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万”这个数字登上热搜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它背后牵扯出的是一连串关于明星投资的故事。于谦作为大家熟知的相声演员,这次也因为一家公司的执行信息被推到了话题中心。那家公司涉及的总金额其实高达七千多万,让不少关注的人感到意外。
影视投资这一行,表面光鲜,背后却常常充满变数。就拿墨客行影业来说,它出品的《雄狮少年2》票房过亿,听起来不错,可扣除各种成本后,公司实际能留下的利润并不多。更早之前的《老师·好》票房更高,但经过院线、发行等环节的分成,最终到手的收入也有限。再加上最近新增的股权冻结信息,公司的资金周转似乎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不只是于谦,他身边一些朋友的投资项目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比如孙越、吴京等艺人参与的一家马术俱乐部,起初因为明星效应吸引了不少目光,可实际运营起来并不容易。马术这类实体业务,日常开销大,市场波动也明显,一旦资金跟不上,就容易陷入困境。虽然涉及的执行金额不算特别巨大,但在熟人合伙的圈子里,这种局面往往更考验人情和契约之间的平衡。
从法律角度看,公司股东的责任并不轻松。如果公司资金不足,股东可能需要在认缴的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哪怕只是小股东,一旦公司出现问题,舆论的关注点也容易落到明星名字上。这种隐形的背书效应,有时比商业风险本身更让人头疼。
这几年,影视行业和金融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很多项目被包装成投资产品推向市场。销售人员常常强调“明星参与”“稳赚不赔”,但实际上,行业整体的风险并不低。有数据显示,2022年影视投资违约的比例不低,相当于每三部作品中就有一部可能让投资者亏损。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因为朋友推荐或害怕错过机会而继续投入,这种心态在圈子里很常见。
于谦在北京郊区经营的那家宠乐园,原本是他规划中的休闲天地。可这类实体项目运营成本不低,动物养护、场地维护都需要持续投入。最近一段时间,园子部分业务放缓,甚至传出拖欠工资的消息,让这个原本充满生气的地方显得有些冷清。
明星投资很多时候依赖熟人介绍,专业的风控反而退居其次。这种基于信任的合作,一旦遇到行业不景气,就容易暴露出脆弱的一面。大家往往不好意思在合作前提太多现实问题,结果等到问题出现,已经不好收场。
事情曝光后,相关人士大多保持沉默。于谦依然在德云社的舞台上表演,观众也照常捧场,只是气氛里多了一丝微妙。孙越和吴京方面也没有过多回应,似乎都在静观其变。这一连串的事件,或许会让圈内人在下一次饭局上收到“朋友项目”的邀请时,多犹豫一会儿——这份犹豫,可能正是行业慢慢走向理性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