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才艺到拼流量 粉丝经济下的偶像“养成”之路任重道远
半岛记者 仲维莉
如果把超女第一届作为选秀元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十六年的时间,造星工厂出厂过一批又一批的偶像。你真正记住的又有几位呢?而今年最红的开年选秀莫过于《青春有你2》,从开播伊始,基本每日挂在微博热搜榜单,而《创造营2020》又在近日官宣马上开营。居高不下的热度提醒着你,今年的选秀综艺又开始了。
从电视选秀到偶像养成
当年超女选秀,人山人海,很多人尝到了“一夜爆红”的滋味。超女之后,接踵而至的各种类型的选秀让大家逐渐开始产生了审美疲劳。选秀的热度慢慢走了下坡路。但自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以来,短短两年间,内地的偶像选秀迎来周期性爆发。从电视选秀慢慢过渡到网络选秀。每一个怀揣成名梦的年轻人匆匆赶来只为成为你的偶像。
不得不说从包装上来看,真人秀的形式将选手舞台表演以及训练过程全部呈现出来给到观众,让观众从“上帝视角”切入,了解每位选手的个性。相比“老前辈”《超级女声》,这些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以“表演比赛+训练纪录”的方式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选手的个性。对一些具有冲突性细节的捕捉也满足了观众的窥私心理。而不断循环的学习、考试,以及与队友之间的相处矛盾的表现,都很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励志主题真人秀的呈现方式不仅让观众充满激情地见证并参与了选手“追梦”的过程,而且还给到观众决定命运的权利,使观众充满了参与感以及使命感。
拼实力变成拼流量?
在高的关注度下,偶像的诞生便顺理成章。每一个少男少女在追逐梦想的旗帜下,都高呼口号,但是真正实力出挑的似乎乏善可陈。《青春有你2》的练习生们每天都占据热搜,但话题从来都是稀奇古怪,与实力无关。选秀节目中,大家真正关注的不再是谁的舞蹈功底强,谁的唱歌实力好,镜头更加眷顾的是那些有“演值”、且有争议的话题人物,黑红也是红,只要能给节目带来热度就可以,毕竟热度就意味着商机。这也不禁让人感慨:综艺选秀已经由拼实力变成拼流量,这不是逐梦的天堂,只是一档综艺节目而已。谁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相比才能,更重要的是谁拥有更强的大众情绪引导能力,外加那么一点点运气。节目的剧本、剪辑、镜头以及后期推广里,统统透着对流量的企图心。
真正的偶像并非一蹴而就
对于现在的这些选秀综艺而言,虽是打着“造星”的旗号,但实质上就是利用当下的选手热度消费粉丝经济。除了网络点赞之外,粉丝还能通过购买赞助商产品,拥有更多的投票权。换言之,粉丝购买力决定着偶像出道的概率与排名。而这些选手们的养成周期仅仅停留在录制时间在2个月左右的节目中,结束之后就不管不问。像第一届《青春有你》的冠军李汶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经过几个月的持续曝光,一些人气高的选手虽然有了一些粉丝,但这些选手今后如何进一步成长?如果没有后续的培训和推广、包装,节目结束后就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造星”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这些选手们离偶像最近的距离就是节目播出期间,事实上,训练出道以后,才是偶像之路的真正开始,否则对于更新换代飞快的综艺市场来说,能养成真正的偶像恐怕很难。选手们都想通过节目作为偶像出道,却不考虑一个真正的偶像需要具备些什么。以至于虽然造星综艺层出不穷,但市场却缺乏真正的偶像团体。别忘了选秀应该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实力才是每个人长线发展的唯一王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从拼才艺到拼流量 粉丝经济下的偶像“养成”之路任重道远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94596
相关内容
《偶像练习生》褒贬不一,粉丝经济下的偶像“养成”之路任重道远娱乐粉丝经济学之中国式养成偶像.pdf
“粉丝经济”玩法多 有的拼钱有的谈情怀
张艺兴对谈薛兆丰:4000万粉丝流量偶像与300万粉丝经济学家之间
从“SNH48”看粉丝经济及偶像产业前景.docx
从《偶练》到“镇魂兄弟”:借助人气偶像,农夫山泉玩转粉丝经济
粉丝流量变现时代,“偶像”成团却为何路漫漫?
下注“偶像养成”,《偶像练习生》把粉丝经济玩得更高阶
张艺兴:从顶流偶像到全能艺术家的破界之路
四大“流量小生”已成“昨日黄花”!“流量明星”加速迭代背后: “偶像”的错位和粉丝经济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