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发布时间:2025-11-20 01:26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拉夫罗夫亲口说了,俄罗斯只有三个盟友——陆军、海军和空天军。这不是戏言,而是俄罗斯外长在公开场合的正式表态。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番话出现在中美会晤之后,中俄尚未共同发声之际,由俄方率先明确中俄“不结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俄之间将不会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哪怕西方屡屡炒作“中俄结盟威胁论”,也不会改变这一点。

拉夫罗夫这番话说得冷静,却透出一种底气。一方面是对外传递信号,另一方面也是对内稳定人心

尤其在俄乌冲突长期化、资源投入巨大、国际压力不减的背景下,俄罗斯在用一份极为坚定的语气告诉外界:不会依赖任何国家,连朝鲜都不在“盟友”之列。这不是拒绝合作,而是划清界限——包括对中国在内。

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关注,关键在于时间点。就在中美进行高层会晤、释放出缓和信号后,中国还没就中俄关系公开表态,俄方却先一步“定调”

拉夫罗夫强调,“中俄关系是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不存在彼此领导”,这三点设定相当清晰地回应了外界的猜测。

也堵住了西方挑拨离间的口子。这种提前表态,不仅出于对外部声音的回应,也有内在逻辑和战略考量

中俄之间的“不结盟”,不是新鲜事。很多人误以为不结盟就意味着关系疏远,恰恰这种合作模式反而更灵活、更稳定

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不以结盟为前提,而是基于共同利益、互不干涉和长期合作。这反倒避免了被动卷入对方冲突的风险,特别是对中国而言,这种安排至关重要。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不站队、不火上浇油。如果中俄真的结盟,中国的中立地位将不复存在

结果是,中国不但要面对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弹,还可能被直接纳入制裁体系。即便中国没有参与制裁,部分中企仍被无理制裁,这种外部压力已经存在。一旦结盟,后果更加不可控

不仅如此,中国坚持不结盟,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外交自主性。当前,中国能够在继续与俄罗斯保持高水平合作的同时,继续推动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往来。

这种平衡能力是建立在“不站队”的基础上的。如果打破这个平衡,中美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滑向对抗,中国将失去宝贵的战略回旋空间。中俄合作可以深化,但必须在“不结盟”框架内展开

对中国来说,这种不结盟也是一种主动选择,避免落入“中俄轴心”叙事的陷阱。西方媒体不断渲染“中俄结盟对抗自由世界”的故事线,是为了制造对立情绪,为其政策找借口。

这种叙事不符合事实,也忽视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发展路线。与其被动解释,不如从一开始就划清界限,“不结盟”就是最清晰的表态。

反过来看,对俄罗斯来说,“不结盟”同样有利。一方面可以避免西方将中俄打包制裁,另一方面也不必对中国做出过多战略让渡

结盟意味着在军事、政治上要形成更多绑定,而当前的国际局势让俄罗斯更倾向于自主行动。拉夫罗夫公开强调“我们最信赖的是自己的军队”,正说明俄罗斯在战略上更重视自身安全体系的独立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连朝鲜都没被列入“盟友”名单。俄罗斯的三位“盟友”——陆军、海军、空天军——不是夸张,而是写实

在俄方看来,真正能在关键时刻保障国家利益的,不是某个国家的外交承诺,而是自己手里的硬实力。这也是俄乌冲突以来的深刻教训——外交可以周旋,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军事实力。

过去两年,俄罗斯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制裁洪峰。美欧的经济封锁、金融围堵、技术脱钩几乎涵盖所有领域。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依然维持了相对稳定的财政和军事投入,这背后依靠的就是自给自足的国防体系。即使没有“盟友”,也能稳住局势,这是俄罗斯对外的核心信号

而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之间的“不结盟但合作”反而成为一种战略优势。双方可以在能源、科技、农业、基建等领域深度合作,不受军事结盟的政治负担所限。

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2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种合作不是依赖,而是互补,是基于市场规律和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

从国际格局来看,中美关系的缓和为中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验。中国如何在保持对美关系稳定的同时,继续与俄罗斯推进战略协作,是一项复杂的平衡术。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恰恰是“不结盟”的政策,使得中国可以同时保有多边外交空间,不被迫站队。

美国当然乐见中俄不结盟。特朗普曾明言,如果中俄联手,美国将难以应对。这并不是虚言,而是对现实的评估。

中俄在资源、科技、军力、外交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一旦形成军事或战略同盟,将对现有国际秩序构成实质性挑战。但中国清楚,这样的路径并不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也不符合长期利益。

中国的目标始终是和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其被动应对地缘政治游戏,不如主动塑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战略思维下,中俄“不结盟”不仅是态度,更是方法论——用合作替代同盟,用互信替代绑定,用共赢替代对抗。这种模式,已经被现实证明是可行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模糊立场。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自身利益

无论是对俄乌冲突的中立立场,还是对美西方施加的压力,中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而不是被动接受任何国家的战略安排。

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非结盟但高度互信的合作关系,将继续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稳定变量

无论是美国如何调控对华战略,还是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政策波动,都难以撼动中俄持续深化合作的趋势。

这可能也是西方国家最难接受的地方:中俄没有结盟,却比大多数联盟更稳定、更深入。这种“非结盟的战略同伴关系”不符合西方传统安全观念。

却正在重新定义国际合作的新范式。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国家选择类似路径?这或许才是值得关注的真正问题。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79936

相关内容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中俄为啥不结盟?俄专家坦言:中国拒绝与俄结盟,原因有3个
俄罗斯曝光真实立场,中俄难以结盟,俄外长全球宣告:真正的伙伴仅有三个
秦刚外长对俄强调“三不”,俄方要清楚,中俄不结盟并非说说而已
梅德韦杰夫已作选择,中俄无法结盟,俄密信转交之际两队人马抵华
俄罗斯学者:中国并非俄的伙伴,也不是盟友,中俄之间仅有利益
俄外长访华,汪文斌用“三个无上限”形容中俄关系
中俄无法结盟?24小时内,中方表明立场,用词截然不同
俄外长重提中俄关系,王毅发声直指西方,该停手了
嘴上很亲华,身体却很诚实?为何俄罗斯长期盟友名单中没有中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