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躋身“國家隊” 西部機器人產業高地加速崛起
今年10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成華區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成功躋身“國家隊”,拿下成都唯一一個機器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金字招牌。此次認定中,機器人集群僅佔各類國家級集群總量的2.8%,堪稱競爭最激烈、含金量最高的賽道之一。
這張“國字號”名片的背后,正是成華經開區產業硬實力的集中體現——
近日,卡諾普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邁出鏈接全球資本市場的關鍵一步。在不久前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倍益康的智能艾灸機器人更是憑借能夠精准模擬多種專業灸療與按摩手法,成為展會焦點。而扎根園區20年的成都微精電機股份公司,正加快推進與韓國企業合作,共同研發適用於服務機器人的小型關節模組……
再看園區內部生態,“我們就像住在‘機器人超市’,缺什麼配件,走幾步就能配齊。”一位企業負責人形象地比喻。從微精電機的關節模組,到卡諾普的整機產品,企業間的物流半徑不超過5公裡,一條涵蓋“毫米級零件—整機制造—多元場景”的完整產業鏈清晰可見。
數據顯示,成華經開區已集聚企業超4900家,總營收突破29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1200億元。
鏈主引領 “單打冠軍”雲集
機器人產業冠軍方陣崛起
今年,成華區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躋身“國家隊”,標志著其產業實力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在這一集群中,多家企業憑借獨特技術優勢,在細分領域成長為“單打冠軍”,構筑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鏈主企業卡諾普近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邁出上市進程的關鍵一步。這家從龍潭大學生創業園起步的企業,歷經13年發展,已從最初的控制系統研發壯大為整機制造的行業翹楚。如今,卡諾普研發的產品矩陣已涵蓋70余款機型,應用於汽車及零部件、3C電子、新能源、工程機械等多種場景。其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馬來西亞設立附屬公司,成為工業機器人焊接細分領域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成華經開區的倍益康帶來了一場精彩展示。其明星產品——智能艾灸機器人通過高精度傳感器與高清攝像頭精准識別穴位,可模擬懸停灸、回旋灸、雀啄灸等多種灸療手法。這家深耕康復醫療領域近30年的企業,擁有境內外專利800余項。截至2025年4月,倍益康中高端筋膜槍已連續三年蟬聯全球銷量榜首。
“我們的關節技術已應用於外骨骼助力機器人,能夠幫助老年人重獲登山的能力,”成都微精電機股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石利俊介紹道。這一創新成果的背后,是企業多年來在無框力矩電機、精密減速器等核心部件上的持續技術攻關。
作為扎根成華區60余年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都微精電機股份公司成功破解了關節模組“高功率與小型化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公司推出的85機座號無框力矩電機如同“隱形關節”般嵌入機械臂,為多種復雜動作提供強勁動力。
從控制系統到核心零部件,從工業機器人到特種機器人,園區內的企業各展所長、相互支撐,共同構筑起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展現出強大的集群競爭力。
“企業間的物流半徑不超過5公裡”
產業鏈協同釋放發展動能
在成華經開區的產業版圖上,一張動態更新的“機器人產業鏈圖譜”清晰勾勒出集群發展的脈絡。120家機器人企業的名字,依照“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應用服務”的產業鏈條有序排布,猶如一組緊密咬合的齒輪,驅動整個產業生態高效運轉。
“在園區內,我們最深的感受是上下游企業的距離被真正拉近了,”卡諾普副總經理鄧世海對此深有感觸。以焊接應用為例,卡諾普與成焊寶瑪、華遠焊機等企業圍繞多工位焊接、機器人焊接包等展開深度技術研討與工藝驗証。園區內的電機、驅動器等零部件企業,也為卡諾普的控制器、關節模組及整機產品提供穩定配套,助力其在多軸伺服、協作機器人與高負載機械臂領域持續迭代。
“我們不僅是上下游關系,更像在共建一個完整生態。”在園區內,從微精電機的關節模組到卡諾普的整機,企業間的物流半徑不超過5公裡。鄧世海表示,“這種‘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協同模式,使企業在研發周期、裝配效率和交付能力上實現全面提升。”
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更需在“鏈”上精准發力。精准招商與產業鏈補鏈,正是成華經開區的“拿手好戲”。2025年以來,園區已簽約引進跨維智能、銘賽機器人等15家上下游企業,數量超去年全年。
“我們不是‘撿到籃子裡都是菜’,而是嚴格按產業鏈圖譜開展‘精准招商’,”成華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軍介紹,“引進跨維智能旨在補強卡諾普在具身智能算法方面的能力,而千巡機器人的加入,則完善了園區在巡檢機器人領域的場景布局。”
在成華經開區,上下游企業如根系相連,在空間集聚中構建起共生網絡,共同培育出一片協同共進的產業“生態森林”,推動產業鏈整體價值持續躍升。
數據顯示,成華經開區總營收已突破29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1200億元,獲評“2024四川高質量發展園區”。更值得關注的是,這裡已培育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及176家高新技術企業,展現出強勁的產業活力。
厚植營商環境“沃土”
園區是企業的“貼心管家”
“園區就是我們企業的‘管家’。”在成華經開區,這句話不僅是入駐企業的共同心聲,也是成華經開區管委會一以貫之的行動准則。從精准化解企業“急難愁盼”,到構建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體系,園區通過打出一套服務“組合拳”,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在企業發展的關鍵階段,成都機器人產業園給予了我們大量實實在在的支持,”四川斯艾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韌表示,“園區及時為我們兌現產業扶持政策,還及時解決了發展空間等核心訴求,真正為企業成長賦能助力。”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四川省瞪羚企業,斯艾普電子如今已建成6000平方米科研生產場地,形成年產10萬隻微波組件和1000套射頻微系統的產能,這其中離不開園區精准服務的堅實支撐。
對企業而言,雪中送炭式的支持往往最能體現服務的溫度。今年11月初,“AI創新助力體醫融合生態交流大會”籌備進入沖刺期,主辦方倍益康積極聯動體育系統與康復醫學領域的力量,希望打造一場高水准的對話。得知企業有強化專家陣容的需求后,園區管委會第一時間行動,迅速幫忙聯系四川省陸上運動學校等單位,3天內便協助企業精准匹配到所需專家資源。
“企業想到的、沒想到的,園區都想在前頭。”倍益康品牌負責人代先健由衷感慨。正是這種“管家”式的貼心服務,讓企業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研發與創新。
在服務機制建設上,成華經開區持續優化提升服務效能。園區成立智能機器人制造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構建起“專班+園區管委會+運營公司+產業聯盟”的多級管理服務機制,形成區域統籌、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效工作格局。特別是“鏈長+顧問+專班+園區+鏈主”服務機制的建立,有效推動要素集成、企業集聚與產業集群,實現智能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量質雙升。
在人才與創新支持方面,園區積極牽頭共建省級機器人產教聯合體、具身智能機器人全場景賦能中心,聯合高校與科研機構打造人才培養與技術驗証平台,助力像卡諾普這樣的鏈主企業持續吸納工程師、算法人才和工藝人才,加速產品測試與應用迭代。
當前,成華經開區正以入選“國家隊”為全新起點,加速向“西部智能機器人制造產業新高地”的戰略目標邁進,在中國智能制造版圖上繪就濃墨重彩的成華篇章。(百雅婷)
來源:成都發布
(責編:羅昱、高紅霞)
网址: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躋身“國家隊” 西部機器人產業高地加速崛起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9133
相关内容
深圳崛起“機器人谷” 産業“群星璀璨”領航向新 濰柴雷沃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亮相全國農機展
音樂產業如何轉身:結盟數字平台 嘗試全產業鏈
足球產業大有可為 經紀業務成就球員天價會費
機器人寫作新樣態中記者的應對策略探析
“一企一策”打造人工智能“明星企業”
零售業加速釋放創新活力
鄧超加盟長虹任產品經理 明星代言模式為何突變
機場追星形成產業鏈 網售明星航班信息最便宜僅15元
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年度盛典 “金樹林·綻放之夜”在深圳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