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们的“爹妈”不够用了,短剧市场中老年演员荒

发布时间:2025-11-26 20:44

关注

文 | 显微故事

短剧中霸总的“爹妈们”不够用了。

“日薪五千招‘霸总爹’”、“短剧急缺中老年演员”,网络上的招募噱头刷屏之际,不少人觉得普通人的 “演员梦” 触手可及。

其中甚至有人也动起了让父母再 “就业” 的心思,纷纷在社交媒体的 “组讯” 下留下照片与联系方式。

子女想圆父母年轻时的演艺遗憾,长辈也渴望在退休后寻得新的生活出口。可当他们真正踏上寻梦路,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骨感……

短剧剧组仍在喊着 “缺爹少妈”,却对真正的中老年人敬而远之。

看似矛盾的背后,藏着短剧行业 “短平快” 的生存逻辑。家长里短、中年甜剧等题材受热捧,拍摄周期又极度紧凑,使得 “中年演员荒” 成为事实,招募信息也随之铺天盖地。

但 “爹妈演员” 的供需错位同样真实:这个行业需要中年演员,却不需要仅凭热爱追梦的普通爸妈。

所以当噱头足够诱人时,或许,只是有人悄悄盯上了你的钱包。

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短剧 “缺爹” 组讯与日薪过千的招募信息刷屏时,刘琪立即联系了父亲。

刘琪的父亲身高超过180,年轻时当过兵,身姿挺拔,退伍后分配到家乡国企工作,曾是众人公认的“办公室门面”。

而刘琪家附近有个影视基地,早年拍过知名影视剧,如今因行业调整转向短剧赛道,正摩拳擦掌冲击“短剧之城”。

身边人就经常打趣,老爷子这条件完全能去当演员,而刘父自小也有个演艺圈的梦想,自己也常对着短剧吐槽:“那些人演得太浮夸,换我来肯定更好。”

今年9月,恰逢刘父退休,叠加全网热议的短剧“中年演员荒”,刘琪顺势提议父亲试试当“霸总爹”,老爷子一口应允。

但现实很快给了这对父女一记冷水。“直到真去试了才知道,想进短剧豪门当爹,比登天还难。”刘琪说。

影视城里的演员之路分两条:“走工会”需注册临时演员入群等组讯,“现金戏”可自行接洽结算,但无论哪条路,模卡和自我介绍视频都是敲门砖。

好不容易摸清要求后,刘琪却发现,镜头里的父亲完全没了现实中的帅气——iPhone的镜头下,大小脸明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匀称的身材也显得臃肿。

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父亲,录制视频时动作僵硬、表情不自然。

她带着这些素材接连联系了多个标注“急需中老年演员”的经纪人,消息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只收到零星回复,“说我爸形象不错,就是眼神飘,看上去就没经验,得训练。”

这样的结果,在经营着一家影视演员人力服务工作室的汪家锐看来“再正常不过”,他甚至觉得“就应该这样,不然大家还以为短剧真的没门槛。”

目前短剧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能爆发,仅今年上半年,浙江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251部,试图拿下“微短剧之都”的郑州,前7个月就有2656部通过平台备案上线。

因为短剧的观众多是中老年群体,目前针对中老年的 “中年甜剧” 扎堆开拍,就连刘晓庆也跨界入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有的中年演员档期冲突。

“我手里合作的几个中年演员,档期都排到 2026 年了,要约他们得见缝插针问时间。” 汪家锐说。

图片

图 | 刘晓庆开启“中年甜短剧”时代

为了填补缺口,汪家锐也曾在网上招募素人,却屡屡失望。

“单说模卡这一项,我们要的是能清晰展现演员风格、五官特质和身材线条的专业物料,不是随手拍的生活照片,连基本的形象呈现都做不到。” 汪家锐说。

他见过太多踩坑的素人:有人现实中五官周正,可镜头会无限放大脸部不对称、皮肤状态等小缺陷,一上镜就失了灵气;

不少人的身材不符合剧组标准,均码戏服套在身上要么紧绷要么松垮,完全撑不起角色气场;有的甚至普通话都说不利索,无法正常交流。

更让他头疼的是,外界对短剧行业的妖魔化描述和人人都能拍短视频的低门槛,让很多投递者抱着 “玩票” 心态而来。“压根没把这当正经工作,一上来就挑角色、谈待遇,连基本试镜都完成不了。” 

汪家锐还在朋友的剧组见到过直接带父母到横店旅游,顺便到剧组毛遂自荐体验演戏的,“结果除了有爹妈身份外,哪里都不合适。”

图片

图 | 汪家锐对这条新闻记忆犹新,因为这条新闻后,多了很多带爹妈来试镜的年轻人

无奈之下,汪家锐从上半年开始就不再招募素人演员。所以暑期短剧 “缺爹少妈” 的新闻发酵后,遇到那些想送爹妈当霸总的孩子,他开始“毒舌”:

“横店光注册群演就有 20 万,难道里面没有中年人?我们要的不是普通人,是专业的、有观众缘、能火的中老年演员。”

图片

负责剧场统筹的副导演史岚,对汪家锐的观点深表认同。

在点出素人演员不会演戏、口条不顺、培训成本高昂等普遍问题后,她用更直白的话语戳破了行业更深层的矛盾:“这个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缺爹少妈’的赛道,其实从骨子里就不真正欢迎中老年人。”

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短剧“短平快”的行业基因。“外界总盯着流量和日薪五千的噱头,却没人知道普通演员收入其实平平,这份工作本质更是个体力活。”

 史岚坦言,短剧的拍摄周期被压缩到极致,节奏快得惊人,一天连拍十几场戏是常态,凌晨出工、深夜收工的连轴转更是家常便饭,“那种连轴转的强度,真正的中老年人大多顶不住。”

横店工会的招募规则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年过 60 岁的演员,需要提交近期体检报告才能办理演员证件。

可即便手续齐全,一般的短剧剧组也不愿轻易启用大龄演员,“万一中途出点身体状况,整个剧组的拍摄进度都会受影响,谁也担不起这份责任。”

多重因素叠加下,“超级加辈”成了行业心照不宣的最优解。

“我们剧组真正招募的,多是有表演基础、愿意扮老的中青年演员,再靠化妆和造型的魔法‘抬高辈分’。”史岚说,这样的场景在各大短剧剧组早已屡见不鲜。

34岁的女演员林溪,就是被“超级加辈”大军中的一员。现实生活中她还为育,但是在短剧的世界里,她已经是一名“资深”恶婆婆了。

甚至因为太熟练恶婆婆的角色,林溪已经会给自己化妆了——她会用阴影在她脸上勾勒出深刻的法令纹,再把自己颧骨修高,再加上导演喜欢的套路式表演,“就是大家喜欢的恶婆婆形象”。

图片

图 | 这两位30岁出头的女演员,均在短剧中扮演婆婆

其实林溪也想过去演其他角色,但都被拒绝:“没办法,短剧里的中年角色大多是工具人,推进剧情的,如果不接这类角色,我就没有别的戏可拍。”

40 岁的男演员张栋也有同样的经历,现实里张栋女儿刚上小学,自己却在古装短剧里演起了女儿同龄人的爷爷,然后满眼慈爱的叫着对方“乖孙”。

甚至在横店的短剧剧组里,40岁女演员给同龄男演员当妈的场景,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更现实的是,市场主流仍是年轻人挑大梁的甜宠剧,中年角色多是标签化的功能性配角。“台词没几句,酬劳一天大概就200元,网上传的数千元高薪,基本只属于‘特约演员’,或者广告片里面的酬劳。”

而在横店,想成为能拿高日薪“特约”,必须通过演员工会的选拔考试,从台词功底到临场表演层层筛选,才能“持证上岗”,“或者你是科班全日制的表演生,能直接通过”,汪家锐说。

也正因如此,高薪的中年角色还未放出来,“群头”会直接联系自己认识的特约,而那些要求不高的普通中年角色,一旦放出来总会被经验丰富的演员争抢一空,根本轮不到那些连台词都可能说不利索的素人。

“说白了,我们要的不是生理年龄上的中年人,而是‘视觉’上的中年人,真实年龄30还是40,并不重要。”汪家锐直言,“这些靠演技和造型就能实现,远比找真正的中老年人省心,更能保证拍摄效率,何乐而不为?”

图片

用史岚和汪家锐的话说,“短剧不缺人,更没那么多高薪聘‘爹妈’。”

汪家锐算了一笔账:“日薪5000是什么概念?好多男女主角都拿不到,对应的是有知名度的资深演员。要是随便演演就有5000,中年老戏骨早来分羹了。”

而在史岚看来,说横店的演员行业是等级森严的结构,不可能有人打破这个系统的,“除非是噱头。”

图片

图 | 组讯虽多,但汪家锐、史岚并不认为这个行业如此缺乏演员

可既然横店不缺演员、机会也并非遍地都是,为什么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 “缺爹少妈” 的新闻和组讯?

首先,整个影视行业确实存在演员年龄断层的情况。

史岚说,过去几十年,因为“流量”逻辑太好用,行业内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小鲜肉”和“小花”身上,许多30岁、40岁的演员无戏可演,要么就此退出,要么去专门演婆婆等,整体是持平状态。

但是短剧周期短,加上如今题材开始攻陷“中年甜剧”,造成了大量缺口,这才有了外界得知的“中年演员稀缺”的讯息。

其次,长剧、电影开拍前,都有一段时间的“培训期”,比如当初的《封神》的“质子训练营”而火过一阵,但是短剧不一样,是通过“以演代练”的模式快速构建演员梯队,以支撑持续扩张的产能的。

在催产之下,有经验的“视觉”中年演员供不应求,造成了“二八法则”——即有作品的演员,越来越抢手,那些没有作品的新人只能苦苦挣扎。

“如果是早几年,短剧还没大热,入行还可以,现在家家都在抢产能,没有任何经验的素人演员难以拿到机会,所以一些高质量的剧愿意在稀缺的特约演员上,花费更大的预算”,这也导致以800元就能请中年演员的,如今可能日薪千元,让大众以为真是“高薪”。

再者,如今短剧向内移往郑州、襄阳这些有影视城的地方。这些地方虽然注册群演过万,但是不像横店完备,而且年龄、能力断层也严重,有时候剧组为了省钱,会直接招中年演员——毕竟化老年妆,还是很考验手艺的,不然不会有观众“感觉像偷穿了爸爸西装的儿子”的吐槽。

“但这些局部需求都能通过行业内部调配解决,远没到需要大规模招募素人中年演员的程度。”史岚说,“所以网络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招募信息,最大的可能还是影视培训班的新招生套路。”

这种套路在横店等地存在已久,先以 “你条件超合适”“马上能进组” 为诱饵,等对方兴冲冲赶来后,再以 “缺乏表演基础” 为由,推荐所谓的 “专属培训课程”,收取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培训费。

刘琪的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她给父亲投递“模卡”后,收到的零星回复里,就有一个账号主页标注着某影视培训学校的“表演老师”联系自己,邀请自己和父亲到线下见面,并且在“线上面试”的时候,开始推销“培训课程”。

刘琪看了对方发来的课程,实则更像一个高阶版老年大学,内容零散且缺乏实操性,而这样一套课程,开价高达6800元。

图片

图 | 有的机构拿Ai生成的招生海报,字体都错误的

对于“什么时候能出道”、“能推荐去哪个剧组”、“日薪能有多少”这些关键问题,对方始终含糊其词,只一味强调“学了就能有机会”,“甚至在学完入门班后,还会推荐上万元的高级课程。”

更残酷的是,即便花了钱培训、侥幸“出道”,素人能拿到的也大多是100元左右的龙套角色。

“100块钱的角色是什么概念?就是剧组缺人的时候,只要是会呼吸、能站着的都要,纯属凑人数。”汪家锐的话毫不留情,“更多时候,不过是让父母穿上影楼的廉价服饰,拍一些排练时的剧情片段,连真正的剧组都进不去。”

这种模式,本质上和那些“童星侦探”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后者收割的是望子成龙的爸妈的工资,而前者瞄准的是想圆演员梦的‘中年爸妈’的退休金。”

说着,汪家锐苦笑:“现在连明星都扎堆去带货直播赚钱了,影视行业的好机会本就稀缺,哪有那么多馅饼掉给普通人?如果这个行业对普通人友好,不然怎么还有《繁花》那档子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霸总们的“爹妈”不够用了,短剧市场中老年演员荒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5106

相关内容

微短剧的霸总,率先被裁
“霸总爹”专业户张晨光:我不会把他们演成脸谱化的“霸总”!
短剧热潮:美国市场“霸总”崛起,演员日薪高达2000美元!
中老年短剧围猎银发族,坑老人的“霸总”确实该早点凉凉!
短剧市场热潮:演员们的转型与挑战
短剧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演员的崛起之路
360红衣大叔周鸿祎,演短剧了,首部短剧不做霸总演黑客
老干爹VS老干妈,老干爹被判山寨退市,直言被老干妈抢了商标
老干妈和老干爹的关系(“老干爹”和“老干妈”是啥关系)
周鸿祎下场,“真霸总”抢滩短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