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诡》爆款养成记:来自「稳定」的力量
【流媒体网】摘要:《唐朝诡事录》系列凭借稳定类型美学与人物群像,实现从垂类到爆款的IP进阶。
开播首日热度突破9500,三日破万,豆瓣开分8.1,稳居2025年长剧首日有效播放冠军——《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以下简称《唐诡3》)一上线,验证了这个IP的爆发力。
有趣的是,2022年《唐诡》第一季上线时,在古装大类里,以志怪为核心类型的《唐诡》并不被认为会成为热度爆款,更多人把它理解为一部垂类佳作;但在2024年暑期档的古装混战中,即使面对《长相思2》等爆款,《唐诡之西行》也被视为强有力的竞争黑马;《唐诡3》更是「未播先热」。
《唐诡》系列作为白手起家的国产IP,持续上升展现出稳定的力量,明确的类型和审美带来确定性,不追求颠覆性创新,而持续稳定提供水准线以上的内容,让观众对它兼具信任度和包容性。
与此同时,可控周期内的系列化也不断强化对人物群像的铺设和呈现,并在粉丝中形成梗文化和社区感。
而这一切内容稳定性的实现,都建立在长信这家公司独特的团队稳定性之上。
从「小透明」到「档期王者」的逆袭
《唐诡》第一季开播时,市场占有率仅1%,几乎无人将其视为「爆款预备役」。
题材上,它选择的是古装志怪+轻悬疑探案。在当时大玄幻盛行的时期,这并非长视频平台的热门赛道。
没有流量明星加持,宣发声量有限,全凭扎实的剧本与演员的稳定发挥,硬是靠「自来水」口碑,将市占率从1%一路推至近20%。并获得了央视「中式悬疑美学新标杆」的评价。
「我们没想过一夜爆红,只想把『诡事』做透。」监制郭靖宇在2022年的一次采访中,曾这样回应「开局低迷」的声音。
时隔3年,《唐诡系列》已经今非昔比。这种「慢热」,反而成为IP沉淀的契机。
到了第二季《唐诡之西行》,该系列已跃升为暑期档的有力竞争者。尚未开播,便悄然有了爆款的雏形。直至完播,对于《唐诡3》的期待与呼声,已经从粉丝群体,扩散到更广大的观众。
单元剧结构愈发成熟;奇案围绕「诡」与「人心」的概念,逐渐升级;五人小队形象深入人心,……观众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主动「造梗」,官方与观众一起「玩梗」,IP影响力从核心圈层向外蔓延,也吸引了更多新鲜的年轻用户入场。
《唐诡3》将这一IP进一步推向大众视野。
开播前,预约人数便已突破400万。开播后「刘十八换脸回归」「长公主滤镜」「中郎犟」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观众在弹幕中热议「方丈这次该是凶手了吧」,甚至将「坊间传闻」写进剧情——一种高粘性的观剧生态与观众群体已然成型。
「我们一直在听观众的声音,他们喜欢什么,我们就努力去呈现什么。比如『刘十八』的回归,就是我们在抖音评论区看到观众呼声最高的问题之一。」
曾执导过《灵魂摆渡》系列,如今执导《唐诡3》的导演导演巨兴茂在上线发布会上如是说。
不变的类型
《唐诡》系列深耕同一类型,在一条路上一以贯之的坚持、持续不断的升级,是其能够持续吸引核心受众的关键。
从第一季开始,它便确立了「古装志怪+轻悬疑探案」的复合类型。融合从《狄仁杰》系列开始流行的「唐风审美」,与探案剧中常见的经典「公路片」形式,展开叙事。
小队成员在不同城市间辗转,每至一处,便开发一片新地图、揭开一桩诡事、经历一桩对人心的探究。
这种结构既保留了单元剧的独立性,又维持了主线的连贯性。
「我们不想做单纯的破案剧,而是要营造一种『行路感』,让观众跟着主角一起进入那个诡谲的大唐世界。」编剧魏风华在采访中解释。
「比如第三季虽然回到了长安,但我们设计了『地下城』『幻术坊』等新场景,本质上还是在『开地图』。」
这种「在故事中拓展地图,在拓展地图中推进主线」的叙事方式,让《唐诡》在类型上保持了高度连贯性。
第一季以「被贬」开启长安之外的旅程;第二季加入异域元素;第三季回归都城,也并未放弃「探索未知」的核心趣味,而是以「权谋」为特色,在长安的朝堂迷雾中,展开更复杂的诡事网络。
统一的美学
《唐诡》系列在视觉与叙事美学上的统一,离不开监制郭靖宇对于审美的坚持,以及编剧魏风华对唐史的研究与重构。
与普遍取材自架空世界观的剧集不同,《唐诡》在「志怪」表达上并非一味追求猎奇,而是依托于真实历史缝隙进行合理想象。
例如第三季中「刘十八换脸」的设定,虽极尽诡谲,却仍基于唐代易容术与巫医典籍的考据。
「诡事不是胡编,而是要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可能性。」魏风华这样定义创作原则。
他擅长将志怪元素嵌入真实历史背景,使剧情既有诡谲之感,又不失扎实的历史根基。无论是服饰、建筑、礼仪,还是官制、民俗,都力求还原唐代风貌。
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的《放妻书》,魏风华曾在采访中提到,剧本的第一稿里本没有,郭靖宇提出需要有这个内容,他便根据敦煌出土的相关文物,改编而成。
「比如第三季中『长安鬼市』的设计,我们参考了唐代西市的地下交易场所,结合《酉阳杂俎》中对诡事现象的记载,营造出一种『真实与虚幻交织』的质感。」
魏风华在幕后特辑中这样解释。
这种「历史+志怪」的美学风格,经过长年累月的重复与积累,不仅打通了垂类核心用户的基本盘,也通过高话题度与破圈内容,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
在视觉表达上,《唐诡》系列也始终保持高水准的稳定性。
从第一季的「黄梅杀局」到第三季的「长安幻夜」,美术团队在保持整体色调统一的前提下,不断升级场景构建与特效制作。
「我们不做『视觉轰炸』,而是追求『诡谲之美』。」美术指导刘京平在采访中强调,「每一个诡事场景,都要让观众既感到害怕,又觉得好看。」
群像的充分展开
人物形象的逐步建立、深入人心,则是《唐诡》系列能够持续与观众产生羁绊、积累观众情感的关键。
而这一目标,则需要以足够体量情节为支撑的、长线的过程去达成。而系列单元剧,则成了契合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第一季作为试水,将更多笔墨集中于构建苏无名与卢凌风这对「双男主」为主线。樱桃、裴喜君等角色多作为副线角色出现,戏份相对有限。
这种方式,恰好可以用相对较少的风险成本,试探观众对于角色的情感与反馈,便于及时调整。
到了第二季,明确构建起「五人小队」,角色分工清晰。樱桃和裴喜君各自有了技能属性与标签,和各自CP的互动,也更具火花。
到第三季,随着「权谋」色彩加深,角色身份更加严肃。长公主、太上皇等第二季中有过试水剧情的人物逐渐浮出水面,历史的厚重感逐渐厚重,使得《唐诡》系列在剧情之外,与历史产生了更多勾连。
「我们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光环,而是靠一群人的故事。」郭靖宇曾这样形容《唐诡》的人物逻辑,「就像现实中的团队一样,每个人都要有成长弧光。」
例如第一季中,在《鼍神案》单元携身世之谜登场的樱桃,初期略显工具化,甚至一度让观众发出「加樱桃干嘛」的疑问。
但创作团队为她铺设了一条清晰的 「去工具化」成长路径,让她一步步融入团队。
包括幼时被苏无名解救的宿缘、从单纯的「武力担当」到「刺客暗探」的进化、在第二季的「风雪摩家店」「千重渡」等单元中屡建奇功……直至在《唐诡3》中,有了更复杂的性格,让观众感慨「苏无名你嫁得真好」。
此外,人气角色饰演者在系列中的返场,更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生命的延续。例如「轻红」以「春条」身份回归,
在第二季「仵作之死」单元中,首次尝试让第一季下线的角色「轻红」,以相同样貌的「春条」身份重回故事。
这一设定带来新悬念、成为剧情新线索的同时,也创造了「春条」新的高光时刻,让观众关于「角色返场」的呼声,愈发高涨。
第三季的筹备过程中,导演主打「听劝」。在符合剧情需要的前提下,主创团队对于观众的反馈与需求,能满足的尽量都满足。
于是在《唐诡长安》宣发之初,便有了「刘十八回归」的破圈。而围绕「死者复生」的概念,让剧情更多了一些「诡」味。
「观众喊『角色返场』,我们就尽量安排,这是一种回应,也是一种尊重。」巨兴茂在采访中表示。
「『轻红』这个角色第一季下线时,我们收到太多意难平的留言。所以在第二季中,我们让她以『春条』的身份回归,不仅保留了演员的表演魅力,也为剧情注入了新的悬念。」
稳定的团队
《唐诡》系列能够持续稳定输出,背后是长信传媒独特的团队构建模式。
「我们不是临时组局,而是一群人一起做内容。」郭靖宇在采访中强调,「这种稳定性让我们敢于做长线规划。」
在系列化作品中,演员稳定性是最核心也最显性的要素。
过往经验中,系列剧面临的最大挑战,通常是质量参差不齐、演员阵容难以为继,导致观众在不断「换脸」中,较难与某个角色建立起长期深厚的情感。
宽泛来看,《唐诡》的IP影响力要大于其中的具体主演,是阵容保持稳定的原因之一。
客观上,以饰演樱桃的孙雪宁为代表,签约自有演员是保证稳定性的有效方式。不同于常规经纪关系,长信与部分演员的关系更像雇佣,在演员未进组的档期,甚至会为其发放工资。
长信的独特性和难以复制在于这种稳定性并不完全建立于现代的企业管理,而夹杂了大量的个人关系。
这张关系网以监制郭靖宇为核心,围绕着妻子岳丽娜,弟弟杨志刚,徒弟小吉祥天(《灵魂摆渡》编剧)、魏风华、巨兴茂,形成高度稳定的团队。
郭靖宇对他们大多有知遇之恩,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人物。
被敬称为「郭大」,郭靖宇也是这个团队的创作主脑,除了对故事、人物的把控,事实上,系列化思路也贯穿近年来郭靖宇个人创作和长信的内容开发。
长线IP可能性
《唐诡》的野心,远不止于剧集。
早在第二季播出前,「唐诡IP」就已覆盖短剧、音乐剧、沉浸式演出、VR内容等多种形态。短剧《大唐来的苏无名》作为衍生作品,也收获不俗的表现。
「我们希望《唐诡》成为一个可以持续讲下去的故事宇宙。」郭靖宇在采访中透露,「目前除了剧集,我们还在开发线下实景体验和衍生品系列。」
微短剧《唐诡奇谭》目前已经确定将在12月接档《唐诡3》上线,郭靖宇此前曾表示过《唐诡奇谭》可以被视为系列第四部,此外,魏风华也透露第五部、第六部的剧本已经在推进中。
除了明确的内容规划外,在与观众反馈的充分互动中,《唐诡》系列建立起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IP粘性。一个代表案例就是「方丈是凶手」一梗的出现和在多部系列剧集里的延续。
从第二季开始,创作团队就密切关注观众反馈。并在后续内容中进行回应。观察观众需求的喜好变化,早已成为主创们的创作自觉。
「观众说我们是最听劝的剧组,诡友之中也不乏一些高人,他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议,而且专业度非常高。作为影视创作者,我们拍出的剧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的认可与否是对我们作品的最终检验。」柏杉也曾在采访中说道。
到了第三季,这种互动更加深入——「坊间传闻」成为剧情的一部分,观众讨论的热点直接转化为创作素材。
「互动只是一个表象或者侧影,背后实际上是主创们在全面地观察和深入用户。」
「我们不是在单向输出内容,而是在和观众一起打造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凌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唐诡》爆款养成记:来自「稳定」的力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87696
相关内容
未播先火!《唐诡3》归来,4年24桩诡案能否再续“诡”字传奇没有流量明星的《唐朝诡事录》为何能成功?|乐言商业
从流量明星到实力派,《唐诡》成就了杨志刚和杨旭文的演技翻身
原来《唐朝诡事录》中的两个角色,竟是因一只盆而定郭靖宇 唐朝诡事录
成本仅500万,《秦岭诡事》首映夺冠,韩栋又把盗墓片拍成爆款
《唐朝诡事录》薛环为什么要离开 唐朝诡事录薛环和薛仁贵的关系
爆款养成记,解码梵蜜琳背后逻辑
唐诡后遗症还没好透,江诡又来了…
原来《唐朝诡事录》中的这两个角色…
凭“元春望”出圈,靠《唐诡2》爆红,内娱“剧抛脸”又多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