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演员猝死,影视行业变成血汗工厂,悲剧只是冰山一角
关注
44岁的演员陈宇,因脑出血在出租屋去世。母亲朱女士告知媒体,陈宇这两年从老家彭州到成都租房子当群演,一般演店小二、路人甲。另据同行透露,陈宇不会挑戏,短剧、电视剧、广告的群演都会接,为人不错,大家知道他出事后,演员统筹都主动结清了他的演出费。

陈宇虽是在出租屋因脑出血离世,但核心原因还是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陈宇生前经常背台词到半夜一点,长时间神经紧绷,得不到充分休息。
这让我想到不久前另外两个悲剧。

一个是今年8月份,28岁导演猝死在短剧片场。消息来自演员戴娇倩在社交平台的爆料“最近跟化妆间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难受起来,有导演连续工作7天,一躺下去人就没了。”据悉事发地为杭州,当时气温高达38度,剧组正值拍摄关键期,导演连续7天驻守现场,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他最后三天几乎没合眼,困了就灌冰咖啡,累得靠在椅子上都能睡着。”

另一个就发生在前不久,短剧剧组副导演高俊去世,他所在剧组刚刚结束一部“出海”短剧的拍摄,两天后他在家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去世。高俊去世半个月后,公司结算了6000元工资,给了1万元的赔偿抚恤金。
媒体曝光、上热搜引发关注的有几例,没曝光的只会更多,这显然不是偶发现象,影视行业、特别是短剧拍摄已经成了“要命”的高危行业。
更令人心寒的是,结清演出费、结算工资、给1万元赔偿抚恤金,差不多是这个行业给出的标准解决方案。他们往往没有工作合同、没有五险一金,群演一般工资日结,有纠纷也只能跟群头掰扯。稍微正式一点的剧组,会给剧组人员投保意外险,如因公受伤或猝死可以得到一定金额的赔偿,具体金额看投保力度。但有个前提要求是事发地是在剧组,以上演员陈宇和副导演高俊,连意外险的理赔金都领不到。

这些悲剧,只是影视行业惨剧频发的冰山一角,家属控诉背后是更加残酷的现实、精美设计光影的镜头之外是毫无尊严、不讲底线的血汗工厂。
下面说几个我耳闻及亲眼目睹的例子。
曾在电影剧组里认识的一个场务兄弟,夏天最热的时候他去了重庆,给我发消息,说跟了一个短剧剧组,拍10天,日工资400元。
400元差不多是场务岗位约定俗成的待遇,但短剧拍摄时间短,总收入不高,而且工作时间更长也更累。可是没有办法,当前电影和电视剧开机太少,为了糊口只能有啥做啥。这位场务兄弟告诉我,当天重庆气温40度,剧组晚上10点半还没收工,早上六点半就已经出发去现场,当时已经持续工作了14个小时。而这是短剧的常态。
演员算是处在剧组架构的中上游,基本只要听从导演安排,完成戏份拍摄即可。场务是整个剧组最低端、最卑微的存在,给导演和大牌明星送饭、负责餐后清理扔垃圾、日常端茶递水、维护现场秩序,拍烟火戏时负责点烟放火……剧组收工时,场务永远是最后离开,因为要负责收拾东西、清理现场。剧组都会配备多个场务,所以场务在现场通常都没有名字,他们按部门和方位排布,辐射整个剧组,所有部门都可以指挥场务干活,只要喊一嗓子“场务”,就要马上到位,不然就会挨骂。
我这位场务兄弟30来岁,还很年轻,还能熬动。

再来说群演。他们好在不用干体力活,但坏处是没有尊严,而且压力很大。一个剧组里,主演有问题、表演不过关,导演会耐着性子重拍18次,但如果群演出问题,影响了拍摄进度,两次出状况肯定就会换人,因此群演在现场哪怕没有台词,也会压力很大,生怕出问题。
之前去一个剧组探班,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七八个死尸,群演们还不如演活人舒服自在,他们闭着眼睛不敢动,不确定什么时候是在拍摄,动了就会穿帮。
那个场景从下午拍到深夜,不同演员轮番上阵,镜头拍了一个又一个,主要演员们拍完可以回演员区休息,但那个场景里的那些“死尸”群演,就一直那么躺着,一整晚不停被执行导演骂“死你们都死不好?躺着挣钱的活儿是不是不想干?!”
事实上,这些群演在午饭后就已经排队化好妆,到深夜快12点我离开时,他们已经在片场“死”了十几个小时,也被骂了十几个小时,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前不久在横店坐剧组的商务车,司机是个横店通,常年给剧组开车。他跟我讲了一件今年夏天发生的惨剧。
那是在横店拍摄的一个古装剧,一线演员主演,制作规模不小。当时横店也是38度以上的高温,但拍摄的是冬天戏份,要求演员穿很厚的服装,有台词的演员还要嘴里含冰,才有冬天说话吐哈气的效果。
还是前面说的问题。主演们在镜头前熬个十分钟、最多半个小时,一个镜头拍完马上可以回休息区或房车上吹空调休息,但群演们没这个待遇,他们最多只能在没有空调的现场坐一会,还不能脱衣服,不然下场戏开拍来不及穿好。在这样持续高温、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有两位群演猝死。
这次意外被压下来了,没有被媒体曝光。司机给我讲这件事时,横店刚刚进入11月份,已经有了寒意,“家属让剧组给赔偿,现在双方还没有谈拢。”
剧组里不光是群演、场务,其实每个部门的小弟都很辛苦,都没有什么尊严。摄影助理、刚干这行的实习生,每天都在摄影指导、掌机的骂声中度过,他们的工作就是搬搬抬抬;灯光组的小哥们干的活儿甚至比干农活还辛苦,大点的项目每天一卡车的灯光器材搬上搬下,登高调整摄影灯,灯光指导指哪打哪。

司机给我讲了一件他亲眼所见的惨剧。一个搭出来的场景失火,里面大部分贵重器材和设备都已经清运出来了,摄影基地里消防车没那么快到,灯光指导看到里面还有两捆电线没有拿出来,他自己研判火势还不算大,就把人命放在第二位,让两个灯光小哥跑进去把线拿出来。
结果两个小哥没能走出来。
写这篇稿子完全是有感而发。在国内,这是一个发展越来越畸形的行业,电影和长剧领域,大家多少还讲一点工业化、标准流程,会相对以人为本的制定拍摄计划,虽然各个部门的小哥们没啥尊严至少还能保命;
但短剧和微短剧兴起后,每年数万部上线,越来越卷、拍摄时间越来越长、压榨越来越厉害,以致意外频发。真希望一次接一次的警钟能敲醒资方老板们,真的不能把人逼到极限,是真的会出人命。
另外也想叫醒所有明星的粉丝们,要对行业祛魅、对明星祛魅,要看到镜头背后的行业真相,他们身处金字塔尖,吃得苦其实不算苦、遭的罪根本不算罪,他们身后都会跟着经纪人、助理好几个人,抱怨基本都是矫情,心疼他们,别傻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又一演员猝死,影视行业变成血汗工厂,悲剧只是冰山一角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8310
相关内容
又一演员猝死,影视行业变成血汗工厂,悲剧只是冰山一角又一男艺人猝死,被报道的猝死事件仅是冰山一角!
高以翔录节目猝死!扒扒片场死亡的明星,年纪最小的只有18岁
从西班牙足球明星陨落谈运动员猝死
影视作品的诞生:你看到的是冰山一角
35岁男明星高以翔猝死,哪些信号警告人们有运动猝死风险
艺人出逃被骂“血汗工厂”,昔日顶流经纪帝国撑不住了!
艺人出逃被骂“血汗工厂”,昔日顶流经纪帝国撑不住了
遗憾!演员高以翔去世丨猝死急救,千万要记住“黄金4分钟”
艺人出逃,被骂“血汗工厂”,昔日顶流经纪帝国出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