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教育”,看得见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5-11-23 09:08

合理追星,树立正确偶像观

“你是我路过的倾城时光”

追星族低龄化发展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一条“8岁男童花光全家9万多积蓄打赏游戏主播”的新闻。

事件是这样的:舒女士和丈夫近几年才有9.3万存款。4月18、19日两天,8岁的儿子童童用妈妈的支付宝账号,将全家9.3万积蓄打赏多位游戏主播。童童称,他猜出密码是自己生日,打赏后对方会夸他,他很开心,就一再尝试。

图为:舒女士支付宝里的消费信息

大家可能会以为这只是熊孩子的无意之过,但类似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还有过少女花25万打赏主播的同类事件发生。

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为了喜欢的主播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虽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还没有金钱的概念,但是这种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导,会演变成更疯狂的追星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

2002年,浙江温州17岁初中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赵薇,而服毒自尽;

2003年,大连16岁少女自杀,只因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

2011年,某地小女孩模仿《还珠格格》小燕子上吊身亡;

2013年,女童用10万压岁钱买车送罗志祥,扬言如果不收就砸车;

2015年,TFBOYS王俊凯粉丝挤碎机场玻璃被碎玻璃刺伤;

2016年,鹿晗粉丝一天喊上百次“鹿晗我爱你”致失声。

......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年代,小学生俨然成为了追星的主力军,其疯狂程度也越来越跌破我们的眼界。

“追星少年”的榜样

某在线调查显示,学生崇拜演艺类明星(含电影明星和歌唱明星)所占比例为51%,其次是作家,占17%,紧随其后的是体育明星,占15.1%,喜欢科学家的学生占比仅仅为9.4%。

“偶像崇拜”是少男少女成长中的正常过程,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崇拜的“偶像”。

这些小粉丝们有些可能会为了偶像而在青春期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甚至影响学习。但是并非所有追星的学生,都会有疯狂的举动,有些孩子会把偶像作为榜样,激励自己起到正面作用。

这里就有两位“追星少年”的榜样:

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新加坡小将斯库林以50秒39的成绩勇夺冠军,并打破菲尔普斯在这一项目上的奥运会纪录。

赛后,有媒体翻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斯库林与菲尔普斯的一张合影,原来,“菲鱼”一直是斯库林的偶像。8年前他是菲尔普斯的粉丝,8年后他成了另一个“飞鱼”。“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向偶像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超越他!

1988年,12岁的刘谦从大卫科波菲尔手上接过了“台湾青少年魔术大赛“的冠军奖杯。他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有魔术天赋的人。2015年,27年后,刘谦以最成功的华人魔术师的身份,再次站到了大卫身边。刘谦曾说,真正的追星,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成为像自己偶像那样,杰出而伟大的人。

追星可以毁一个人,但同时也能成就一个人,偶像的巨大力量可以激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方观点

关于“追星”我们来听听不同的看法:

家长说:

很多家长表示太早追星不好,影响学习,现在很多小孩子追星都不记得爸爸妈妈了,“爱明星比爱父母重要”这种程度简直无法接受。也有家长表示不能剥夺小孩子喜欢自己偶像的权利,孩子就是不懂事没必要大惊小怪。

家长说:

“比起担心学生追星,我更担心他们没有偶像。”一位老师说,如今明星的种类那么多,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偶像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在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我认为任何明星都有值得学生们借鉴的品质,所以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追星其实是学生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偶像,如果学生们变得很冷漠,那才是最可怕的。”

专家说: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科王奕权博士表示,如果其他孩子都在追星,你的孩子不追,可能会没朋友。他建议家长,如果在条件的允许下,不妨也陪着孩子参加一次,就当是一次旅行。

学生说:

为什么要“追星”?师生酱问了一些学生的想法。

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帅啊,他们唱的歌好听,他们跳的舞好看,他们的表演能让人沉迷,因为他们很优秀...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完美,和每天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学校的约束、家长的说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就像一个美梦,追逐它,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现实,从而得到休息和放松。

追星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对美好的憧憬。

觉得孩子追星没有错,错的是家长不会进行正确的引导。

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极端的案例:

2013年11月8日,北京丰台,13岁的女儿沉迷追韩星不爱上学,声称“我爱明星比爱父母重要”,身为父亲的李某在长期争吵后失控,持刀将女儿砍死,而后割腕自杀未遂报警投案。在看守所内,李某说自己知道错了,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在孩子追星的过程中,父母往往扮演着就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长对孩子追星,就是粗暴的批评甚至禁止,却没有想到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喜欢这个明星?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喜欢的?孩子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正面的可以让孩子学习,负面的,家长则需要与孩子讨论,让孩子明白这是不正确,自己有没有这样,到底该怎样才是正确的。

父母一个正确的引导或许就能成就下一个“斯库林”或“刘谦”。

从发现孩子追星开始,家长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或参与▼

1、理解

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首先要正视孩子追星是一正常的成长需求,谁年少时还没个偶像?我们不防回忆一下自己当年追星的心情,现在想起来是不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呢。

2、沟通

追星事件恰好可作为亲子沟通的一个主题,正面与孩子聊一聊偶像崇拜这件事,甚至可以谈一谈自己当年喜欢过的“星”们,真正的了解孩子对于这位明星的关注点,从中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或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

3、跟孩子一起去“追星”

喜欢娱乐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追星”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中的天真,也是一种激情中的盲目。父母发现孩子追星,不妨自己也同孩子一起追星。认识和引导孩子,从了解孩子的偶像开始。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追的“星”,才可以和孩子谈“星”。父母对“星”发表的客观评论,对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偶像榜样化”

在跟孩子追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关注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让孩子了解到一切成功都来之不易的道理。父母可以对孩子自发产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进行合适的干预,鼓励孩子为了目标而努力,把孩子的“追星”转化为奋斗和成功的自我激励。

想要真正的了解孩子,就从一起“追星”开始吧~

我们常说父母有养育之恩,但调查显示家庭教育重点多数在有计划的“养”,而无形的“育”则缺少规划和方向。2017年8月21日至9月30日,北京龙门尚学在“感恩服务月”中,为家长提供免费家庭教育专家咨询顾问服务,特邀相关专家到各校区坐诊,结合每个家庭的个性化教育问题,帮助家长梳理家庭教育脉络;同时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能力及兴趣倾向,结合新中高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为学生制定与家长期望匹配的科学成长规划。

另附赠:

● 新学年学生《个性化学科规划方案》

●《2018年新中考、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

●《2018年新中考、新高考各科权威资料》

名额有限,老学员优先

时间有限,需提前预约

各校区预约专线:

请使用手机"扫一扫" x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看不见的“教育”,看得见的“成长”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92225

相关内容

《中国青年报》:全运会上看得见的体教融合
教育部部长,会见知名大学校长
看看明星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家长们值得学习)
杭实外初中部学生跟家长走红毯 素养评价颁奖盛典让成长看得见 —浙江站—中国教育在线
成都这家博物馆收藏数百把吉他:让音乐听得见,看得见
英美教育差异大,看看这些明星的成长轨迹
朱茵与女儿罕见现身,背后健康教育如何影响成长?
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晨:让盲童“看”见音乐
看看这些明星的教育观,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看好洪恩教育持续增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