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美妆:“人人可及”的美该如何真正落地?
知名美国歌手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创立的美妆品牌Rare Beauty近日发布了全新Rare Eau de Parfum香水系列,作为明星自创产品,本身已具备足够的关注度。然而真正引发社交媒体热议的,是它极具用心的包装设计。
整个瓶身没有传统的瓶盖结构,只需轻轻旋转瓶口即可享受香气。瓶体呈弧形结构,整体造型宽大、握持面积更广,用起来更舒适省力。使用者可通过手掌完成喷洒动作,无需依赖单指精准控制。这一设计让手部灵活性受限的人群也能轻松使用,在人体工学层面实现了真正的友好。

Rare Beauty推出的Rare Eau de Parfum香水
在上个月的播客节目中,赛琳娜·戈麦斯也谈及品牌创立初衷,坦言无障碍设计与她自身的身体经历息息相关。"我的手指有关节炎,是因为患有红斑狼疮。"她表示,"最初我们只是本能地想把产品做得更容易开启,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必要之举。从那以后,我们便以‘为所有人群可及’为出发点,设计每一件产品。"
"美"被门槛拦住
尽管当下美妆产品更新迅速,购物渠道多元,但对全球约13亿名残障人士而言,"使用"本身仍是一道门槛。瓶盖难以开启、刷具握持不便、说明信息难以辨识等问题比比皆是。每一个被忽视的设计细节,都会转化为切实的不便,使美妆产品对他们而言变得"难以抵达"。
过去几年,"美妆无障碍"的话题逐渐被提上议程,讨论的声音日益增多。然而,这些讨论真正转化为切实改变了吗?英国非盈利机构Business Disability Forum在今年发布的 "Global Disability Inclusion Strategy Report" (译:全球残障包容战略报告)中指出:目前仅有约23%的跨国企业设有系统性的残障包容战略,美妆行业的占比更低。
残奥会游泳金牌得主Anastasia Pagonis就曾坦言,化妆是她重要的热爱来源,但自14岁失明以来,她在化妆和选购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这位残奥会冠军在采访中回忆起自己视力衰退后去美妆店的经历,"当我走进丝芙兰或Ulta时,完全不知道柜台上有什么,也无法靠自己完成购买"。Anastasia Pagonis说,"我不得不接收周围人帮助,但我也理应可以自己走进商店,清楚知道我需要什么,并靠自己找到它。"

东京残奥会女子400米自由泳冠军Anastasia Pagonis
在家中翻找化妆包时,她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几乎无法分辨不同产品。"我拿起一支睫毛膏,但它也可能是遮瑕膏、唇蜜或者眉胶。" Anastasia Pagonis表示。这种无法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辨别产品的设计问题,令她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极大的困扰。
即使在数字化发展迅速的今天,线上购物也难以弥补这些障碍。根据英国残障慈善机构Purple的数据,73%的残障用户曾在至少四分之一的访问网站中遇到无障碍问题,例如页面内容无法被读屏软件识别、色号命名缺乏直观描述等,其中430万人因这些问题放弃了购买。
因此,看似轻而易举的购物与使用体验,对残障人士而言却充满障碍,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现实的难题。
无障碍设计远未形成行业标准
近年来,无障碍设计逐渐被纳入行业讨论,但距离广泛实践仍有较长的道路。由前谷歌高管创立的全球品牌包容性指数平台SeeMe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产品设计层面,专为残障人群设计的美妆品牌比例已从2023年的11%上升至2025年的22%。尽管这一变化体现了积极进展,但从整体行业来看,目前真正将包容性与可及性视为系统性工程并付诸行动的,仍集中于少数几家企业。
其中,宝洁公司是最早将无障碍纳入产品创新体系的代表之一。公司多年前设立了全球无障碍与包容性设计岗位,由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Sumaira Latif负责。她以自身经历将理念落地,主导了Olay玉兰油 "Easy Open Lid" 计划——与残障消费者共同研发,让手部灵活度受限者也能轻松开启面霜罐,这一设计被誉为"无障碍包装的新标杆"。

左图:Olay玉兰油 "Easy Open Lid" 计划推出的面霜产品右图:L'Occitane欧舒丹的包装盲文标识
除此以外,Bioderma贝德玛、L'Occitane欧舒丹等个护品牌也开始在产品包装上添加盲文标识。德国身体护理品牌Nivea妮维雅通过在包装上使用可远距识别的二维码,并提供语音功能,使视障消费者更方便地识别和使用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欧莱雅集团还在2023年发布了两项美妆科技创新概念产品,进一步推动了无障碍设计的发展。HAPTA是首款智能手持式高精度上妆设备,旨在辅助手部与臂部存在运动障碍用户的美妆需求,另一款L'Oréal Brow Magic是首款家用电动画眉神器,只需短短数秒,即可为用户打造合适的眉部妆效。

欧莱雅研发的全球首款智能手持式上妆设备HAPTA

L'Oréal Brow Magic使用Modiface眉毛识别功能扫描面部
一些由疾病亲历者创立的新兴品牌也在积极推进美妆的无障碍设计。美国彩妆工具品牌Guide Beauty由患有帕金森病的化妆师Terri Bryant创立,其产品采用创新的人体工学设计,通过环状握柄与精准控制结构,实现更稳定、易握的上妆体验。另一彩妆品牌Tilt Beauty的创始人Tania Headley长期受银屑病困扰,因而特别关注敏感肌与肤色多样性的需求,推出低敏无香、包容深肤色的底妆产品。两位创始人都以亲身经历出发,将包容性融入产品结构、成分与使用方式中。

彩妆品牌Tilt Beauty产品的无障碍包装设计
相较于欧美品牌日益成熟的无障碍设计实践,中国本土品牌在这方面的探索尚处起步阶段。值得庆幸的是,已经开始有本土品牌从残障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推出了具有人文关怀的产品。例如,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薇诺娜,在产品包装盒上加入了盲文设计,连15克的小样包装都不例外,几乎覆盖了全系列单品。
从数据增长到技术革新,从国际巨头到独立品牌,行业内关于美妆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探索正在不断推进。但必须承认,当前的"无障碍美妆"仍是少数派,覆盖面有限,实践深度亦有待加强。无论是盲文标签的普及,抑或人体工学包装的优化,都远未成为行业标准。
现实阻力与可实践出路
无障碍设计并非不可实现,却常在落地过程中遭遇现实阻力。从包装结构到使用方式,无障碍友好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投入、更复杂的供应链协同,以及更难量产的个性化方案。尽管品牌意识到其长期价值,也未必能在短期内将其纳入产品开发的常规流程。
欧莱雅全球创新科技孵化负责人Guive Balooch就曾坦言:"对规模更小的企业来说,在无障碍美妆领域中巨大的研发投入,往往无法获得与之匹配的商业回报,这是企业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即便是具备研发优势的大型集团,推进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联合利华推出了全球首款专为手部活动受限和视力障碍人士设计的除臭剂。尽管该产品赢得多个设计奖项,却至今未能进入市场。在收到测试用户的负面反馈后,品牌于2022年宣布将重新开发,但目前仍未有明确成果。而欧莱雅集团原定于2023年底上市的HAPTA智能上妆设备,至今也尚无新的进展,其高达199英镑的定价更引发了关于价格门槛的广泛讨论。

联合利华Degree Inclusive除臭剂
英国残障权益记者、作家Rachel Charlton-Dailey也指出:"让一个残障人士出现在广告里并不代表真正的包容,如果产品价格高得让人无法负担,那也不是真正的包容。"无障碍设计不能被简化为单一维度或营销口号,而应回归到"使用者能否真正用得上"的本质。
不可否认的是,行业确实正在迈出步伐,但从概念层面的考虑到残障消费者,到现实中真正能被广泛使用、负担得起的产品,之间仍横亘着不小的鸿沟。真正的包容应建立在与使用者群体的深度对话之上,从源头提升产品的实际可用性。正如无障碍美妆品牌Human Beauty创始人Millie Flemington-Clare所强调的那样:"品牌必须跳脱形式化的表达,将残障群体真正纳入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决策流程中。"
赛琳娜·戈麦斯的采访中就提到,她的品牌Rare Beauty的设计团队在初始阶段就邀请了手部治疗师和工程师参与研发,确保使用动作对行动受限者也同样友好。这类流程式的协作机制,远比事后修正更具可持续性。
对于预算相对有限的独立品牌而言,也可以从一些低门槛的设计细节着手,逐步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包容性。例如,可以在包装表面增加触感纹理或采用雾面材质,有助于增强握持时的稳定性,著名歌手蕾哈娜创立的彩妆品牌Fenty Beauty的Eaze Drop柔焦粉底液就是通过融入斜切边缘的结构,提升了抓握便捷度,并防止产品滑落。

Fenty Beauty Eaze Drop柔焦粉底液的包装设计
此外,多功能使用方式也能显著改善用户体验。美国彩妆师品牌Makeup by Mario的一款修容精华液,就提供了泵头与刷头两种取用方式,适配不同行动能力的用户需求。这类从用户视角出发的细节改进,不仅具备普适性,也为中小品牌提供了更可行的实践路径。
在全球逐步迈向更加包容与多样的消费环境中,美妆行业的无障碍议题不应只是阶段性的口号,而应成为推动产品创新与社会价值的长期动力。真正的改变,不止于某个"友好的设计",而在于是否愿意倾听那些被忽略已久的声音。正如Gucci古驰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委员会顾问Sinéad Burke所言:"设计是一种特权,更是一份责任。"当美的表达不再有门槛,也许才能真正谈论"人人可及"的美。
题图说明:宝洁旗下的Olay玉兰油品牌推出的"易开盖(easy-open lid)"设计题图来源:disabilityscoop.com图片来源于品牌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址:无障碍美妆:“人人可及”的美该如何真正落地? https://m.mxgxt.com/news/view/1900565
相关内容
郑璇:为听障人群创造“无障碍”未来社交障碍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如何科学应对孤独症谱系障碍(1)?
表演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100位名人
程潇披露双相情感障碍:明星与大众如何面对心理问题
陕西人才招聘网: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如何应对社交焦虑障碍
依恋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