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念的变化历程
一年前接触了断舍离的概念,加之最近在豆瓣上看了很多消费降级的文章,2019新年伊始,梳理一下自己的消费历程。
在上大学之前是基本少有自主消费的,学校离家都不远,没有住读,所以能支配的钱比较少,加之家里普通工薪阶层,零花也是屈指可数,可以不计。但值得一提的是,父母这一辈幼时家境清贫,过的十分艰辛,所以自然是十分节省的。节省倒也没什么,勤俭节约是美德,然而在我看来有时有些过分节俭的消费理念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之后的一些消费观念。
由于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又偏传统保守,他们最不喜欢的一个习惯就是女生太爱打扮,因此我自己的审美总是被忽略甚至被压抑,这在我上大学之后,有了一点自主的金钱支配权以后有了报复性的反弹。
上大学,第一次远行离家,有了每个月自主可以支配的金钱,父母怕在外吃得不够好,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也是足量的,所以除去日常开销有点小钱可以支配,这便是最初盲目消费的开始。
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会子上大学不仅消费盲目审美还堪忧,仗着青春无敌(其实是年少无知)给自己瞎折腾。以为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压抑的审美大爆炸,其实不知道自己土掉渣。那时有点钱又没很多钱,觉得父母过度节省所以反弹瞎买,又因家庭潜移默化的消费观影响放不开手脚最终捡便宜。总之在杂志,广告,流行,还有淘宝图的各路繁花撩拨中,乐此不疲买了一堆不适合自己风格也并不适合当时年龄的衣物。总的说,大学结余的钱都花在这无谓的的衣服包包上了。
然后毕业后工作,工作之后年纪长了点,收入多了点,消费观念进步了一点,加上大学四年惨痛的一堆破烂衣物给自己的警醒,工作之后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在无房无车未组建新家庭之前,女孩子的消费无非是衣服包包化妆品和旅游餐食(旅游餐食不提,我断舍离不了)。工作的前几年我慢慢意识到衣装得体比追逐潮流重要,包包简约百搭比新潮来得实用,贪图便宜买很多不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好品质,护肤因个人肤质不同而不同,不要轻信博主的推荐…也是在无数次试错和浪费了很多金钱的实践里才慢慢开始懂得这些道理。这里我唯一没怎么浪费钱去买教训的是彩妆,因为我一直不爱浓妆,所以日常也就隔离眉毛和润唇而已。回过头去看,我觉得家庭消费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远,自小培养审美对女孩子而言是有很多好处的。这里我想说的是,自幼富足有条件培养高端审美固然幸运,若没有先天好条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自我修正,不是昂贵奢侈就高端,舒适得体才是最终的目的。
再就到工作之后的买房买车。根深蒂固的节俭理念跟我自己的穷人思维,在房价这几年猛涨的浪潮中我是吃了亏的。工作后父母给买房,一觉得自己家境一般不敢想多二是穷人思维限制不敢买大,所以首套房是90多平,后来房价一路高歌,二套房为了买大点付出了更多代价。我从来把握不了经济大势,所以房价涨跌不想去讨论,但确实有个掏心窝子的建议:如果跟我一样从小地方出来在城市买房是刚需的,第一套房很关键,只要允许和挪得动,第一套真的可以稍微买大点,至少三房,选户型好一点的,这也是很多同事的经验。买车这个就不多说,这件事情自主考量性太大,有的代步有的工作需要有的是孩子方便有的为了门面,各有各的想法,本就是个工具,没什么好说。只能说确实是个消耗品,需要各种费用来维系,想好就行。
再就是结婚了。我们不喜欢排场不喜欢仪式,所以没花啥钱。具体可以看我上一篇《说结婚》,是个旧文。当时结婚事情告一段落自己记录写下的,本没打算发出来,19年以后准备记录下自己写的,豆瓣也没认识的人,当自顾自说了。
下面就单项具体地来说我自己的断舍离想法做法吧。
衣服:不是明星不是模特不每天出席重要场合真的没必要把衣服搞太多,很多只会让衣柜杂乱临出门不知道选什么,事实上很多人的实际情况也是衣服很多但是常穿的就那么几件。我有个同事衣服超级多,每天不重样,有时候见她穿件特别漂亮的就也就只有机会见一次,太多反而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轻无敌可以随便穿,年龄到了要稍微注重质感。买衣服的时候要理性,确实剪裁设计都好,而且适合自己再买。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这件衣服不累人,有的衣服好看是好看,上身非得搭全套,整个人要抬头挺胸高跟鞋的,不要说一天,走一段路都很累,都很紧绷,这种衣服再好看都不要买,除非参加特别重要场合就穿一次,日常还是要舒适,衣随人而非人就衣。
不买流行元素过于夸张明显的衣服,我一直不主张就行什么穿什么,毫不客气地说,有的流行很脑残好不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呀。(当然因为职业需要的除外)
大衣衬衣选经典款,买面料好的。
不穿的衣服及时处理,可以卖二手,可以送给需要的人,给自己的衣橱减负。
鞋子:不要省,买舒适,能力范围内买品牌的质量优的,买好鞋子是对自己好最基础的。鞋子也不要多,我个人觉得使用频率极高的必备款是:一双小白鞋,一双短靴(中性一点的),一双舒适单鞋,一双牛津鞋,一双高跟鞋,一双运动鞋。其他的随衣服风格而定。
包包:特别不提倡高额超过自己收入去买奢侈品包包,可能我个人不懂这种做法吧。包买自己承受得起的品牌的,不要买水货。包演变成非收纳工具而是女性品味标识后,我还是认可品牌的力量的,不过量力而行,买几个差的假的不如买个好的。
护肤品:根据自己肤质,买贵的,这个我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提早保养比长细纹再想办法强,但是不要囤货,相对固定,我有段时间老是换,没有太多益处,相对稳定皮肤也会稳定。彩妆不懂就不说了,但是很喜欢dior的润唇膏,不喜欢浓妆的可以试试,淡淡的颜色,是我唯一用空管的。
家居:装修的经验告诉我,居家用的东西,往好了买,因为你会用很久啊。不像衣服过季了不要了,这东西一用可以好几年,买扎实的用的顺手的实际上更省钱。板材的家具用几年就不行了,实木的却越用越温润,有房子的气息,所以家具慢慢添,看好买。
网址:消费理念的变化历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84010
相关内容
“新消费时代”国人消费理念有哪些变化?佳沃掌门人核心研究解密消费者观念改变.ppt
网络消费变迁历程及新特征
解码“平替”消费: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的心理密码
个人理财视角下的消费观念转变
疫情之后 用户围绕消费的观念有哪些变化?
《消费心理学》第二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ppt
中国消费者新趋势:从集中消费到理性消费的深刻转变
回顾: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消费观念转变,追求理性消费
张胜冰、李研汐:《新文创与大消费时代的消费伦理与观念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