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韩雪的直播间彻底颠覆了大众认知。这位常年以 “高冷名媛”“八位数珠宝持有者” 标签示人的女星,正蹲在镜头前细致讲解一双 12.9 元的加厚防滑棉拖,“鞋底做了纹路设计,浴室穿不容易滑,十几块钱能穿一整个冬天”。这种与过往形象的强烈反差,让 #韩雪接地气带货# 话题迅速冲上热搜,也再度戳中了内娱最敏感的讨论:明星纷纷下场卖货,到底是转型还是被演艺圈淘汰了?
从谍战女主到棉拖主播:韩雪的 “反差式营业” 与新作储备
争议声中,不少人好奇:曾经的实力派女星为何要深耕直播间?事实上翻看韩雪近年的演艺动态,会发现她并未完全脱离影视圈。2024 年 12 月,她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黑白森林》已在腾讯视频上线,饰演冷静睿智的女主文紫萱;2025 年 7 月,另一部主演剧集《守诚者》也登陆爱奇艺,其塑造的检察官林蔚言获得不少好评。综艺方面,2025 年她还参与了《闺蜜的美好旅程》《无限超越班》等节目录制,在后者中与邓萃雯的对戏片段曾因 “张力拉满” 登上热搜。
但影视综艺的持续输出,显然没能阻挡她进军直播的脚步。此次引发热议的直播中,韩雪不仅主推 12.9 元棉拖,还上架了 5.9 元洗脸三件套、9.9 元暖宝宝等平价日用品,一天 4 场直播创下 2500 万至 5000 万元的销售额,仅棉拖就卖出超 6000 双。供应链数据显示,这类棉拖成本仅 4-6 元,叠加 5-10 万元的坑位费和 15%-20% 的佣金,其收益未必比拍戏低。这种 “影视 + 直播” 的双线操作,在当下明星中并不少见。
明星带货潮: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淘汰?
韩雪的带货选择,折射出内娱的残酷现实:越来越多明星将直播间当成 “第二战场”,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复刻成功。2020 年明星直播元年时,超 500 位艺人涌入直播间,刘涛、陈赫等一线明星纷纷下场;可到 2025 年,超 70% 的明星主播已退出,仅剩少数人维持低频次合作,刘涛 2023 年宣布暂停直播,陈赫的直播场次同比减少 80%。
更刺眼的是带货数据的两极分化。韩雪凭借反差人设实现销售额破千万,而李玲玉直播间曾出现 “3 万元坑位费换 0 销量” 的尴尬,杨子、黄圣依夫妇的腊肉产品投入 170 万元仅售出 1 单。商家反馈显示,2025 年明星直播的平均 ROI 已跌至 1:0.5 以下,意味着投入 1 元可能只收回 5 角,“90% 的概率是亏钱” 成为行业共识。
为何明知风险仍要入局?答案藏在行业生态的变迁里。影视圈产能收缩后,优质剧本愈发稀缺,腰部艺人的戏约锐减,即便拿到角色也可能面临 “戏红人不红” 的困境。反观直播间,头部主播的赚钱能力堪称 “碾压级”:2024 年董宇辉净收入 28.5 亿元,李佳琦达 25.3 亿元,即便是停播半年的疯狂小杨哥仍入账 18 亿元。这种收入差距,让不少演艺资源下滑的明星难以抗拒。正如网友调侃:“以前明星看不上网红‘没门槛’,现在看着网红的收入,恨自己没早进场。”
从 “鄙视链” 到 “抄作业”:明星与网红的身份反转
放在十年前,明星与网红还处在泾渭分明的 “鄙视链” 两端。彼时明星是专业演艺的代名词,网红则被贴上 “草根”“非主流” 的标签,甚至有艺人公开表示 “不会和网红同台”。这种傲慢源于行业壁垒 —— 明星需经过专业训练、拥有经纪公司运作,而网红多靠短视频或直播 “野蛮生长”。
转折点出现在直播电商爆发后。当李佳琦能与顶流明星同框带货,董宇辉的文化带货直播间吸引院士入驻,网红的社会认可度与收入水平同步飙升。2024 年网红收入榜显示,前五名带货主播年收入均超 10 亿元,而同期一线明星的单部剧片酬上限仅 5000 万元,且还需承担 “轧戏”“抠图” 的口碑风险。
利益面前,“鄙视链” 悄然崩塌。潘长江从劝谢孟伟 “别碰直播” 到自己下场卖酒,张雨绮从 “699 元买不了袜子” 的豪言到深耕美妆带货,明星们用行动完成了对网红的 “态度反转”。但这种转型往往伴随着身份尴尬:韩雪讲解棉拖时的专业度,未必比得上深耕日用品赛道的垂类主播;贾乃亮因 “虚标羽绒服价格” 翻车,暴露了明星选品能力的短板。
结语:直播不是 “避风港”,实力才是通行证
韩雪的 12.9 元棉拖争议,本质是内娱转型期的缩影。明星下场带货未必是 “被淘汰”,但一定是对行业趋势的妥协 —— 当网红能凭专业能力打破身份壁垒,当直播间能创造远超影视圈的收益,固守 “明星光环” 显然不合时宜。
但直播从来不是 “躺赚” 的避风港。董宇辉的成功源于知识储备与内容输出,李佳琦的长青靠的是对产品的极致了解,这些都需要长期沉淀。对韩雪们而言,若想在直播圈站稳脚跟,仅靠 “反差人设” 远远不够;而对观众来说,比起纠结 “明星是否被淘汰”,更在意的是无论是拍戏还是带货,都能拿出足够的诚意与专业度。毕竟,能穿越行业周期的,永远是实力而非身份标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