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榔头”到“金教头”:郎平,凭什么成为中国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5-11-28 02:27

瑞士洛桑,奥林匹克之都。

当地时间2025 年11月24日,一场汇聚全球体育精英的颁奖典礼,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授予了一位中国女性——郎平。

这不仅仅是对一位杰出教练职业生涯的巅峰加冕,更创造了一项历史:

郎平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教练,同时也是全球排球教练中问鼎此奖项的第一人。

01

1981年,日本大阪。

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决赛现场,中国女排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决胜局,比分胶着。关键时刻,一个身影高高跃起,一记“霹雳重扣”,

球如炮弹般砸在日本队地板上,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这个扣球的女人,叫郎平。

那年,她21岁,人称“铁榔头”。

这一扣,不仅扣下了中国“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更扣响了一个时代最强音!

谁曾想,44 年后,65 岁的郎平,又一次站在世界瞩目的领奖台。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亲自为她颁授“国际奥委会教练终身成就奖”!

这是该奖项首次颁给中国教练,也是全球排球教练“破天荒”头一遭!

从叱咤风云的“铁榔头”,到名满天下的“金教头”,郎平的江湖,凭什么能横跨四十年,始终屹立潮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铁娘子”郎平的传奇人生!

02

郎平的“狠”,是刻在骨子里的。

1960年生于天津,家境清寒。13岁接触排球,她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拼劲。

别人练100次扣球,她非要练200次;别人休息,她还在对着墙壁练习。

“训练馆的灯光,总是为我亮到最后。”多年后,郎平回忆道。

这种“自虐式”训练,让她迅速崭露头角,却也给身体埋下“定时炸弹”。

她的膝盖软骨,在常年高强度训练中几乎磨光。每次起跳、落地,都像针扎般疼痛。

“比赛前,我常需要打封闭才能上场。”郎平轻描淡写,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

正是这股狠劲,锻造出震惊世界的“铁榔头”!

1981年至1986年,她与孙晋芳、张蓉芳等战友,联手创下“五连冠”神话!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中国女排成了民族精神的“强心剂”。

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全国人民围在收音机前,听着宋世雄激昂的解说,为每一次“郎平重扣”热血沸腾!

“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从此深植国人心中。

然而,巅峰之后,尽是荆棘。

满身伤病的郎平,25岁便不得不退役。

等待她的,是命运的又一场“硬仗”!

03

如果故事止于运动员生涯,郎平或许只是众多体育明星之一。

但她偏要“折腾”,而且“折腾”出了新高度!

退役后,她做了个惊人决定:自费赴美留学。

“当时身上只有几百美元,住在朋友家地下室。”郎平回忆初到美国的窘迫。

为赚生活费,她曾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时薪15美元。

从万众瞩目的民族英雄,到异国他乡的“打工仔”,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但郎平硬是扛过来了!

这段经历,让她完成了从“球员”到“教练”的蜕变。

1995年,应祖国召唤,她首次执掌中国女排。

彼时,女排正值低谷。

郎平妙手回春,短短两年,就带领球队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然而,长期高强度工作,让她的身体亮起红灯。多次昏倒在赛场边,医生警告:再这样下去,性命堪忧!

无奈,1999年她含泪辞职。

这一次,她选择了更“叛逆”的路——执教美国女排。

04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在主场击败陈忠和挂帅的中国队。

一时间,舆论哗然,无数“卖国贼”的骂声涌向她。

面对质疑,郎平很平静:“我是一名职业教练。”

这句话背后,是她对排球运动的深刻理解:体育精神,超越国界。

其实,执教美国队期间,她始终心系祖国。汶川地震时,她第一时间捐款,并联系美国医疗机构支援灾区。

“无论身在何处,我永远都是中国人。”郎平说。

这段“海外漂泊”,让她吸收了欧美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管理方法。

她不再是那个仅靠“铁血”治军的教练,而是懂得用科学方法保护运动员、用数据优化战术的“现代化统帅”。

所有这些积累,都在为一次更辉煌的回归,积蓄力量!

05

2013年,中国女排再次深陷泥潭。

伦敦奥运会止步八强,队伍青黄不接。

危难时刻,体育总局再次向郎平发出邀请。

这一次,她犹豫了。

53岁的她,已有家庭。女儿白浪正值青春期,需要母亲陪伴。

但最终,对排球、对祖国的热爱,让她再次“豁出去”了!

重掌帅印第一天,她就放出“狠话”:“我们需要一场革新!”

她推行“大国家队”战略,打破论资排辈,大胆启用新人。

朱婷、袁心玥、张常宁……一批“90后”小将被破格提拔。

对待这些“孩子”,郎平既是严师,更是“母亲”。

她记得每个队员的口味,亲自下厨包饺子;她像关心女儿一样,关注每个人的身体状况。

“郎导就像妈妈一样。”朱婷动情地说。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夺世界冠军!

但真正的考验,在一年后的里约。

06

2016年,里约热内卢。

中国女排小组赛磕磕绊绊,勉强出线。

四分之一决赛,遭遇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

几乎所有人都在唱衰:“能赢一局就不错了!”

赛前更衣室,郎平看着年轻的队员们,只说了一句:

“放开打,输了算我的!赢了,是你们的!”

这句话,卸下了姑娘们所有的包袱。

那场荡气回肠的3:2,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最经典的逆袭之一!

半决赛、决赛,女排姑娘势如破竹,最终登上最高领奖台!

领奖台上,郎平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

这一刻,距离她第一次以球员身份夺得奥运冠军,已过去32年。

从“铁榔头”到“郎指导”,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那份融入血液的“女排精神”!

07

如今,65 岁的郎平终于可以慢下脚步。

执教中国女排近四十年,她收获无数荣誉,也留下满身伤病。

全身动过十几次手术,至今阴雨天仍会关节疼痛。

但问她后悔吗?她笑了:

“如果能重来,我还会选择排球。”

这次荣获国际奥委会“教练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

她创造了历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教练,第一个获奖的排球教练!

从北京到洛桑,从运动员到教练员,郎平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传奇”。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

真正的强者,不是在顺境中一路高歌,而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挺身而出;

不是在巅峰时享受掌声,而是在低谷时依然敢于迎难而上!

这,就是郎平的江湖。

这,就是“铁娘子”的风骨!

举报/反馈

网址:从“铁榔头”到“金教头”:郎平,凭什么成为中国第一人?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9412

相关内容

郎平:从“铁榔头”到女排图腾,她如何成为不朽的传奇
“铁榔头”郎平退休生活曝光:从赛场到家庭
陈冲和郎平联合打造的《铁榔头》,意外撤档
从“铁榔头”到“整容狂魔”,64岁医美失败的郎平,现状令人唏嘘
一个普通人,一把铁榔头,创造出一种中国精神
从铁榔头到需要徒弟搀扶:郎平朱婷河南同框,一场跨越12年的师徒情谊全揭秘
“铁榔头”郎平,球场飒爽情场果断,经历3段感情终遇幸福
纪录片《铁榔头》6月上映,陈冲回忆郎平36年前奥运故事
体育界铁榔头郎平和演艺界掌门人巩俐相遇的故事,时隔三年又见面
聂卫平炮轰郎平出国执教: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