功能。”广东奥体中心改造项目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建河在公开场合表示。

在这些经升级改造的场馆内,赛演转换已然是一种“标配”:今天举办热血篮球赛,明天直接切换成万人演唱会不在话下。

这种“无缝切换”的能力,源于从设计和改造时就埋下的伏笔:在香港启德体育园,开合式天幕和可移动草皮系统,能让主场馆在数小时内从绿茵场变为无柱的室内演艺空间。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拆除围栏、构筑立体慢行系统的“无界”改造,使其天然成为“场内狂欢+场外嘉年华”的演艺热土。这背后,是“赛演”融合的顶级硬件与“无界”共享的运营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现赛演无缝转化,关键在于‘硬件的适配性’与‘运营团队的敏捷性’相结合。”深度参与十五运场馆运营的珠实集团旗下珠江文体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本届全运会广州赛区场馆运行设计服务中标单位,珠江文体联合珠江设计为26个竞赛场馆及3个训练场馆量身定制了运行方案,并实际运营了广州体育馆、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等场馆。

在该负责人看来,“硬件适配性”是基础。专业的体育场馆与合格的演艺场地,在荷载、层高、声学环境等硬件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前期充分考虑这些需求,是确保后期顺利转换的前提。

与此同时,“运营团队的敏捷性”则是效率的保障。“我们已建立标准化的场景切换机制,从场地布置到安保流线,从服务设施调整到设备进场,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操作标准。”这套经过反复演练的流程,能确保场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模式转换,实现“转得快、用得好”。

从“一场比赛”到“一站消费”:流量如何变“留量”?

场馆的快速转换,催生了“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消费新潮流。

大麦网预售信息显示,临近年末,大湾区演艺市场迎来井喷:香港启德体育园将迎来莫文蔚、周深演唱会,同时举办2025 MAMA颁奖典礼;广州各大场馆将迎来梁静茹、汪苏泷、五月天等明星开场;周柏豪、陈慧琳、林忆莲将唱响深圳......

这股演艺新动能正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相关数据显示,大型演唱会的跨城观演率超过50%,能带来1:7甚至更高的经济拉动效应。2024年广东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的收入达37.34亿元,直接带动其他消费超250亿元。

“期待广州,一起跨年。”11月13日五月天的主唱阿信的一条微博,让无数歌迷的目光投向了广州南沙——那里,为全运会赛事新建的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即将在12月5日起迎来乐团的25周年巡回演唱会

尽管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距离广州市区较远,但消费热情已经被点燃。记者查询发现,邻近的部分酒店及民宿在演唱会期间的房价,是平日价格的近4倍。

此前,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强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省内中心城市及周边二三线城市以较低的运营成本、场地优势和更多样个性化的需求空间,不断吸纳重磅演出项目。同时,三四线城市相对较低的消费价格,降低了观演成本,能吸引更多跨城观演人群,同时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的文旅链条。

“我们以赛演经济为核心,通过‘票根玩法’来成功串联‘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目前已联动广州体育馆周边30余家餐饮、酒店、景区推出专属优惠。”珠江文体相关负责人举例道,在此前广州体育馆许冠杰演唱会中,观众凭票根享受周边商户折扣,带动餐饮营业额增长65%、酒店入住率达92%,并激活地铁客流。在各项赛演活动中,珠江文体不断创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跨界融合的消费场景,打造“一日办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消费模式,将体育赛场转变成消费主场。

以前瞻性设计降低转换成本,以顶级设施吸引全球IP,以集群配套延长消费链条——大湾区正在探索的,正是一条从“单一场馆运营”到“文旅消费生态构建”的创新发展路径。

政策+科技双驱动,如何打造“文化+”新生态?

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地标和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赛后利用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高维护成本与内容同质化是场馆运营的普遍难题。在大湾区,科技赋能、政策支持与市场化专业运营,构成了破局的多重动力。

政策层面,广东近期出台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带来实质性利好。“以往营业性演出需多部门层层审核,现在文化部门审批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公安机关安全许可审批缩短至3个工作日。”珠江文体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体一证通”等改革举措显著提升了场馆运营效率。

政策利好带来产业集聚。在2025南沙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超50家企业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滨海度假、数字电商、演艺赛事等多个领域;首次对8个区级文化产业园授牌、发布7个文体娱消费新空间项目并成立了1个产教联合体。南沙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和演艺活动,延伸户外运动、器械生产、体育培训等体育产业链条,引进投资出品、演出经营、票务服务等龙头演艺企业;并依托未来影视产业园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

更为宏大的“文化+科技”新生态正在文投会上展现。据悉,本届大会吸引超330家文化企业和120余家投资机构,科技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词。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指出,广东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领域已形成优势集群,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5、1/3、1/4和4/5。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分享的数据更为直观:过去五年,广东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超80万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超10万件。在新兴技术加持下,广东16个文化新业态实现营收近万亿元,增长15.9%,高于全省文化产业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

打造“城市活力中心”:场馆未来之路在哪?

全运会的结束,恰是新一轮发展的起点。赛后迅速揭牌成立的广州文体产业发展集团,标志着大湾区正在以更专业化、系统化的姿态应对场馆“续航”考题。

未来的场馆,将超越传统的体育场馆或演出场地概念,向融合赛事、演艺、休闲、社区功能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演进。

无论是深圳湾体育中心打造的“赛演会旅”24小时闭环,还是珠江文体探索的“一日办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模式,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场馆成为驱动城市活力的强力引擎。

“我们将持续提升场馆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珠江文体负责人表示,通过“准公益+市场化”双轨模式,结合分时段阶梯价格和特殊群体优惠,场馆正打造覆盖全年龄段客群的消费闭环,让大型公共设施真正服务于民,不仅能承接顶级赛演,更要成为市民的“日常客厅”。

体育比赛的掌声渐渐远去,演唱会的声浪如期而至。这不仅仅是业态的转换,更是一场关于城市运营、产业升级与消费牵引的深刻变革。在后全运时代,大湾区这片热土上的热度与活力,正借由专业化运营与创新探索,谱写不散场的续航乐章。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全运会之后,大湾区场馆何以“长虹”?演唱会声浪正写就“续航”乐章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9485

相关内容

全运会之后,大湾区场馆何以“长虹”?演唱会声浪正写就“续航”乐章
“湾区升明月”2024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在澳门唱响
南沙要在大湾区炸场了!华润成功拿下运营权!以后有望家门前看明星演唱会!
“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上演,逾百位艺人唱响经典
“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在港上演 逾百位艺人唱响经典
深圳演唱会2024年时间表(持续更新)
张艺兴“大航海”世界巡回演唱会
深圳演唱会2025年时间表(持续更新)
2024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节目单,终于正式出炉啦
汪峰带领奥运健儿现身2024“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彩排现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