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出圈”:全运IP爆款背后的文化共振与产业力量
□沈祺睿
当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在赛场倒立斗舞、街头花式卖萌,这对中华白海豚造型的萌物迅速刷屏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特许商品销售额高达6.8亿元。从赛场暖场到全民追捧,从文创爆款到文化符号,这场吉祥物“出圈”热潮,不仅为全运会注入了鲜活活力,更折射出新时代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
吉祥物的走红,始于文化基因的精准表达。作为粤港澳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喜洋洋”与“乐融融”的设计暗藏巧思: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为原型,既呼应了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又借“中华”之名传递家国情怀;头顶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水柱,将三地文化标识融为一体,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隐喻。这种将自然科普、地域文化与体育精神深度融合的设计,让吉祥物超越了单纯的赛事符号,成为承载集体情感的文化载体。而一白一粉的配色源自海豚运动时的生理特征,更添“科学萌”特质,让文化传播兼具温度与知识含量。
民间创意与官方包容的双向奔赴,赋予了吉祥物持久的生命力。不同于传统吉祥物的程式化表演,来自武校的青少年扮演者在8公斤重的服装中自由发挥,倒立、打滚、比心等互动,让“喜洋洋”“乐融融”成为“会起飞、会蹦迪”的鲜活形象。官方对民间二创的开放态度更让传播形成合力,网友自发创作的表情包、短视频持续发酵,使吉祥物从赛场走向日常。这种“设计为民、传播由民”的模式,打破了官方与大众的壁垒,让文化符号在互动中完成情感共鸣,彰显了文化自信背后的包容心态。
产业链的协同发力,让文化热度转化为发展动能。大湾区“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为吉祥物IP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广深负责设计研发与市场运营,精准捕捉年轻人对盲盒、解压挂件的需求;东莞等地工厂高效生产,保障2800多款特许商品供应,仅吹泡泡挂件就接到30万份订单。从三国醒狮盲盒到“粤港澳三花”纪念章,文创产品既保留文化内涵,又贴合消费场景,实现了“老少通吃”的市场效应。992家特许零售店线上线下联动,更让吉祥物从赛事IP升级为带动区域经济的消费热点,推动文创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跨越。
从冬奥会的“冰墩墩”到如今的“喜洋洋”“乐融融”,全运会吉祥物的进化史,正是中国文化传播理念的变迁史。这场出圈现象证明,优秀的文化IP既要扎根文化土壤,又要尊重大众创造力;既需要精准的设计表达,也离不开完善的产业支撑。当吉祥物成为连接体育赛事与日常生活的纽带,当文化符号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经济动能,我们看到了文体旅融合的巨大潜力,更见证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喜洋洋”“乐融融”的爆火,不仅是一次成功的IP运营,更是一次文化传播的创新示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爆款,必然是文化内涵、大众情感与产业实力的同频共振。期待这份来自大湾区的文化活力,能持续推动更多本土IP走向成熟,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让体育精神在全民参与中深入人心。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网址:白海豚“出圈”:全运IP爆款背后的文化共振与产业力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9381
相关内容
IP全产业链开发,阅文的“爆款生产线”解密河南卫视“文化IP产业”何以火爆出圈?
破局与领航:文化文创IP产业的奋进之路
润竹文化即将登陆2025LEC:以IP创新力引领授权行业新生态
2024阅文IP盛典:全球文化产业的新机遇与挑战
大国重器×顶流萌物!润竹文化携双IP战略即将引爆第八届全球授权展
海豚娱乐业背后:超3000只海豚被圈养,存严重健康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2024)》发布,网文、影视、游戏已成为我国文化出海的“新三强”
《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2024)》发布,前50大IP网文占四成
影视IP如何从“爆款”迈向“长红”?上海交大这场论坛聚焦产业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