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时评

发布时间:2025-11-22 09:47

关注

图片

图片

“明星演戏就算了,抢配音的活干啥?”

最近,电影《疯狂动物城2》举行了热闹的中国首映礼,片方公布的中文配音阵容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报道,电影主角“兔朱迪”和“狐尼克”的中文配音延续第一部的安排,继续由季冠霖、张震两位专业配音演员担任,而“蛇盖瑞”等新角色的配音,则交给了几位新加盟的明星。

很多网友认为,明星配音和角色契合度不高,质疑“演戏自己不配音,却给动画配音”,挤占了本就边缘化的专业配音演员的生存空间。

目前电影还未正式上映,配音效果究竟如何,还不能妄下结论。但网友的反应,多少也反映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影视内容行业的忧虑,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担心专业向流量妥协,内容创作为了营销考虑而牺牲了艺术层面的完整性。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先例。曾几何时,不少影视作品都会在一众演技派演员中加入若干所谓“流量明星”,以借助粉丝效应扩大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但在普通观众眼中,效果并不好,无疑是艺术创作上的“瑕疵”与“妥协”。

但有必要厘清的一点是,流量明星和专业主义,并非是天然对立的。

就配音来说,明星跨界并不是新鲜事。特别是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有媒体统计,近10年来,已有超40部中国内地上映的动画电影邀请超90位娱乐圈明星跨界献声,涵盖老中青不同代际的艺人。而且,国外动画电影也有明星配音,更不乏流量巨星。

从最终效果来看,不少明星参与的动画作品专业表现不俗,因为很多明星本身就是优秀的演员。“声台形表”,“声”排第一位,对很多演员来说,声音塑造能力本就是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所谓的“跨界”,其实还是专业范畴内的事。

更何况,对很多无IP、无流量、无大厂牌”的“三无”动画电影而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加入,无疑提供了更大的声量支持,更有助于让电影“破圈”,被更多人看到。毕竟,投资回报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

在今天这个时代,不考虑实际的流量原罪论已显过时,隔行取利也已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市场的选择。所以,问题从来不在能不能用流量明星配音,而在于能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使其价值最大化。

就像有网友所说,以前港版粤语配音的迪士尼电影,很多也都是请明星配的,由此成为难忘的童年记忆。也有一些演员,由于自身声音契合度和角色不高,会请专业配音演员帮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比如“兔朱迪”的配音演员季冠霖就曾为《甄嬛传》中演员孙俪配音,观众并不会觉得不妥,反而对这一搭配表达了充分的肯定。这种实事求是适配资源的态度,恰恰是尊重艺术规律的体现。

当然,要达成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如果空有“流量”而无“专业”,看似短期内有了流量有了市场,最终也会被“反噬”。粉丝或许会多次“无脑”为偶像买单,但观众不会次次为专业欠奉的流量买单。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和是何身份、是否跨界,并不必然关联。这里的专业,也并非局限于“专业配音演员”,就像之前《哪吒2》中仅出场几分钟的石矶娘娘,配音只是一位做视频策划的普通工作人员,却依然凭借出色的声音表现收获了观众的喜爱,甚至盖过主角成为“顶流”。

所以说,在《疯狂动物城2》引起的争议上,舆论倒不妨跳出对明星本身的臧否,把讨论引向配音职业标准的讨论上,从而促成行业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比如,业界能否达成共识,把“声音契合度”作为重要评判项,而非简单把流量与名气列为最首要的条件。至于很多人担心,流量明星的加入可能挤占其他专业支出和专业配音演员生存空间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在预算制度层面明确分配比例,把录制、调音、声音指导等环节纳入必需项来予以解决,而不是动辄对流量明星说不。

电影创作是复杂的,电影市场更为复杂,在今天的行业背景下,拍电影往往是一项冒着巨大风险的投资行为,任何简单轻率的决策都可能付出巨大成本。流量与质量,从来也不是一件非黑即白、有你无我的事,从更符合市场实际和尊重专业的角度来讨论,或许才是更具建设性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上观时评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88304

相关内容

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绘盛唐图卷 上海观众好评如潮
所有圈内人评价杨洋的人品,都不这样晴靠近时他脸上的表情直观
评论观察
时评丨明星都该上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堂课
【时评】川观评论丨鲁迅烟卷照见公共文化治理困境
电影影评观后感
客观评价网友评选出的...
剧还没播点评却“准时上线” 豆瓣影视剧评分机制引质疑
一线明星纷纷坐上评委席 选秀节目进入“拼评委”时代
评论员观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