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AI仿冒名人带货”要动真格

发布时间:2025-11-21 11:17

  (来源:河北法制报)

   □ 古孟冬

   当你在三个直播间同时看到同一个女演员——温峥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卖着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眼花了?针对当前一些商家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的乱象,近日,网信部门严厉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络账号,以凌厉攻势彰显对AI滥用行为的“零容忍”,同时,也为AI技术的合规应用划定了不可逾越的法治红线。

   我们知道,AI仿冒公众人物早已不是新话题,几年前的AI靳东事件尚历历在目,但近期又呈现出规模化、隐蔽性、低门槛趋势。从“李梓萌”推销鱼油产品,到“全红婵”售卖土鸡蛋;从“温峥嵘”被分身于多个直播间同步带货,到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复活”为茶企代言……这一原本用于影视等领域的AI换脸技术,如今却在各大直播间真实上演,成为一些不法商家炮制AI“李鬼”、谋取私利的工具。若不对这一趋势加以规制,不仅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更可能动摇数字时代的信任根基。

   平心而论,商家利用AI数字人开展营销,既可以创设更多营销人设,也可以直接降低营销成本,本无可厚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随心所欲用AI数字人模仿他人特别是公共人物搞虚假营销。《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商家擅自在AI数字人营销中模仿他人形象,无疑已构成侵权,应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如果构成犯罪,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仅如此,商家以假名人带货,利用公众信任误导消费者,涉嫌欺诈,并会对合规经营的同行构成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恶化营商环境。对于这种已涉嫌多重违法、危害不容小觑的虚假营销侵权行为,有关部门显然不会任其大行其道。此次网信部门重拳出击AI仿冒公众人物直播营销乱象,就是对数字时代“李鬼扮李逵”闹剧的及时回应。

   作为内容传播的主要渠道和商业交易的直接场域,平台也必须成为治理AI仿冒公众人物直播营销乱象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要从被动的“避风港”走向积极的“安全舵手”,严格落实上线前审核,对未标识或疑似AI生成内容添加显著风险提示,甚至限制其传播,真正在传播端筑起“防火墙”;要建立快速响应和处置机制,对发现的AI仿冒内容及账号,坚决予以下架、封禁,并依法向监管部门报告,协助追查源头,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代价。

   打击AI仿冒公众人物直播营销乱象,绝非一次集中整治就能一劳永逸,必须构建“法律规制、技术防控、社会共治”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特别在法律规制方面,应及时完善法律,明确AI生成内容的法律性质和责任归属,厘清技术提供方、内容提供者、平台、商家等多方主体的责任边界,从而以法律的精准发力,加大对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直播营销的惩治力度。

   科技的魅力在于赋能美好生活,而非制造荒诞与不公。AI技术再先进,也不能突破权利边界。只有筑牢监管和法律的防线,才能斩断AI仿冒的利益链条,守护真实可信的网络生态,让AI技术真正成为服务社会进步的正向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整治“AI仿冒名人带货”要动真格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84885

相关内容

整治“AI仿冒名人带货”要动真格
AI 仿冒明星直播带货?网信部门重拳整治,乱象当止!
AI仿冒名人带货可要求退一赔三!深度伪造名人事件频发,雷军也曾深受困扰
#央视曝光AI仿冒名...
张文宏、雷军、靳东深受其害,AI仿冒名人到底有多真?
中央网信办:从严整治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乱象
拆解AI造假四大套路:仿冒名人炮制新闻,换脸敲诈一键去衣
新闻多一度丨张文宏投诉“张文宏” AI仿冒名人边界在何处?
“深度伪造”名人声音带货、诈骗 AI技术应用“玩过界”如何治
“深度伪造”名人声音带货、诈骗…AI技术应用“玩过界”如何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