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综“标杆”养成记:「横冲直撞」的金字售后招牌
《横冲直撞20岁》跳脱了局限于营业附属品的“游记模式”,而是在完整的综艺逻辑中完成了偶像个人形象塑造的“最终话”。在两季从集体到个人的塑造中,这档被认为偶像行业标杆的团综,完成了IP整体化开发下的“售后服务”进化。
作者 | 程欣然
编辑 | 周亚波
说起去年在撒哈拉沙漠的经历,火箭少女101的成员们记忆犹新,特殊的自然环境,一如2018年未出“创”时的高压竞赛环境,每个人的精神力都被逼到了边界上。
2020年5月,团期将满之际,《横冲直撞20岁》第二季夏日篇正式回归。此前,观众已经发现这档在偶像粉丝群体中被视为偶像行业标杆的团综转变了思路。

如果说《横冲直撞20岁》第一季靠向外探索特殊自然环境突围,那么今年更关注少女的成长故事,从小处着手,选择了向内突围,表面上相对轻度的策划,也走向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中。
作为《创》系列超级IP开发计划的一部分,《横冲直撞20岁》继承了《创》的品牌价值,又不仅仅起到“补足”的作用。一方面,团综更好地挖掘了成员在舞台之外的另一面,能够更加直接地与粉丝沟通,成为维护团员与受众之间更亲密的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横冲直撞20岁》在火箭少女101的整体运营中完成了为行业的探索,起到了打样和树立标杆的作用。
在团体选拔类节目仍然在吸睛的今天,如何在捧红一个团体之后,继续完善运营,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持续产出,是作为主导者的平台需要思考的链路。腾讯视频以一份《横冲直撞20岁》作为漂亮的答卷,在粉丝和行业中更清晰地树立起了“善于售后”的形象,既显示了其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解题思路”。
在这一维度上,《横冲直撞20岁》跳脱了局限于营业附属品的“游记模式”,而是在完整的综艺逻辑中完成了偶像个人形象塑造的“最终话”。在两季从集体到个人的塑造中,这档被认为偶像行业标杆的团综,完成了IP整体化开发下的“售后服务”进化。
01 | 完整的综艺
轮流将每一位成员作为主角,带领全队前往每一个成员的成长环境中,《横冲直撞20岁》第二季将“完成三件和成长相关的小事”作为固定策划,贯穿全季,也因此非常直接地进入到每位成员的个性和背景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挖掘,甚至有点类似电影当中主角团的分集倒叙手段。
相比成团节目本身赛制的残酷,《横冲直撞20岁》作为团综,本更倾向于偶像与团体本质的挖掘。第一季用冒险旅途突出了意志塑造和团体精神,那么在团期将至的第二季节目中,更加温情的角度被用作切入口,向外的拓展也转变成为了向内的挖掘。

如果说《创造101》是一份偶像团体养成的本土化的成功尝试,为接下来数年国内的偶像养成节目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那么,《横冲直撞20岁》则为国内的偶像团综树立了标杆,证明了团综并非只是一次偶像“营业”的衍生物,而是具有独立观赏价值、娱乐价值乃至商业价值的产品。
从形式上看,团综被视为以偶像团体为中心的节目,其固定受众也被认为是粉丝群体,但团综的本质依然是综艺。更大众化的表达方式,丰富的内容策划,鲜明的对比冲突,在国内的综艺市场环境下依然是一档综艺必不可少的特质。团综作为出道团体重要的资源,其作用不应只是“固粉”,更应具有开疆拓土,扩大团体影响力的野心。
从具体内容上看,“三件成长相关的小事”虽然大多只是简单的生活体验,但却能够包含当地习俗、成长秘辛、风土人情等等。与自己儿时的朋友、自己的家人、邻居相遇时,既是团员之间的一次“家访”,也是不同成长背景的人物互相尝试理解,打破自我认知边界的过程。
这种更加深入的挖掘过程,与《横冲直撞20岁》在形式上的目标向契合。从第一季的靠向外探索特殊自然环境突围,到第二季选择向内挖掘成长故事,分别对应火箭少女成团后的不同发展阶段。团魂的养成,到团魂的巩固,从熟悉彼此的脾性,到产生更深的情感联结。对成员成长故事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强化了偶像产业陪伴和粉丝关系的本质,并通过完整的综艺呈现得到了升华。
作为一档团体综艺,《横冲直撞20岁》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综艺逻辑,始终讲述的是“人的故事”,这就使节目变得更适应普罗大众的观看口味。在精准服务了粉丝群体的同时,对于其他类的观众也提供了“观看的理由”。
02 | 完整的IP链条
许多人认为,在层出不穷的成团类综艺当中,腾讯视频的一大优势也在于其提供了更为完备的“售后”。火箭少女101团期将至,回顾这两年的时间,成员获得与自身特质匹配的发展机会,比起刚刚从《创造101》走出时的商业价值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论是团内成员的综艺、影视资源,还是本身发行的数张专辑和单曲,都显示出了运营者“不止于成团”的决心。
而在《横冲直撞20岁》中,一些“资源”以外的内容更进一步被挖掘。例如,“小彩虹”徐梦洁在重组家庭中长成元气少女,就在社交平台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在《创造101》中渴望实现梦想、“不想回去串鸡爪”的徐梦洁,在团综中带着队友体验经营一日炸串店,慈爱的父母、有趣的家庭,不仅让故事成为了有始有终有呼应的“连续剧”,内涵也得到了升华。
这正是一种面向更广阔受众群体的普适性,是“向内突围”的内涵所在。回顾《创》系列走过的三季节目,除了高质量的舞台制作,丰富的经纪公司艺人资源外,《创造101》为何能够打响头炮,讲好选手的个人故事,塑造出鲜明的个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主要通过唱跳等才艺来进行评定的业务能力,也许是国际通用的偶像行业“硬标准”,但不得不承认,“偶像”概念在中国发生本土化的过程中,既融合了日本偶像养成概念、也参考了韩国成熟的造星流水线。“本土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在中国,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具有国民话题性的“偶像”?《创》系列将“人和故事”这一核心加以挖掘,不仅融入到了竞演节目当中,也融入到了此后的团综内。
作为整个“创”系列超级IP中的一环,《横冲直撞20岁》充分做到了自身在IP整体开发中的作用,提升偶像竞争力的机会。同样的人,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故事,在经历“向内挖掘”后,引发的情感共鸣却是全新的。在以制造话题为核心的造星产业当中,《横冲直撞20岁》反其道而行之,以寻找来路为抓手,进行了用成长经历使个人形象、粉丝连接更加完整的尝试。
这种成员本身故事的完整化,与《创》系列整体的完整化息息相关。

《创造营101》结束时,在一些经典舞台之外,人们记住的,是成员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自身形象。两年后,《横冲直撞20岁》完成的是就成员个人形象塑造的“最终话”。作为同类节目的“售后示范”,这档春季篇知乎评分最高9.2,豆瓣评分最高8.8,播放量突破2.13亿的团综,仍然可以成功做到吸引新观众关注《创》系列,“入股”火箭少女101。
不少人认为,“人设”是造星过程中的核心语言。但同样是人设,如何将人设背后的故事叙述得妥帖与自洽,则非常考验一个IP整体的开发运营。更深层次而言,在《创》系节目当中本身形成了完整人设的成员,仍然需要在后续的整体运营中,让自己的故事更加丰满,让自身与粉丝的连接更加紧密。
偶像的巅峰不可停留在造星一刻。回看两年时光,《横冲直撞20岁》在团期满之前,为每个团员量身定做了一份青春札记,再一次把观众拉回了初见的一刻,回顾产生情感联结的共鸣瞬间。
这是平台所需要做到的,也同样是腾讯视频资源整合下的优势所在。当粉丝群体习惯以“入股”形容对偶像的热爱,长线而有说服力的运营正是对“长线持有”的一种呼应。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举报/反馈
网址:团综“标杆”养成记:「横冲直撞」的金字售后招牌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94589
相关内容
团综“标杆”养成记:「横冲直撞」的金字售后招牌横冲直撞好莱坞
招标]=北京祥龙博瑞集团售后业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27年零售老兵:学习不止,奔跑不止|零售标杆人物访谈
《横冲直撞好莱坞》:合拍片之路有多难
招标丨横店影视演员创新服务平台(演员村)建设项目标识标牌制作及安装工程招标公告
五芳斋到底是谁家“金字招牌”?
娱乐圈带货产业链生成中:明星入职成带货标杆,“带货”综艺扎堆上
耗资2亿,预售票房仅52.2万,吴京打下的这块金字招牌要砸了?
王老吉这个“金字招牌”,为何招来了更多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