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家里有矿的富二代,最后也能被合同纠纷追着跑?更离谱的是,牵扯的还是一间早在6年前就破产的公司。说的就是王思聪,最近这条1210万的执行信息,又一次把他和那家已经凉透了的熊猫互娱拉回了台面。
这事儿其实不新鲜。但这回我盯着看了几天,越看越觉得不简单。
先把事摆清楚:2024年6月,王思聪名下的上海熊猫互娱新增了一条法院执行信息,金额1210万。案件类型是合同纠纷。按现在行情,这点钱对王思聪来说不算什么大数目,真不至于让他焦头烂额。但问题是,这笔钱,牵出来的是熊猫互娱的烂尾债。
我们再回到六年前,2019年,熊猫直播宣布破产,原因很直接:缺钱,融不到资。而它在巅峰时期,可是拿到了至少三轮融资,估值一度飙到50亿,数据来自企查查融资披露,投资方里还有辰海资本、启明创投这些头部机构。很多人那时真信了王思聪要把直播做成娱乐帝国的一角,毕竟他拿的是王健林的5亿零花钱。
讲真,那几年,熊猫直播确实干得不差。行业排第三,头部主播、电竞赛事、弹幕文化全拉满,甚至一度跟斗鱼、虎牙掰手腕。但就像你见过的很多创业项目那样,风头一过、资本收手,体量再大也难撑。2019年,熊猫直播破产,背后20多亿的债,王思聪认了,普思资本也跟着裸奔了一回,赔得连裤衩都快没了。
这回新出来的这条执行,是当年清算时遗留下的合同纠纷,拖到现在才走法律流程。网上还能查到2024年6月5日上海三中院立案的文书,显示熊猫互娱作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正是1210万元。说白了,就是之前的烂账终于结算到了台面。
但我在想,这件事本质上不只是执行信息那么简单。
它像一块落地的石子,让我们看到富二代也有破产清算时的狼狈。当初王思聪踩着电竞、直播的风口杀出来,讲的是一套新商业叙事:我要用资本玩年轻人的内容市场。但结果是,在整个流量逻辑变了之后,他的资金链还是断了,资本也没再补血。
2017年开始,中国直播行业进入洗牌期。斗鱼、虎牙抱团上市,B站带着社区转型,抖音、快手靠算法把用户牢牢粘住。而熊猫的打法,是纯靠明星主播和赛事流量,没跟上变现路径。这不是王思聪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内容商业从讲故事变成做利润的切换,他没跟上。
我查了一下裁判文书网,熊猫互娱至少涉及十几起未执行完的案件。现在这条1210万,不是突然发生,是堆到现在才炸的。
而更关键的,是他背后那道安全网也松了。
以前大家有个印象:王思聪出事了,王健林兜底。哪怕被限制消费、被列为被执行人,一纸公告就能撤回。但2024年开始,王健林自己也难了。万达的商业地产正在处置资产,2024年2月,万达电影计划出售重庆万达影城,集团总债务规模超过2000亿,来源是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报告。
一句话,王健林顾不上王思聪了。这才是关键节点。
所以,这次的1210万合同纠纷,不是新闻本身有多大,而是信号很清晰:王思聪已经从有靠山的创业者,变成了得自己收尾的前老板。
而且熊猫直播这一类公司,现在被越来越多创投圈拿来当反面教材。当年大家是怎么抢着投的,现在私底下就是怎么说不沾这类‘情绪公司’。王思聪的打法是一种情绪资本,就是靠声量、关注度、明星效应去拉融资。但今天的市场要的是盈利、风控、实盘操作,资本早就没耐心陪你烧钱转估值了。
昨天我看到一个投资人发朋友圈写:2016年投熊猫直播的人,现在连LP都不爱见。我心里一紧,不光是为这1200多万合同纠纷,也为那段我们一度相信的内容黄金时代。
王思聪还会不会东山再起?现在没人敢断言。但我更关心的是,这次他会不会真的学会自己兜底了。
毕竟,现在王健林真没空再拉他一把了。
这1210万不是天塌下来的数,但你有没有发现,真正让人焦虑的,是以前还能靠关系、靠父辈、靠资本风口遮过去的事,现在得自己扛。你扛不扛得住,别人看得一清二楚。 #热问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