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为何李健称心中天王只有一个,却不是张学友,而是他?
专业科普:为何李健称心中天王只有一个,却不是张学友,而是他?
在乐坛四大天王的盛名下,为什么总有人不买账?
李健最近一次采访,说了句让不少人琢磨半天的话:“其实我心中的天王只有一个,那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不是张学友、不是刘德华、也不是黎明和郭富城。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是在贬低港乐吗?”其实仔细听完李健的解释,才明白他是从音乐行业的内部视角来聊这事儿。
很多人觉得港乐四大天王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唱片卖得多,广告接不停,甚至“天王”这个头衔都成了流行文化里的标签。
但李健直言,他对“天王”这个称号就有些不感冒。
“托塔李天王”这么一调侃,其实是对娱乐圈用头衔包装歌手的商业化套路的无奈。
他说这些天王确实很棒,但还没到那个“天王”的高度。
在李健这样做音乐的人看来,真正的天王得是能自己写歌、编曲、懂乐器、还带起一个时代风潮的人。

也难怪他用迈克尔杰克逊来做标准。
咱们普通人说天王,往往是看谁红、谁帅、谁的歌被传唱得多。
但李健是那种做音乐得亲自上手写旋律、琢磨歌词的人。
他对音乐的要求远远高于大众的娱乐口味。
其实这一点,很多业内人士都认同。
创作型歌手和偶像型歌手之间的差距,真不是靠流量和粉丝能弥补的。

比如说,四大天王的专辑里,很多歌其实都是翻唱或者外购的曲子。
港乐黄金时代有大量经典,其实背后是日本、欧美音乐的输入。
天王们更像是包装出来的顶级偶像,唱功、形象、市场影响力都很强,但真正坐下来琢磨音乐创作的时间,远远少于像李健、陈奕迅那种自己写歌的人。
就像有些人会把周杰伦捧上天,不光因为他唱得好,更因为他的歌都是自己写出来的。
这种能力,在音乐圈里是另一层级。
再说乐器,其实四大天王能玩点乐器,但和专业音乐人相比,更多是表演型的展示。

李健、王力宏这类创作型歌手,是真能用钢琴、吉他把音乐想法变成一首歌。
唱片公司对偶像型歌手的定位,往往是“你负责唱,剩下的交给幕后团队”,这就让天王们在音乐艺术层面很难有突破性的作品。
那迈克尔杰克逊凭什么被李健称为唯一的“天王”?
一是他几乎全能,作曲、编曲、演唱、舞蹈都超一流。
二是他的音乐风格打破了流行、摇滚、灵魂乐的界限,把小众变成了主流。
三是他的影响力是全球性的,不止一个地区或者一种文化圈。

李健说得很实在:只有能做到各个圈层都认同你的人,才算真正的天王。
这种标准看起来苛刻,但如果你回头看看音乐圈的历史,的确不多见。
其实这不仅仅是李健个人的看法。
网友之间也常吵:“偶像派是不是被过度神化了?”有人觉得能带动全民情绪、让大家一起唱K的歌就是天王。
也有人觉得,只有能写出改变潮流的作品才配叫天王。
这种争论说白了,是消费文化和专业艺术在碰撞。

现在短视频时代,娱乐明星更容易被包装,专业音乐人的生存空间反而没那么宽裕。
这也是李健发声的底层逻辑——他不是不认可港乐天王的影响力,而是觉得“天王”这个词应该更难拿。
其实国内也有类似争议。
比如有人看不惯“流量歌手”霸屏,有人吐槽选秀选出来的偶像只是表演机器。
大家都清楚,现在的音乐市场更看重商业价值,音乐本身的艺术高度反倒被稀释了。
唱功好、形象好、能带货,几乎就是成为天王的标配。

可如果真让圈内做音乐的老炮来评,往往会把自己的票投给那些会写歌、有主张的创作型歌手。
李健在采访里也没否认四大天王的市场成就:票房、专辑销量、代言数量都很惊人。
但他说,音乐艺术还是得靠自己去琢磨、去创新。
商业成功和艺术高度之间,有时候确实很难兼得。
他佩服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能把音乐做到极致,又能影响到全世界。
归根结底,李健的这句话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行业现象:娱乐圈里的“天王”,有时候是商业运作的结果,而不是音乐本身的极致追求。
大家可以喜欢四大天王的歌,但如果追问“天王”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可能还得像李健那样,拿音乐艺术的尺子来衡量。
至于“天王到底是谁”,不同的人有不同答案,这反而让音乐世界更丰富。
举报/反馈
网址:专业科普:为何李健称心中天王只有一个,却不是张学友,而是他?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4573
相关内容
香港“四大天王”中张学友被称为“歌神”,而张国荣为何却不是?东西问丨李昌钰:我不是神探,只是一个普通科学家
明星的大学专业五花八门,李健是理科男,而她的专业更奇葩
港娱:没有张学友,四大天王只是个笑话?
他曾红极一时,张学友都要把天王称号让给他,却不求名利甘于平淡
为什么「四大天王」中,只有张学友被封为歌神?
张学友称音乐评委根本不专业,整个乐坛或许只有他敢这么说
这样的医学科普“好白相”!上海创新科普《健康脱口秀》在大笑中说健康
专业科普:为什么韩红说小沈阳是一个声乐天才?而且比孙楠更高?
唱不如张学友,跳不如郭富城,却是四大天王之首,黎明他有何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